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整理:恆素一心 秋心居士(註明:文稿內容未經講授者本人審核校對)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這一問是問什麼呢?我們直觀上的理解就是問的人生育的問題,生死的問題。先前,我用三講的課程,為大家分享了《黃帝內經》中的第一問: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我們之前講過這一問,實際上問的就是養生之道。

我們來看,今天所要講到的這一問: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是問了什麼呢?我們從直觀上比較好理解,就是問的人的生育問題,生死的問題。

《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是圍繞兩個問題展開的,第一個問題問的養生之道,第二個問題問的就是生育繁衍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實際上也就是作為生命啊,不管是人的生命,還是動物的生命,最根本的兩大問題,一個是個體生命生存品質的問題,第二個是作為生命的整體,作為一個種族存續、繁衍的問題,這是所有生命最根本的兩大問題。

我們前面講過,“上古天真論”這一篇,在《黃帝內經》早期的版本中,實際上並不是放在第一篇的,而是在第九篇的,後代的醫家重新編訂這本書的時候,就把這一篇提到了最前面。那經過我剛才和大家對這一篇中兩個問題的分析,大家也就能明白,把“上古天真論”作為首篇的意義所在,它實際上是闡明瞭我們生命與健康最根本的兩大問題。

我們具體來看“上古天真論”的這兩問,黃帝的問法比較相似,我們來看第一問,他最後結尾的時候提出“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意思就是說,今人的“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是因為時代不同了,還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做錯了什麼,沒有將自己的生命保養好呢?

而第二問黃帝問的是:人年紀大了沒有辦法再生育,這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人的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呢?還是上天就是這麼規定的,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是沒有辦法生育呢?

在上一問呢,如果是“時世異耶”,那就意味著我們今人年半百而衰是必然的事情,沒有選擇,我們今人就是不如上古之人,那如果是“人將失之耶”,就代表著,只要我們不在錯誤的對待自己的生命,我們能夠保養好自己先天的精氣,我們就能夠和上古之人一樣“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在這裡他問的,如果人年老而無子,是因為材力盡的原因,因為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那就意味著,如果我們能夠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還能夠保持好自己的身體素質,那就有可能年老而有子,那如果是後者“將天數然也”,那就是上天規定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就是沒有辦法再生育了,那就意味著我們就沒有選擇,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我們可以感覺到黃帝的這兩問,他的潛臺詞是什麼,那在第一問,黃帝他是希望得到的回答呢,是“人將失之耶”?那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和上古的人一樣啊,百歲而動作不衰;在這一問,黃帝所希望得到的回答是人年老而無子,是因為材力盡?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意味著我們只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我們“老而有子”將變成可能。

可以說,在上一問黃帝得到了他所希望的一個回答,就是今人半百而動作皆衰,是因為“人將失之”的原因;那對於黃帝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歧伯是如何回答他的呢?我們下面就具體來看:

大家可以先把我上面所發的那兩段女子七歲,丈夫八歲的這兩段大致的看一遍,有個大概印象,我們今天在這一講裡,先不逐句跟大家來做解讀,在今天所要談到的,是這裡面所涉及到的幾個核心的東西,對他們來做一個闡明。

首先呢,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啊,就是在《黃帝內經》中呢,他談到這個生子問題的時候,因為這個生子的問題,本來涉及到男人和女人,涉及到兩性的問題,而在論述的時候呢,他是將女性首先來論述的,男性是其次來論述的,那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社會里的,是男尊女卑的這樣的一種文化,一般把男性、女性放一塊兒的時候呢,會將男性放前面,女性放後面,《黃帝內經》裡卻倒過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看女子七歲,丈夫八歲,後面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然後男子呢,是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很多人其實應該也有這個概念,就是在這個數字裡面呢,在中國古代的這個文化的計數里呢,奇數為陽數,偶數為陰數,而在這裡呢,作為女性,卻用的是陽數“七”,而男性用的是偶數“八”,也就是陰數,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第一個男尊女卑的問題,作為中國古代文化來講,實際上中國古代文化是以儒家為代表的,真正在社會上得到確立是從漢代的董仲舒開始,到了宋代的朱熹,宋明理學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而在先秦的時候,至少在文化上並沒有男尊女卑的這樣一種表達。

