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輿論監督成爲工作「推進器」

7月25日,大眾日報一次派出17路記者,進入17市政務中心,在同一天同一個時間段,集中展開暗訪——這是大眾日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一次辦好”改革,進一步加大輿論監督力度的一次特別行動。這組報道引發強烈反響,“四大亂象”引起廣泛共鳴,社會各界對於大眾日報的輿論監督紛紛點贊。

新聞輿論監督,是黨和政府新聞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現實中,有的人把新聞輿論片面理解為“表揚稿”,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簡單化為“正面宣傳”,有的部門和單位一出現問題,首先不是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想著如何不被曝光。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黨工作的一大法寶,輿論監督實質上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輿論化和傳媒化。我們黨歷來都重視輿論監督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而不是對立的。”“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也不是說就當好好先生、當東郭先生、當開明紳士。”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聞思想,就要準確理解把握輿論監督的內涵、意義和要求,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群眾關心的現實問題,積極關注報道,及時解疑釋惑,促進問題解決,推動改進工作。

激濁的目的是為了揚清,曝光問題是為了推動問題解決,輿論監督的目的是解決問題、促進工作,讓人民感到黨心與民心同頻共振,更加相信黨和政府。省委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提出,省級新聞單位要進一步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對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省委要求不積極、不到位,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不聞不問、不擔當不作為甚至違法亂紀的,堅決予以曝光。大眾日報聚焦“一次辦好”,以記者親歷和實錄等方式,對個別地方存在的“多次跑腿辦不了”“一是折騰二是拖”“政務大廳號霸號販子”等現象還原曝光,不是簡單地為了監督而監督,而是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立足於服務省委中心工作,通過輿論監督使黨委政府掌握實際情況,瞭解群眾訴求,找準問題癥結,進一步推動問題解決。這樣的輿論監督,是科學監督、依法監督、建設性監督,有助於推動“一次辦好”改革改出新氣象、落實抓出新成效,這樣的輿論監督,越多越好!

好的輿論監督,既是民意的“晴雨表”,也是工作的“推進器”。我們不少領導幹部,不能正確理解輿論監督,在心理上牴觸,在行動上反對,對於批評性監督類報道,習慣於採取“捂蓋子”“滅火”的做法,這種觀念和做法在信息社會無異於掩耳盜鈴,必須儘快改變。新時代,領導幹部必須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不能怕自己的“形象”、“利益”受到損害而擔心曝光、迴避監督,而要把群眾利益作為最大利益,把黨的形象作為最高形象,對於那些影響群眾利益和黨的形象的現象,勇於“聞過則喜”,直面輿論監督,積極解決問題,將輿論監督的壓力化作提升能力、改進工作、服務群眾的動力和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