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有風景,有文化……你最喜歡哪一段?鳳縣這個千年古驛站換裝等你來~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鳳縣宣傳:

【鳳縣最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鳳縣宣傳---中共鳳縣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權威、全面、詳細、及時的發佈鳳縣新聞資訊,傳遞群眾心聲,密切黨群聯繫,記錄發展進程!每天奉獻美文美圖美聲音,陪你學習陪你樂關注我們妥妥的沒錯!

雜樹參天,樓閣礙雲霞而出沒;

繁花覆地,亭臺突池沼而參差。

絕澗安其梁,飛巖假其棧;

閒閒即景,寂寂探春。

——摘自 【明】 計成 《園冶》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鳳縣紅花鋪鎮草涼驛村位於嘉陵江畔,古時是交通要道,行人、商賈川流不息,皆會於此。人多了,故事就多。從唐代起,草涼驛村就不缺精彩的故事,甚至村莊還成為清代話本小說中的重要舞臺,承載著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戰士曾在草涼驛村痛擊國民黨軍隊。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如今

村子也有令人驚歎的美麗景色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讓我們來草涼驛村聽聽這些故事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古道老街有故事

春夏之交,沿著212省道翻越秦嶺來到鳳縣紅花鋪鎮草涼驛村,路邊綠植在細雨中,顯得蒼翠欲滴。在紅花綠葉背後,幾排乾淨整潔的房屋整齊列在省道一邊,幾名村民正在門前,一邊望著雨絲一邊閒聊,一派悠然景象。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82歲的村民張世雄對草涼驛村的故事很熟悉,他告訴記者,草涼驛村從古時起就是官方驛站,所以名字裡才有個“驛”字。關於草涼驛村的傳說,要從唐代開始講述。記者從《鳳縣誌》中看到,唐代時,草涼驛村有座樓,稱為草涼樓,此處也因此被稱為草涼樓站。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唐玄宗因安祿山叛亂不得不南逃,途中曾在草涼樓住過一晚。草涼驛村的村民說,唐玄宗在草涼樓住的這晚,夢見了楊玉環,以至驚醒後痛哭流涕,留下了“貴妃香消馬嵬驛,明皇夜泣草涼樓”的傳說。

草涼驛村的傳說不止於此。五代前蜀的王建在這裡建城,名為威武。後唐伐蜀時,李紹琛打下威武城,在城中得糧二十萬斛。從糧食的數量可以想象出,當時的草涼驛村有多麼繁華。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到了明代,草涼驛村依然是交通重鎮。由陝入川的連雲棧道便是從草涼驛村開始修建的。在張世雄帶領下,記者來到村外一座小山下。“這裡就是連雲棧道的入口。”張世雄指著小山說。抬頭望去,一條羊腸小道蜿蜒著一路向上,越過山頭向深處不斷延伸。沿路向上,可以看到腳下偶有幾塊帶有明顯人工開鑿痕跡的石板或石塊。張世雄說,沿著這條路一直向前,就能看到連雲棧道在岩石上留下的孔洞,這條路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仍有人走。在清代,草涼驛村仍然繁華,被頗多文人墨客詠唱,清代話本小說《花月痕》中,也多次提到草涼驛,甚至還出現在章回標題中。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連雲棧道入口處不遠,是草涼驛村的老街。草涼驛村黨支部書記魏龍利介紹說,直到民國初期,草涼驛村仍有著非常重要的連接交通的作用,所以這裡的商業也很繁華。據村裡流傳下來的說法,老街的上街頭有過街樓,過街樓兩側道路全鋪著青條石,中街和下街有火神廟、馬王廟、聖賢廟等很多廟宇和戲樓,還有糧行、木行和幾家大館子,街道上總是人聲鼎沸。記者站在老街入口向內望去,只見許多房屋雖已年久失修,但依然有著高大寬敞的門面,街面也很寬闊。