在序講中,跟大家講到《黃帝內經》是中國道教黃老學派的著作,不是儒家的。在先秦的時候,儒家對於男尊女卑也沒有明確的這種意識,但是到了漢代以後的董仲舒,為了社會治理的需求,為了社會制度的一種建構,才確立了男尊女卑的這樣一種文化制度、道德制度。

那麼確立男尊女卑文化的理論基礎是什麼?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憑空這麼一句,大家就都照著做,至少有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吧,在西方基督教的文化裡,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作為女性的夏娃是有亞當的一根肋骨所造出來的,由此確立了西方古代文化中的男尊女卑,那麼在我們東方文化裡,他又是怎樣建構的?怎麼去講的呢?

在我們中國的文化裡呢,後世的儒家還是使用了中國道學上陰陽的觀念,我們知道整個道學,或者說陰陽,是全部的中國文化,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是他的一個根基,可以說整個中國文化就是從這個陰陽中生長出來的。

而陰陽是一個什麼關係呢?

我們來看一些古代的經典,它會有這樣的表述:陽主陰從,陽動陰靜

在陰陽的關係中,陽的一面是作為主導,主動的一方;陰的一面是作為順從,被動的一方。這個從陰陽之道上來講確實如此,包括中醫的治病上,養生之道上同樣要遵從陽主陰從的道理。

我們把這一思想放到社會中的男性和女性上,就會有很直觀的對應,男人是陽,女性為陰,所以男人為主,女性為從,男性就要去治國平天下,女性就要打點好家務事,這樣去理解男尊女卑,就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

但問題在於,真的就是我們直觀所理解的“男就為陽,女就為陰”嗎?真的這麼簡單嗎?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坎:水 離:火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的是:這個世界所有我們看到的事,存在的事,沒有哪一樣東西是純陽、純陰的,世間的一切都是由陰陽之氣和合而成,沒有一物是由純粹的陽或純粹的陰造成,在中國古代的話講叫做“獨陽不生,孤陰不長”。

孤陽不生,獨陰不長

我上面給大家發的這張圖,是我們陰陽八卦的兩個卦象,一個是坎卦,代表水,另一個是離卦,代表火。我們知道水火相對,火為陽,水為陰。

群裡大多數,我覺得對這個八卦都應該有最基本的認識吧!我在這裡,就不做這些最基本的知識方面的講述了。大家來看這兩卦的卦象,水卦是上下兩個陰夾著中間一個陽爻,水卦是陰性的象徵,但是在陰性的核心確是陽,正相反,火卦是由上下兩個陽爻,中間夾一個陰爻,火卦作為陽性的象徵,核心卻是陰。所以,表面上看似陰性的事物,它的內裡,必須要有陽性的核心,而表面上看似是陽性的事物,它的內裡又要有陰性作為它的核心。

坎水為腎,離火為心

陰陽互根

在醫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叫做“陰陽互根”,我們前面提到“孤陽不生,獨陰不長

”,無論是陰和陽的存在,都必須要以對方為自身的根基。所以啊,表面上看似為陰性的事物,它的內裡必須要有陽性的核心,而表面上看似是陽性的事物,它的內裡,就要有陰性,來作為它的核心。

在中醫上,坎卦代表人體的腎,離卦代表心,坎卦中間一陽爻代表人體的真陽,離卦中一陰爻代表人體中的真陰,無論是真陰還是真陽,人生命根本的精氣也都是陰陽互根。

坎中一陽為真陽,離中一陰為真陰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我們再來看這張圖,這張圖是男女兩性在不同的階段,在八卦卦象中的一個代表,我們細看就會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雖然這個乾坤二卦、純陽純陰所代表的父母,但我們看它以外的這個少男、中男、長男、少女、中女、長女 ,那我們看一下這三個男性的卦象,都是兩陰一陽,陰爻多於陽爻;而這個三女的這個卦象是反過來的,兩陽一陰,陽爻多於陰爻。

