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柳文脈研究與實踐案例丨第一部分 理論構建 文脈

王岸柳文脈研究與實踐案例丨第一部分 理論構建 文脈

第一部分 理論構建

文脈:共識 場景 資產

一、背景啟示

改革開放四十年,城鎮化是和互聯網並列的兩個最大的歷史特徵和時代潮流,“千城一面”是舉國城鎮化的最大敗筆。未來,需要長時間的糾偏和再造。

文化創意產業逐步從一個微末的不為人關注的小行業的角落中走出來,成為廣泛存在的大行業。文化創意產業自身有“行”“域”之分。在中國獨特的國情下,政府在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踐行的進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驅動者角色。“域”這個維度就具有了獨特性和重要性。政府在利用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反覆面臨“如數家珍”式困境。文化創意產業具有以始為終、知行合一產業特徵與實踐要求。

“千城一面”的敗筆和“如數家珍”的困境,尋找一種系統的方法論,成為歷史的必然。

此理論的建立,來自於兩個啟示:

1、藏傳佛教作為藏地文化本體的啟示。身心合一的共識與信仰;無所不在、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存在與應用;一千多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脈絡。

2、“理一分殊”作為儒學核心理論的啟示。朱熹從本體論角度指出,總合天地萬物的理,只是一個理,分開來,每個事物都各自有一個理。然千差萬殊的事物都是那個理一的體現。“萬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則其理之用不一”(《朱子語錄》卷十八)

二、理論構建

對現階段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和城市發展的三個基本判斷:

1、一切城市都必然從“物理城市”全面走向“文化城市”。

2、文化城市必然尋求“一地一脈,一域一魂”。

3、城市文脈必然尋求打通“共識、場景、資產”三位一體的產業閉環。

立足此三個必然的基本判斷提出“文脈理論”,其核心表述即為“文脈:共識、場景、資產三位一體”。

文脈:狹義而言,就是地域文化主線。

共識:族群和民眾對某一文化特質的廣泛認同,形成共識。

場景:具有廣泛共識的文化在現實社會的具體應用。

資產:場景應用的產權歸屬確立並實現可交易化,形成資產。可以有狹義資產和廣義資產之分。

可以從四個維度對文脈理論進一步闡釋:

1、三位一體依理一分殊,如月映萬川,不可分割。

2、三位一體有時間維度上的分野,共識立足於歷史,場景著力於當代,資產著眼於未來。

3、三位一體有解構上的對標。文化的核心是共識,創意的核心是場景,產業的核心是資產。共識場景資產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操作性解構。

4、三位一體終極上服務於主體價值。共識推動文化自覺,場景推動文化自信,資產推動文化自強。

對比文脈,在文化產業的區域經濟視角中,有四個小同大異的概念。

品牌,缺少產業的深度。

定位,缺少歷史的動感。

找魂,缺少學術的張力。

密碼,缺少表達的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