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一:后羿奪位,少康中興——民爲邦本

成語民為邦本的意思是人民是國家的根本。語出《偽古文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在各部落首領的擁護下成了新首領,成了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宣告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啟開始還能嚴於律已,過著儉樸的生活,任用賢能。晚年時生活變得腐化起來,整日飲酒作樂,歌舞遊獵。傳說他曾創作了名為《九韶》的大型樂舞。

一四一:后羿奪位,少康中興——民為邦本

夏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即位,受啟後期表現的影響,不管政事,只喜歡喝酒打獵,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背亂不斷。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這種情況,乘太康外出狩獵,就帶兵守住洛水北岸,使他無法回都城。太康的五個弟弟被趕到洛河邊,作《五子之歌》表達了沒有遵守禹的告誡的悔意。

后羿帶兵到都城,把太康的兄弟仲康立為夏王,仲康勢弱,后羿掌了實權。仲康死後,后羿把仲康的兒子趕走,自己做了君王,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太康失國”和“后羿代夏”。

一四一:后羿奪位,少康中興——民為邦本

從《五子之歌》中可以看出,民為邦本思想在夏朝就已出現。民眾是國家的根本,只有讓民眾這個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反映了人們看到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依存關係。這種看法表現的是如何正確處理民眾和國家的關係,是治理國家的的重要基礎。

在後面的各個朝代,都有過類似的說法。如孔子說的“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本”;荀子認為“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唐太宗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