回過頭再來看乾坤二卦,純陽純陰代表著父和母,這兩卦實際上不能完全理解為男和女,它實際上是一種社會身份,一種角色的象徵,所以這兩卦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上的陽和陰。

那這個八卦就有這樣一種呈現,作為表面上是陽性的男性,結果他的卦象上卻是陰盛;作為表面上是陰性的女性,卦象上卻是陽盛,這也是一種陰陽互根的體現。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黃帝內經》中談到的:女子以七為數,男子以八為數,女性外在為陰,卻以陽數為本,男子外在為陽,卻以陰數為本,這也就是中國的陰陽思想中,陰陽觀念的呈現,或者說這是我們生命的一種奧妙的呈現。

女為陰體,以陽為數,男為陽體,以陰為數——陰陽互根

由此可以看到,在中國文化的源頭,或者說我們中國文化的根基、道學文化、陰陽文化,並不必然會推出男尊女卑這樣一種觀念,一種道德。

我們知道陰陽的勢力,是時刻處在一種變化之中,此消彼長的,作為人類社會最早是從母系社會而來,在母系社會中女性就應當視為陽,男性為陰,後來我們過度到父系社會,男女的陰陽就發生了變化,在未來,我們是否還會發生變化,一定永遠是父系社會?未必,至少從易學的精神來看,未必。

在現在很多的互聯網企業,女性員工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體現,高管中的女性角色也越來越多,因為互聯網經濟更注重體驗與服務,而在這一方面,女性就要比男性更有優勢,在這方面,阿里巴巴公司就體現得很明顯。在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變革,男性、女性的社會地位說不好就會發生一次大的改變,陰陽的勢力可能就得重新定義,這個不好說,這是題外話了。

以上講的這些呢,好像跟健康沒有太大關係,實際上是想借此,來澄清一下我們文化中普遍的一個誤區,像男尊女卑好像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一個必然,沒辦法跟現代文明接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子,只是後來出於社會制度上一種需要,人為對我們的道學文化做了一種解讀,這種解讀未必是它最真實的樣子。

下面, 我們就進入正題

腎氣

我們看這兩段,講了女子,又講了男子,這兩段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是什麼呢?就是“腎氣”。岐伯回答黃帝的這兩段不單單是闡述了人年老而無子,而是闡述了每個人,每個生命的個體從小到大,從發育到衰老的這樣一個過程。

大家可以看出,從發育成長,到衰老的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圍繞著腎氣的盛衰來展開的,或者說是以腎氣的盛衰作為根本的。

腎氣是什麼?在這一段裡,實際上已經有所交代。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

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不用我多講,大家應該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五臟六腑裡,也包括了腎臟,前面講了腎者主水,這個就不是我們說的五臟六腑裡的腎臟,這裡的水是以水為象徵的,代表著一種匯聚,聚集的這樣一種功能。這句話直白來說就是人一生,五臟六腑就代表身體的所有臟腑組織,其中的精氣,一生的精氣都藏在腎,這個也就是腎氣。

腎氣,就是人體一身之精氣。這裡的精氣是什麼?

這裡所講到的五臟六腑之精,那這個精氣具體指的是什麼?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元陰元陽、元精元氣嗎?圍繞這個問題,就引出了我這一講的核心,就是人體的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以及先後天之氣與人的生命健康、發育衰老之間的關係。

人體的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

我們來看看,我在講女性的這一段裡面提到了很多中醫學經脈上的知識,提到了二七任脈、太沖脈,再往下五七陽明脈、六七三陽脈衰,七七任脈虛。

中醫學關於人體生理的認識,有兩大系統,一個是我們直觀所能瞭解的臟腑系統,心肝脾肺腎、大腸小腸這些,另一個就是我們的經絡系統,經絡系統的核心就是我們的經脈,分為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