紅色往事傳鄉野

草涼驛村不只有各種古老傳說,還有許多紅色往事發生在這裡。在《中國共產黨寶雞歷史第一卷》中,記錄了發生在草涼驛村的一段故事。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為了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和部署內戰,於1946年調運重兵包圍解放區,並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挑起了全面內戰。中原軍區部隊遵照中共中央“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的指示,主力分南、北兩路向西轉移。中原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政委鄭位三、副司令員王震等率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和第二縱隊十三旅、三五九旅、十五旅之四十五團及幹部旅為北路,向豫陝邊突圍。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當年8月18日,王震率領的南路部隊抵達鳳縣三岔鄉的葦子坪,國民黨當局派軍隊企圖把三五九旅主力壓縮聚殲在鳳縣境內的川陝公路沿線。面對國民黨部隊急速合攏的包圍圈,我軍決定以三天兩夜的強行軍,在國民黨部隊包圍圈未合攏之前衝殺出去。8月20日,王震經過草涼驛村,穿越川陝公路到唐藏的隘口,以閃電之勢迅疾穿過國民黨部隊預謀的合擊點,跳出包圍圈。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居住在草涼驛村龍王溝的村民張勤娃說,外婆曾給他講過王震率部隊過草涼驛村的一些細節。張勤娃的外婆名叫盧月英,新中國成立前居住在龍王溝內的通山莊。在盧月英的回憶裡,王震部隊是從河口方向的李家溝趕到龍王溝的。當時是急行軍,人數也並不多,部隊快到通山莊時有村民遠遠看到,因為離得太遠看不清楚,盧月英還以為是土匪或國民黨軍隊來了,連忙抱著張勤娃的母親匆匆逃離。將張勤娃的母親藏好後,盧月英返回家中準備拿鹽時,才發現是人民自己的軍隊。戰士們對盧月英說:“老大娘,我們不騷擾您,您給我們燒點水喝,我們很快就走了。”放下心來的盧月英不僅為戰士們燒了水,還給他們做了頓苦蕎麵攪團。飯後,戰士們有序離開。這段往事,在之後的歲月裡,盧月英反覆給孩子們講過。

上年齡的人應該都看過一部名叫《黑山阻擊戰》的老電影,講的是1948年遼西會戰時,我軍部隊在黑山和敵人大戰,最終大獲全勝的故事。其實,在草涼驛村也發生過一次阻擊戰。在《鳳縣誌》裡記錄了這次戰鬥。1949年10月,胡宗南軍企圖再度北犯寶雞。在鳳縣,國民黨軍隊向解放軍駐紮在草涼驛村黑山的陣地進攻。經過激戰,我軍殲滅了敵人的加強營,擊斃了營長。國民黨隨後又偷襲黑山東側制高點,被我軍及時察覺。國民黨部隊只好發動強攻。我軍戰士毫不畏懼,頑強阻擊,最終將敵人擊退。張世雄說,在黑山上,現在仍可以看到當年解放軍戰士挖的戰壕。

深山古碑伴綠潭

草涼驛村故事多,景色更美。沿著龍王溝一路向深處進發,眼前滿是綠意,不時能看到松鼠從路上跑過。駕車行駛近10公里後,步行繼續向深處走。在一條小徑旁,遠遠看到草中露出一角青灰,走近看,這裡竟有一座石碑。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這塊石碑有一人多高,上、左、右三面被青石板包住,碑座已被青苔整個覆蓋起來。撥開雜草,發現石碑上已被歲月抹去大部分痕跡,無法確定石碑的具體年份。石碑的背面保存較為完好,能看出是一塊功德碑,但正面記述的事宜已模糊不清。張勤娃說,他的爺爺年輕時,碑上的字尚能辨認,據張勤娃爺爺講,碑上記錄的是明代時重修某間古廟的事情。這間廟宇建在石碑附近,不知是什麼年代所建,明代時香客上香,不慎引發火災,廟宇被毀。之後附近善男信女捐款,將廟宇重修。這塊功德碑就記錄了這件事以及廟宇的規模。現在,重修後的廟宇也早已消失,至於石碑是何時所立,已經沒人能說清楚。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站在石碑前辨認字跡時,耳邊似乎傳來隱隱流水聲。魏龍利笑著說,石碑後面有一處好風景。在魏龍利和村民劉善中的帶領下,記者一行披荊斬棘,繞過樹林,就看到一條小溪順溝而下。沿著溪水走幾步,高低不同的三座深潭就出現在大家面前。潭水邊長滿了嫩綠的野草,還有藍白色的野花,溪水形成的小瀑布,如一道雪白色的長絹流入碧綠色的深潭,伴著兩旁的樹林中不時傳來的鳥鳴聲,讓人不由得沉靜下來。正應了酈道元那句:“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奇特的是,在其中一座綠潭旁邊,還有一個直徑約2米的洞坑,這口洞中也積滿了水,但並不與潭水相連,只在底部有層泥沙。劉善中說,這三座潭名為龍王潭,旁邊的洞坑是飲馬池。夏日至此,涼爽無比。

有故事,有风景,有文化……你最喜欢哪一段?凤县这个千年古驿站换装等你来~

像這樣的驚喜放在旅程的最後,總是令人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