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丨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法院宣傳工作

薦讀丨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法院宣傳工作

今年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司法改革深化之年。做好新時代法院宣傳工作,我們應以“聚焦主流媒體、聚焦審判執行、聚焦基層一線、聚焦新媒體、聚焦先進典型、聚焦輿情引導、聚焦隊伍建設”工作思路為引領,堅持黨管宣傳原則,重新審視宣傳工作,從重視宣傳數量向數量質量並重轉變,守住宣傳底線,作宣傳工作的明白人,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努力為法院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把握“變”與“不變”的法院宣傳工作新形勢

做好新時代法院的宣傳工作,必須深刻把握“時、勢、局”,認清“變”與“不變”的形勢。“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社會主要矛盾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期待更加強烈。這要求我們的宣傳思路、傳播形式、渠道、載體都要緊跟時代變化,摒棄“居高聲自遠”的清高,在宣傳中堅持群眾路線,瞭解群眾喜聞樂見的話語和信息需求,努力做到“群眾在哪裡、宣傳在哪裡”,讓宣傳更加有效務實;

“不變”,就是我們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沒有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沒有變,服務中心工作的要求沒有變,強化正面宣傳,報道大案要案,宣傳法官形象,引領法院正能量的工作要求沒有變。

法院宣傳部門肩負著宣傳黨的主張、推進法治建設、密切聯繫群眾、落實司法公開、樹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使命。法院的宣傳工作不僅是錦上添花的櫥窗,更是載舟之水的源渠,是不可小覷的必答題。群眾不僅需要案件的公正公平,還需要程序的公開透明;不僅需要一個公正的判決結果,還需要熱情便利的司法服務;不僅需要法官秉公執法伸張正義,還需要審判執行的高效快捷。因此,群眾在哪裡,宣傳在哪裡;審判工作需要什麼,我們就要宣傳什麼。

薦讀丨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法院宣傳工作

薦讀丨如何做好新形勢下法院宣傳工作

從“七個聚焦”發力展現新作為再創新佳績

1

聚焦主流媒體,突出“四大”效應

要改變法院宣傳報道數量多、精品少,“高原”“高峰”的海拔都不夠的現狀,人民法院的日常宣傳要重數量、規範化、標準化,達到鋪天蓋地的宣傳效應。經驗典型宣傳要高質量,出精品,聚焦主流媒體,多做深度報道,多在大報、大刊、大網、大臺上報道,實現“四大”宣傳效應。同時,要善待媒體、善用媒體,平時多聯繫、多溝通、多監督、多協商,通過組織媒體蹲點、集體採風、分派選題等方式,藉助媒體的智慧和宣傳資源,充分發揮媒體“催化劑”“放大鏡”的作用,化解當前宣傳任務艱鉅、人員緊張、新聞作品多而不精的矛盾,把法院的故事講得更有法院“味道”。

要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原則,堅持政治家辦報、辦刊、辦網站,守護好黨的思想輿論陣地。法院應結合自身的特色、亮點、典型和經驗,把“自己想講”和“受眾想聽”結合,把“陳情”和“說理”結合,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通過法院的自媒體平臺,通過邀請媒體走進法院法庭,通過在媒體開設專欄,講好法院的故事,講好法官的故事。

聚焦審判執行,精準務實宣傳

要牢牢把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個基本職責,圍繞審判執行引導輿論。法院的工作亮點經驗、先進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等素材豐富,是新聞素材的“富礦”。我們要聚焦審判執行工作,為主要審判執行業務部門提供“定製型”“套餐型”的精準化宣傳方案,提升宣傳工作的針對性、策劃性、實效性。在審理大案要案、關注度高的案例時,比如非法集資、涉黑涉惡的案件,我們利用微博、今日頭條直播等功能,著重宣傳案件的法律意義、教育意義、典型意義,促進社會公序良俗的秩序養成,引領社會文明新風。