人體生理的兩大系統“臟腑系統;經絡系統——核心:經脈,包括十二正經,奇經八脈

學中醫學對很多人比較頭疼的一點就是經絡理論,因為比較抽象、繁瑣,對於沒有中醫技術的人呢,我這邊給大家一講,可能大家理解起來可能稍有點費事,我儘量提煉出一些對於大家理解生命、理解養生的有用的東西來給大家講講,儘量忽略掉這個具體知識的運用。

十二經脈走向動畫圖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手太陰肺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手陽明大腸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足陽明胃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足太陰脾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手少陰心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手太陽小腸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足太陽膀胱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足少陰腎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手厥陰心包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手少陽三焦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足少陽膽經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足厥陰肝經

奇經八脈動圖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任脈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督脈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衝脈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帶脈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陰蹺脈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陽蹺脈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陰維脈

十二正經、奇經八脈與健康和生育的關係丨內經·上古天真論(四)

陽維脈

關於經脈的基本知識,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大概看看之後再聽我繼續來講。

十二正經,可以視為(六)五臟六腑的功能延伸,與臟腑合併理解

如果大家覺得,還沒有必要對經絡有太深入的認識,可以先把它看作是我們身體的臟腑、組織的一種延伸功能。那怎麼去理解身體的各個器官呢?我們身體裡的臟腑、器官就像一個個的公司,經脈就像每一家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城市所開辦的辦事處,聯絡點,我們可以大體上先做這樣一個理解。

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平時都是在講五臟六腑,五臟六腑的核心是十一個,卻有十二正經,在這裡呢,對應的經絡上啊,在中醫學校呢,就把五臟裡面的心,分成心和心包兩部分,就多出來一個叫“心包經”。

具體呢,我就不在這裡闡述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百度或者看書瞭解相關的知識。

對於十二正經,如果按我剛剛這樣一個粗淺的比喻,就是比喻成這個公司和全國各地辦事處的這樣一個關係啊,總公司和這個辦事處的這樣一種關係,這樣還比較好理解。那麼我們再來看這個奇經八脈,這個呢,相比於十二正經呢,就更為抽象了一些。那這個奇經八脈有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它?

《難經·二十七難》說:“凡此八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就是說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其特點如下:

(1)奇經八脈不隸屬於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五臟主人之一身,六腑固守五臟,經脈為臟腑之隧道,才可謂有行與體,精與神,猶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之理

(2)奇經八脈除任、督二脈有自己的獨立腧穴外,其他六條經脈的腧穴都寄附於十二正經與任、督脈之中。

(3)奇經八脈的循行錯綜於十二經脈之間,而且與正經在人體多處相互交會,因而奇經八脈有涵蓄十二經氣血和調節十二經盛衰的作用。當十二經脈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難經·二十八難》把十二經脈比作“溝渠”,把奇經八脈喻作“湖澤”。

奇經八脈在《黃帝內經》這本書裡,實際上並沒有太詳細和系統的闡述,《黃帝內經》這本書呢,從內容來講,有些地方它是有不足、有缺陷的,在後世呢,有一本書叫《難經》,也叫《黃帝八十一難經》,就是針對《黃帝內經》裡面有疑問的一些問題,他總結為八十一個,然後針對這些問題呢,專門做的闡述。這裡面就有關於奇經八脈的闡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如果想認真的去研讀《黃帝內經》這本書,《難經》這本書作為必要的參考書是要去讀的。

奇經八脈裡面有兩條經脈,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因為我們武俠小說中經常提到,我們經常說的打通任督二脈,任督這兩條經脈,對於其它經脈,大家可能就比較陌生了,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這裡就不一一闡述了。

