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把脈,央企巡視反饋直指哪些「病症」?

7月26日,中央巡視組公佈了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6家被巡視單位反饋巡視情況。至此,十九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反饋結果全部公佈。

此前的2月至5月,4箇中央巡視組採取“一託二”的方式,對8家央企進行了常規巡視,發現了一批涉及“四風”、選人用人、利益輸送等方面的共性與個性問題。綜觀8份“問題清單”,無不指向國企“病灶”,也為深化國企改革提供了著力點。

作為十九屆中央巡視對中管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巡視的“第一棒”,本輪巡視更加註重從根子上查找管黨治黨存在的不嚴不實問題,進一步深化了對國有企業存在問題的規律性認識,凸顯了巡視工作在黨的全面領導上聚神、加強黨的建設上聚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上聚焦的鮮明特色。

用新思想新精神指導企業發展不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

巡視反饋顯示,8家央企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企業經營工作上普遍存在差距。這一差距的突出表現是貫徹落實國家各項發展戰略不力,比如,

通用技術集團“業績觀存在偏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到位”;中遠海運集團“從政治和全局高度落實中央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求不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夠有力”;中糧集團、中儲糧集團在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上有差距。

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發揮不夠充分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

從反饋情況看,黨的十八大特別是上屆中央巡視以來,各家央企加強黨的建設,情況有所好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黨建工作薄弱問題有所改觀”“良好政治生態初步顯現”等表述頻見各家央企的反饋報告。

成績就是成績,抹殺不了。問題就是問題,也掩蓋不住。加強黨的建設,維護良好政治生態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央企在這個問題上還存在差距,比如,

中核集團“黨建工作薄弱問題依然存在”;華電集團“黨建弱化問題仍然存在,黨建基礎不夠紮實,不遵循黨章黨規辦事現象時有發生”;中儲糧集團“黨建工作抓而不實,存在黨建與業務‘兩張皮’現象”。

紀律鬆弛,“兩個責任”履行不力

從反饋情況看,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不到位、監督執紀問責失之於寬鬆軟是各被巡視央企的“通病”,與監管不力相伴的就是紀律的鬆弛。

中央巡視組發現,中儲糧集團“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不夠嚴,‘兩個責任’落實不夠有力”;中國旅遊集團“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夠到位,日常監督管理不夠有力,存在對違紀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現象”;中遠海運集團“全面從嚴治黨力度不夠,向下傳導壓力層層遞減,抓早抓小有差距”;

中糧集團“‘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管黨治黨存在寬鬆軟現象”。

國有企業落實“兩個責任”不到位,既有不重視黨的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壓力層層遞減等主觀意識的原因,也有黨組織建設滯後、紀檢監察力量薄弱等客觀方面的因素,這些都是下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需要著力的重點。

利益輸送和關聯交易問題依然存在

在十八屆中央巡視組對央企的巡視反饋中,“靠啥吃啥”一度成為一個“熱詞”,在國有企業巡視反饋中多次出現,直指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內外勾結、損公肥私,本人或親屬子女圍繞公司業務違規經商辦企業,大搞利益輸送、關聯交易。

從本輪巡視反饋的問題看,不少央企在利益輸送、關聯交易上問題仍然存在。比如,中遠海運集團被指出“‘靠船吃船’、利益輸送問題仍比較突出”;華電集團被指出“‘靠企吃企’、違規招標採購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中國旅遊集團“利益輸送問題和腐敗風險隱患猶存”。

頂風違紀,“四風”問題禁而不絕

“國有企業特殊論”這一偽命題,一度成為一些國有企業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時大打折扣的藉口。從巡視反饋意見看,本輪被巡視的8家企業都不同程度存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四風”問題。

“屢查屢犯”“問題頻發”“時有發生”乃至“邊糾邊犯”等詞,凸顯了中央巡視組在對此類問題的發現上“咬住不放”的韌勁。

選人用人不講規矩較普遍

違規選人用人問題也在8家企業普遍存在。中國郵政集團“選人用人問題比較突出,任前把關不夠嚴格,圈子文化依然存在”;華電集團“選人用人問題反映比較集中,堅持原則不夠、遵守規矩不嚴等方面問題較為突出”;中儲糧集團“選人用人工作不規範”;

中國旅遊集團“選人用人導向有偏差,幹部管理使用不夠規範,人才隊伍建設較為薄弱”……“帶病提拔”“檔案造假”“近親繁殖”等詞彙在反饋意見中屢有出現,提醒著央企選人用人亟待規範。

選人用人問題的背後,是國企領導人員不按規矩、程序決策。從巡視反饋看,違規決策帶來的後果,不僅是選人失誤、用人失察,還帶來了很大的廉潔風險。比如,中核集團“物資採購、招投標等廉潔風險較大”;華電集團“工程建設、項目投資、企業併購等廉潔風險較大產”。

對上屆中央巡視整改不到位不徹底

十八屆巡視整改情況是本輪巡視監督的重點,從反饋情況看,8家央企和其他被巡視地區和單位一樣,都不同程度存在整改不力的問題。比如,通用技術集團“上次中央巡視整改不嚴不實,存在掛空擋、走過場現象”;中國旅遊集團“巡視整改態度不夠積極,有的搞選擇性整改,整改成效不夠明顯”;

中遠海運集團“巡視整改一度存在‘過關’思想,上輪巡視指出的突出問題尚未有效解決”;中國郵政集團“上次中央巡視整改不到位,存在消極應付現象”。

國有企業是國之重器,是我們黨賴以長期執政的經濟基礎,看待國企,要既看問題、又講成績,不能以偏概全,尤其要對國企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充滿自信。只有找準癥結、對症下藥,才能以問題倒逼國企改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徐夢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