3

聚焦基層一線,講好法治故事

《人民日報》的記者經常說:“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站在田間地頭寫文章”,只有腳下沾滿泥土,才能寫出冒熱氣、帶露珠的宣傳報道。這句話對於法院的宣傳工作同樣適用。基層法院、派駐法庭和基層法官是當事人最先接觸的,把鏡頭、話筒對準他們,宣傳好他們的形象和事蹟,對提升法院的公信力、親和力,提高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滿意度有很大幫助。基層法院的工作紛繁龐雜、事無鉅細,案多人少的矛盾尤為突出,基層法院幹警的心路歷程五味雜陳,把他們的酸甜苦辣講出來,弘揚廣大基層法官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精神面貌,讓群眾理解法院幹警的艱辛與付出,對法院工作多些理解、包容和支持。

司法之於群眾,正如樹木之於土壤,紮根基層,走進群眾才能獲得永不枯竭的活力源泉和宣傳素材。在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基層法院案多人少,有的法官一年辦理四五百案件,有多少故事蘊藏在裡面。坐在辦公室裡寫不出好新聞,只有深入到基層一線去發現新聞、挖掘素材,才能創作出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宣傳作品。

4

聚焦先進典型,發揮榜樣效應

聚焦先進典型,是我們的優勢傳統,也是工作方法。把樹典型、學典型、用典型作為隊伍建設、激勵幹警的重要舉措,繼續抓好典型選樹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說:“堅持立足司法實踐、貼近社會生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加強法院文藝創作,努力創作更多更好的法院題材文藝精品力作,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法治中國建設。”廣大法院幹警尤其是眾多優秀法官典型,他們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生動實踐,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養料和寶貴素材。

5

聚焦新媒體,打造傳播主渠道

新媒體是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後發展起來的新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移動媒體、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新媒體的優勢是傳播速度快、範圍廣、形式豐富、趣味性互動性強,成本低,人人都可以成為傳播渠道、表達主體。因此,宣傳在此、輿情在此、重點在此、難點在此。互聯網思維成為時代的要求,已經融入到我們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新媒體宣傳工作要創新理念、創新手段、創新載體、創新內容,加強平臺建設。

“內容為王”是不變的真理。微信發展要在內容上、欄目上、形式上創新,多發原創,增加故事性、趣味性、可讀性和實用性;探索開發一些小程序,把案件查詢、辦理等服務功能與微信發展相聯繫,把當事人發展為我們的粉絲,提高微信的傳播力影響力。讀者在哪裡,受眾在哪裡,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裡,宣傳工作的著力點、落腳點就要放在哪裡。把法院網站、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的發展運營好,既“守陣地”又“拓疆土”;將新媒體的優勢與傳統媒體的權威相結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6

聚焦輿情引導,引導正面導向

輿情是不可怕的,是可控的,是可以處置好的。輿情發生後,積極開展依法處置、輿論引導和社會面管控三項工作。發生輿情案件,基本就兩種情況:一種是我們的工作有瑕疵,別人炒作的有一定道理;另一種就是我們的工作雖然沒有問題,但因為信息沒有及時公開,引發別有用心的人炒作。遇到第一種情況,我們要抓緊核查,勇敢承認問題,及時發佈調查處理情況;遇到第二種情況,要及時公開事實真相。

要樹立100-1=0的理念(100個正面宣傳也抵不過一個負面輿情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堅持規範化管理,標準化應對。認真落實堅持掛牌督辦輿情案件週報告、重大敏感案事件月排查、法院輿情工作情況季通報等制度,重點從規範化入手,建立輿情督辦函制度,規範重大敏感案件輿情督辦流程,對重大敏感案事件準確研判定風險等級,掛牌督辦案件及時消號,力爭涉法涉訴輿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把提升輿論引導能力擺在突出位置。

7

聚焦隊伍建設,激發宣傳活力

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法院隊伍的職責分工越來越明確,宣傳工作走專業化、職業化、正規化的路線趨勢已明朗,法院宣傳部門要著力配齊配強宣傳隊伍。宣傳工作不是中心影響中心,不是全局影響全局。宣傳人員要感到責任重大、任務艱鉅,既要政治上過硬,還要有履職盡責的高強本領;既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既要有做好工作的強烈願望和十足幹勁,又要防止“愛崗不敬業,履職不盡責”的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法院宣傳人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法治思想為指導,甘做小學生,多吸理論之“氧”,常補精神之“鈣”,堅持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做什麼鑽什麼,以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實幹精神,成為“行家裡手”,成為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有“兩把刷子”的專業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