這八條經脈為什麼被稱為奇經?這個奇,簡單的可以理解為奇特的意思,為什麼奇特呢?是因為這幾天經脈跟我們的臟腑沒有關係,前面講到十二正經都是與我們的臟腑相溝通的,比如腎經與腎臟溝通,肺經與肺臟溝通,但是這八條經脈,包括任督二脈,在我們體內是獨立的循行,不跟我們的臟腑組織有直接的來往,看起來就比較奇特,那為什麼和臟腑沒有直接的關係,我們就說它是奇特的,這個奇特到底意指的是什麼?從我們常識來看,我們生命的維持,是由我們的臟腑和各個器官的功能相互配合來實現,包括我們前面所講的十二正經,也是與我們的臟腑相配合的,這個我們都能理解,但現在卻有八條經脈,看上去跟臟腑卻沒有直接的關聯,那這八條經脈的功能是什麼呢?它在人體中扮演一種什麼樣的角色呢?對我們的生命健康有什麼樣的意義呢?奇特呢,就是指的這個。

這個奇經八脈錯綜於十二正經之間,而且與正經多處在人體交匯,因而奇經八脈有含蓄十二經氣血,有調節十二經盛衰的作用。這也就是說,奇經八脈雖然跟我們的臟腑,跟我們的血液不直接來往,而是去去與公司的聯絡站、辦事處打交道,所以說,這個奇經八脈與人體的十二正經,與各個臟腑所延伸的十二正經,他們是相互溝通、相互來往的。

我們再往下看,當十二正經及臟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在《難經》裡,把奇經八脈和十二正經的關係,比喻為溝渠和湖澤。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某一時段雨水充沛,那麼多餘的雨水就會通過溝渠匯聚到湖澤裡面,湖澤就能夠蓄積雨水,當過了一兩個月,天干氣躁,地裡農作物生長所需要不夠了,湖澤裡所蓄積的雨水就可以通過溝渠回到田地裡供應農作物的生長,供應身體的能量。

那如果按照這個比喻來講,或者說按照《難經》的奇經八脈的這個功能來講,奇經八脈對於十二經脈來說,就成為了一種輔助的經脈。奇經八脈就是協助我們人體的十二正經,調節人體的十二正經的,讓我們的臟腑組織能夠更好的工作,能夠讓我們的生命更健康。

奇經八脈,按難經之解,就是十二正經的輔助,協調、維護十二正經來讓我們的臟腑組織更好的運作

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樣來理解奇經八脈呢,在道理上可以說的通,但是呢,如果放到我們生命的實際來看,就顯得似是而非了。最根本的一個問題,就是黃帝的這一問:“人年老而無子,材力盡耶,將天數然也?”,如果大家通讀過“上古天真論”這一篇,就會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對於人生育的問題,既有身體素質的影響,也有生命的必然,就是說他是有一個天數在,不可能突破那個極限。

那麼問題就在於,人生命的天數,在人體內具體是怎麼呈現的,是通過什麼樣的一種機制來運作的?在這裡,首先就要聯繫到我們在前幾講所提到的這個人身體的“元陰”、“元陽”,也就是每一個人生下來的所稟賦的那個精氣。

元陰元陽,人先天所稟賦的精氣

先天之氣——元陰元陽

後天之氣——呼吸之氣與水谷飲食之精

在中醫看來,人的生命之所以他能夠發育成長,能夠生存,維持,是由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的結合共同作用的結果,共同滋養的結果。

這裡有一個比喻,先天之氣就像糧票,後天之氣就像我們賺的鈔票。糧票是國家發的,按人頭來算,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有多大能耐就能賺多少的,而鈔票是可以賺的多,也可以賺的少,這個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控,決定的。所以,人的生命形態,如果以我們的社會做一個比喻,就相當於是一個計劃經濟下的產物,不是市場經濟,而是計劃經濟。

先天之氣,是糧票

後天之氣,是鈔票

人的生命,是“計劃經濟”的產物,而非“市場經濟”

