如何理解「明亡之後無華夏」

網上盛傳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字面意思是說崖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也是以漢族為主體漢文明第一次出現斷層,中原政權第一次徹底滅亡。明朝滅亡後本已開始復興的漢文明尚未恢復元氣時又一次慘遭滅亡,以漢人為主體的漢文明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甚至連漢文化的重要載體——衣冠禮儀都徹底淪陷了。幸亥革命後,滿清政權雖然被推翻,但是漢文明在滿清的高壓下已經屈服了兩百多年,復興之說也無從談起,僅存的些漢文明的影子也被深深的打下了滿清的烙印。


如何理解“明亡之後無華夏”

“華夏”最初是代指周王朝及屬於周“王母弟甥舅”的諸侯國,後來將九州地區全部包括在內,成為神州及漢族的別稱 ,先秦的華夏僅僅用來代指魯、晉、齊、鄭、蔡、衛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諸國,再加上行周禮與臣服於周朝的宋、陳等異姓諸侯。不守周禮又稱王的吳國雖是“周之胄裔”,也被視為蠻夷,由此可見漢文明對禮儀的重視。到了戰國時期,楚、趙、魏、韓、齊、燕六國及秦國都被視為“諸夏”及九州(華夏)的組成部分。自漢代以後,“華夏”成為漢民族的別稱,同時也是漢地的別稱。
如何理解“明亡之後無華夏”

其中“華夏”的核心就是漢文明。滿清取代大明後,漢文明在衣冠禮儀、文化歷史、科技創新、學術思想上遭到全面清算,徹底毀了漢文明的脊樑骨。

首先就是臭名昭著的“剃髮令”,即“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以死要挾漢人皈依滿人的髮式。漢人蓄髮的禮儀基礎就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妄動。”剃髮在漢民族眼裡是為不孝的大逆之舉,頭髮猶如他們的生命一般重要,正是基於這種精神,曹操才以割下來的頭髮去替代因座駕腳踏莊稼按律當斬的頭顱。捨生取義的氣節之士大多在這場浩劫中殞命,存活下來的大多是斷了脊樑骨的滿清順民,漢文明的重要載體衣冠禮儀在他們身上很難得到傳承。滿清時期是對漢人的野蠻殖民統治,我華夏衣冠禮儀上國蕩然無存,清一色的藍色黑色長袍馬褂豬尾巴光頭辮子令人作嘔,也感慨漢人祖先為生存下來的巨大付出和屈辱。
如何理解“明亡之後無華夏”

滿清對漢文明文化歷史的摧殘主要體現在編纂《四庫全書》和修纂《明史》,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欲滅其國 必先滅其史”,從頭到尾把中國文化典籍,按照滿清的思想修改了一遍,尤其是對明朝肆意抹黑,歪曲歷史,以抬高自己的地位。我們從歷史上看到太多關於明朝黑暗的記載,也使得不少學者對最後一個漢族王朝的評價普遍不高,這都是滿清當時的傑作。自此中華文明的原貌不復存在了。
如何理解“明亡之後無華夏”

滿清對漢文明的思想禁錮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通過大興文字獄統一文人的言論,鞏固自己的統治。文人大多詩不敢作,文不敢寫,即使寫出來也是言不由衷,晦澀難懂的爛作。清朝統治時期漢文明的學術水平停滯不前,明朝思想界開放活躍,眼界之宏大,“百家爭鳴”的盛況一去不返,取而代之是萬馬齊喑般的黑暗且麻木不仁行屍走肉狀態。

明末的一百年,在我國科學技術史上,是個群星燦爛的時期,各種科學成果異彩紛呈。中國同時期的科技依舊是領跑世界,諸如冶金,火器製作,船舶航海等等。但是滿清入主中原後卻視發明創作是奇淫巧技,提高生產力的機械以使人懶惰為由拒絕採用。

由於滿清推行“沿海遷禁”、“跑馬圈地”、“壓制科技”、“壓制思想”,甚至用程朱理學的糟粕,發展出極致的倫理壓迫,致使華夏的精華幾乎喪失殆盡,秦漢唐宋以來的文明大氣與民主的萌芽,明後期的科學、資本主義萌芽,盡受摧殘。同時期漢文化的亞文化圈國家,諸如日本,韓國沒有遭遇中國式的不幸,還保留了一些漢文明的火種,如衣冠禮儀,節日祭祀,一些經典古籍如《天工開物》後來在日本發現全漢文版,才得知是漢文明的結晶。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對中國宣戰檄文中自稱“中華”,而朝鮮韓國也一直以小中華自居,進行一些剽竊中華文化的行為時卻又理所當然。這種悲哀的起因就是明朝滅亡後,華夏的核心——漢文明在中國幾乎被消滅殆盡,漢文明的核心——漢人,無論是在思想還是在社會地位上被深深的打下奴隸的標記。日韓漢文化的傳承在某種意義上是超越了中國,尤其是在純潔度上相比較滿清閹割後的中國漢文化有著難以比擬的優勢。所謂的“明亡之後無華夏”就是以漢族為主體傳統華夏文明的滅亡,當今的華夏文明是滿漢合流後的廣義華夏文明,畢竟滿族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員了。至於當今的華夏文明是漢文明同化了滿族文明還是滿族文明閹割了漢文明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