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1

小孩子已經放暑假,今天辦公室的同事講起輔導孩子作業的事情,這個話題就像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一打開,不得了,只要家裡有孩子的,不管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不管是孩子他媽,還是孩子他爸,紛紛吐槽。陪孩子寫這個事情基本上成了的家庭的傷痛。

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原來母慈子愛,家庭和睦,但是一陪孩子寫作業馬上親媽變後媽,各種的溫文爾雅,各種的端莊賢淑,統統都泡到太平洋去了,先前還能耐心講解,後來血壓上升,接著雷鳴萬里,最後只能上演全武行了,每個同事都有,因為陪孩子寫作業而打孩子的經歷,但是打完之後靜下來後又在跟自己暗暗生氣,當時,怎麼沒忍住,當時怎麼沒忍住呢?這個可是自己親生的娃啊,於是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慢慢來,給點耐心,給點愛。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結果第二天的時候,早上急忙送小孩上學,買份早餐,回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趕忙去接小孩放學,回家做飯,幼兒園的家長中午不用接送又輕鬆一點,有的實在沒辦法接送的,就送到託管班,時間允許就過去看一下,接著下午繼續上班,下班連忙去把小孩接回來,又做飯,好不容易弄好了,緊接著又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像個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本來昨天暗暗發下的誓言,已經被疲憊的身體和同樣疲憊的心情磨滅,於是昨天的一幕,同樣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據說還有家長因為陪孩子寫作業,弄到去醫院做心臟搭橋手術。陪孩子寫作業已經成為危害家庭穩定和諧的第一殺手。

2

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會陪孩子寫作業,這麼重視孩子的作業完成,和學校成績。

我環顧了一下這群還在義憤填膺的同事,他們基本上都是有車,有房,稍微有一點點銀行存款,家庭算不上富裕,但是每個星期也能全家出去吃個飯,看個電影,偶爾也能激情消費。每年兩次旅遊,歐美說不上,周邊國家還是可以承擔的。

這些家長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的學歷,有的是研究生學歷,也是經歷過高考的歷練,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相信努力就一定有收穫,喝過很多的心靈雞湯。懂得很多的教育理論,對孩子的培養也是朝著自己的路子走。讀書,考大學,再找一份體面一點的工作。於是特別重視孩子的成績。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考上一所好一點的大學,最好能是958或者是211的名校,如果能考到國外的名校那就更好了。對於孩子既不抱有太大的幻想-------能進入上層社會,但是希望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只是不希望孩子以後風吹雨拍的過日子,或是掉入貧困的圈子裡面。而成績,分數,成了他們必然的選擇。吼叫成為了方式。

3

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這些家長從不對孩子的作業吼叫

對於富裕家庭的家長來說,選擇是多樣性的,他們對於孩子的分數已經不是特別重視,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心態,是孩子實際能力的培養,他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不是讓自己的孩子去適應教育。

還有家庭比較貧困的家庭,他們對於孩子的學業成績也有心無力。這這些家庭首先考慮的是生存,然後才是個人發展,在他們眼中,讀書和不讀書其實是一樣的,最終的結局就是出來打工,他們可以舉出很多讀了書出來,和普通的打工者一樣落魄的例子,也能舉出很多沒讀書又能掙發票的例子。這樣家庭條件下的孩子,要麼很自覺的珍惜讀書的機會,完全不用人監督作業,更談不上吼叫。要麼最早的初中畢業,晚的高中畢業就會出來工作,畢竟年齡太小沒辦法出去打工。

3

剩下的就是不好,不壞的中間層。特別信奉“從娃娃捉起”、“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這些專家理論。你不信奉也不行啊,別人都這樣培訓,自己的孩子也必須趕上這條起跑線。從小開始英語,數學,畫畫,詩歌各種班報起,夏令營走起。看世界出發。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從小開始更具有競爭力。

誰不知道那個是自己的親生孩子啊,要不是自己親生的也犯不著這麼生氣啊,可是教育資源就這麼有限,好的學校從小學開始就要競爭,不是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玩,也不是自己硬逼孩子完成山那麼高的作業,可是不完成行嗎,現在的幼兒園升小學都已經進入了變態的階段了,

一個家長的孩子考了四所北京的知名私立學校。一家報名7800人錄取260人,一家報名10000人錄取180人,而她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家紛紛問她孩子到底怎麼培養的,孩子學過什麼樣的特長?畢竟一年級的孩子,無論學什麼,總不至於能得世界大獎吧!

孩子媽媽發了一條朋友圈說:其實孩子也沒什麼特別的特長,也就是鋼琴六級,英語基本對話沒問題,馬術、擊劍、冰球都有些小獎項什麼的,數學百以內的加減法都會了等等。深夜刷到這條朋友圈,簡直比夜裡加班到三點還讓人焦慮和痛苦。大家紛紛開始焦慮:

焦慮成了這些家長的常態,一聽說別的孩子上了什麼特長班,想想自己的孩子,也需要,又聽說別的孩子報了什麼班,結果又去報了一個,你不看現在的興趣班越來越多,夏令營越來越貴,幾千上萬家長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一群人的生活是最苦逼的。

孩子從小就被大人灌輸了競爭意思,和學習意思,繁重的學習任務讓孩子越來越討厭學習,可是就算再怎麼討厭學習,也必須要繼續,所以家長的陪孩子這作業,其實就是家長監督孩子這作業

4

除了吼叫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讓孩子這作業呢?

根據大數據對高考狀元的分析,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學習的根本動力,

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共同營造出來的,不能孩子在這邊這作業,家長在邊上看電視,這種不叫陪伴,這個叫搗蛋。或者是在邊上玩手機,這樣孩子會認為痛苦的只有自己一個人,江西省狀元的父母的做法是在陪邊上看書,到了孩子這作業的時間,全家人都在學習。要想孩子成為狀元,首先要學習狀元的父母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