那先天之氣是什麼呢?就是人先天所稟賦的精氣,就是我們的天真之氣,元陰元陽,後天之氣就是出生以後,我們呼吸所得到的能量,以及日常飲食中,從水谷和食物中得到的精華。

那往下就要看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在我們的身體裡,到底是由誰來管的?首先這個後天之氣,這個我們應該比較好理解,我們的五臟六腑啊,心肝脾肺腎,我們的大腸、小腸、膀胱等等,這一切的臟腑組織,實際上就是來吸收、轉換我們的呼吸之氣和水谷飲食之精華的,那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臟腑組織,同時也包括了跟臟腑直接相關的十二正經,就是來管理我們身體的後天之氣的。

五臟六腑及十二正經,掌管生命的後天之氣

那麼人 的先天之氣是由誰來掌管的呢?那我這樣的一對比來說,可能很多人就已經能領悟到了,就是由我們的奇經八脈來掌管的。

奇經八脈,掌管生命的先天之氣

對此,《黃帝內經》裡沒有這方面的論述,《難經》裡也沒有這麼說,那我憑什麼說奇經八脈是掌管生命的先天之氣,而不是像《難經》裡說的,是十二正經的一種調節呢?

對這個問題,在中醫學本身,或者說是狹義上的中醫學經典裡,我們找不到幾種比較系統、可靠的論述。但是我們知道,古中醫學在中國宋代、唐代以前,是與道家,與道教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有很多在中醫本身沒有展開的一些理論問題,在中國後來的這個道教經典裡面卻做了非常詳細、系統的闡發。

而奇經八脈的理論,也恰恰是在中國的道教文化裡面,在道教的這個思想體系裡面的,做了非常精深的論述。有非常多的典籍,從古到今都在探討奇經八脈,可以這樣說,中國道教的修煉體系根基就是建立在奇經八脈之上的。中國古代道教修煉的是什麼呢?就是人生的先天之氣,他們要追求什麼呢?就是後天返先天,由此來達到長生不老,或者叫羽化而登仙,所以中國古代的道教對人生的先天之氣非常重視,由此就對奇經八脈研究得非常多。

與之相對的中國後世的中醫學,尤其到了宋代以後,慢慢的與儒家的思想想貫通,在唐以前中醫師,稱為道醫,在宋之後,好多中醫師都自稱為儒醫。在唐代以前,中國最好的中醫基本都是道士,比如東晉的葛洪,唐代的孫思邈,而到了宋朝之後,最好的中醫往往都是儒家的士大夫,更多的是科舉沒有考上,結果走上了從醫之路,不為良相,就為良醫,所以呢,中國唐以前和宋以後,中醫學的面貌,實際上是有很大的差異,包括中醫學理論層面,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了解。

而後世與道家、道教分離開來的中醫,他們是以儒家士大夫的精神為追求的,他們面對的都是社會大眾,普通百姓,這些人很少有去追求長生不老,或者想讓自己的生命達到一個很高的品質,大家只是說我在生活中能夠比較健康,無病無災就可以了。而面對世俗大眾的中醫,實際是面對人生的後天之氣,所以在後世的中醫學發展有一個特點,就是方劑湯藥越來越發達,針灸卻越來越沒落,中國的針灸學我們從《黃帝內經》中就可以看到,在具體的治病上,核心是針灸而不是湯藥。

針灸既能夠處理人體後天之氣的問題,同時也能夠處理先天之氣的問題,而湯藥方劑只能處理人體後天之氣所產生的疾病,對於先天之氣是無能為力的,我們知道藥食同源,不管我們吃進去的是食物,還是藥,實際上都是作為水谷精華來為我們人體所吸收的,與這些打交道的都是我們身體的臟腑,十二正經,是作用不到我們的奇經八脈上的。

而單純的,人後天之氣所產生的疾病,湯藥方劑的功效比針灸之術,客觀的來講更實適用一些,或者說更徹底些,所以到了後世,當中醫學與道學、道家的修煉體系分離之後,慢慢的會越來越偏向於湯藥方劑,針灸在後世,尤其是明清時期呢,就越來越沒落。

當然還有另外的原因,儒學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主張在外去調理人的身體,這也是一個原因。由此可見,我們如果想真正去了解中國古中醫學,由古至今的一個全貌,真正完整的一個系統,我們一方面要去了解今天已經成為經典的中醫學體系,同時我們要對中國道家、道教的性命學說,對他們的修煉體系也要有了解,道和醫,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古中醫學。

真正的古中醫學,包括中醫辨證論治學說和道教性命修煉學說兩部分,這兩者的結合,才能還原涵蓋先後天之生命的全貌。

在道教的性命學說裡,人體的奇經八脈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任督二脈,就調節著人體的先天之氣,也就是元陰元陽,在我們生命中的生化運行。

奇經八脈,調節著先天之氣——元陰元陽在人體生命的生化運行

往下,問題就到了:如果我們把奇經八脈視為先天之氣的運作體現,那麼奇經八脈和十二正經又是什麼關係?肯定不可能再向《難經》所比喻的那樣,是溝渠與湖泊的關係了。

那麼,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到底是什麼關係?

在這裡,我借用溝渠與湖泊的比喻,再做一個比喻:

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分別是人體生態系統中的地下水系統(先天之氣)與地表水系統(後天之氣)。

我們知道這個地下水與地表水,從根本上來講,從源頭上來講,它們是都是我們整個地球的這個水循環系統中的一部分,但是呢,作為地下水和地表水,它們又是相對獨立的兩個系統,這樣的一種連接和區別,在我看來呢,能夠比較好的去比喻七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的關係。

比如說,我們北方的天山,天山的這個雪水是地表水,但是他雪水融化後,可以轉化為這個地下水,通過了這個地下水系統呢,灌溉了遠方某處森林,那在我們人來比喻呢,作為這個父母,他每天所吃的,所吸收的營養,從他自身來講就是後天之氣,是地表水系統,但是,當他們的身體創造出來兒女,孩子,這個後天之氣的地表水,就轉化為孩子的先天之氣,轉化為了他們的地下水。

對於個體生命來講,地下水系統和地表水系統又是一種什麼關係?我們知道湖泊,以他為核心會形成一片綠洲,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既有天上的降水,地表水的滋養,同時也有地下水、暗河的滋養,這兩大水系統,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後天之氣和先天之氣,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他們共同調節著湖泊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息繁衍。

我們從自然常識上來理解,當雨水比較充沛是,地表水比較豐富,這時候相對來說,整個生態系統對地下水的消耗比較少,整個地下水維持比較均衡、飽滿充沛,但是如果趕上乾旱,地表水匱乏,這時候生態系統的作物的生存,更多的要依靠地下水,消耗地下水系統,由此可以理解,當一個人後天之氣充沛時,他的生命對先天之氣的消耗就會減少,先天之氣就能長久處在一種飽滿充沛狀態。而我們知道,先天之氣與人的壽命、整個生命活力、青春有直接關係,由此可以透過先後天的關係去理解如何去養生。

在這裡呢,我需要跟大家闡明人體生長髮育的過程中,先天、後天之氣是如何參與,如何來運作的?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的那個比喻嗎?先天之氣是糧票,後天之氣是鈔票,我們知道在計劃經濟的那個時代,糧票和鈔票和到一起才能買來你所需要的東西,人的生命同樣也是一個計劃經濟的形態,他的成長髮育,需要能夠讓他發育成長的糧票和錢。從我們的常識來理解,或者說從西方醫學對生命的認識來講,我們整個的生命器官成長髮育,好像說只需要後天之氣的參與就夠了,就可以了,我們有呼吸所得氧氣,有從食物中所獲得的營養物質和能量,有這些就足夠我們生命的維持和成長。這個也就是市場經濟的形態,有錢就是萬能的,只要你有足夠的鈔票,對我們的身體來講,只要你能夠充分的去滿足生命成長,以及維繫生命所需要的能量、營養等等,這一切我們從外界能夠去獲取它們,我們的生命就可以健康,我們的壽命就可以長久。

但問題就在於,人的生命真的就只需要後天之氣來維持的話,那麼生命在理論上可以是長生不老的,只要我們從外界獲得的營養、能量能夠達到一種最佳狀態,我們的生命就可以保養的非常長久,我們應該就可以長生不老。但事實上肯定不是這樣的,那一定有某種機制,他在決定著我們生命的消耗有不可恢復、不可補充的一部分在。

這一部分在我們古中醫學看來,在道教的性命學說看來呢,就是人生的先天之氣,就是有奇經八脈所掌管調節的元陰元陽。

生命之所以必然走向衰老和死亡,在於我們稟賦的先天之氣是有限的,且消耗是不可逆的,這就是由奇經八脈所掌管的元陰元陽的消耗過程。

生命的成長過程,我們身體的發育過程,就是由元陰元陽,我們被天地稟賦的糧票,與我們自己後來,通過呼吸飲食所賺得的鈔票,兩個合起來去共同的去消費,去換來,我們身體裡每一個細胞的成長,我們身體器官的發育,我們整個的骨骼、肌肉、皮膚等等的發育,都是由我們先後天之氣,糧票和鈔票兩個一塊花出去換回來的。

因此,我們的鈔票可以不斷去賺,今天花完了,明天通過飲食就又賺回來了,但是我們的糧票理論上是用一張少一張的,所以即便是我們得到全宇宙最好的後天之氣的滋養,最好的營養物質的滋養,我們的生命也必然要走向衰亡,因為我們的糧票,老天爺是比較吝嗇的,後來不會再多給你,花完了就完了。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養生的根本,或者說是能夠保持我們青春活力的根本在哪裡?就在於保養我們身體的先天之氣,保養我們身體的元陰元陽。那麼在保養先天之氣的過程中,後天之氣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關係,當我們地表水能夠充分獲取的時候,地表水充沛時,我們整個生命的生態對地下水的消耗就會減到最少,就會以最節約的方式消耗生命的地下水,如此,整個生態系統可以更長久的維持下去。

現代人健康問題的根本,比喻來說,就是以計劃經濟的身體來過市場經濟的生活。

這是不是說,我們每天吃最好的東西,最有營養的東西,我們的身體就是最健康的?不是這樣的,因為你吃進來的東西,我們的臟腑、十二經能否吸收、轉化還是問題,不是說我們吃進來的東西,吸進來的東西,就是我們的鈔票,而是我們的身體能夠從中吸收的東西才是我們身體的鈔票,大家一定要理解這個。

大家要知道的是,我們日常對飲食水谷的吸收和轉化,這個過程中,也一樣需要我們先天之氣的參與才可以,我們要賺這個錢,同樣也要用糧票來換,所以我們看到有些經常暴飲暴食、飲食不節制,即便吃的都是最有營養的東西,但他的身體也不會健康,因為這個買賣做賠了,臟腑在吸收的過程中,自身消耗的更多。

養生,就是做買賣。

所以我們應該怎麼去看待養生呢?從我們凡夫俗子的角度來講,其實我比較願意把養生看做是做買賣,做買賣我們知道它是要投資的,至少從我們生命買賣的角度來講,一定是要有投資的,不能空手套白狼,投資有收益,也有風險。養生的好與壞,就在於投資與收益之間的比例,做的不好就賠本,即便你吃的最好的、用的最好的、住的最好的,但是投資的方向錯了,經營的方式錯了,這筆買賣最終也可能是賠的,養生就適得其反。所以對於養生一定要建立這樣的意識,不是說你去獲取外界最好的東西,你就一定能夠做好養生這件事,一定要有一個投資的思維,做買賣的思維來看待養生,而裡面的奧秘就在於,你要真正瞭解我們的生命,這個生意才不會做賠。

那我們知道一個生態系統能不能維持下去,能不能生息繁衍,能不能繁榮,一方面跟它的資源有關,跟陽光、雨水、地下水等都有關係;另一方面也要看生態系統內部,自身的消耗多不多,生態系統自身是否失衡,比如說這片草場只能養一百隻羊,結果你養了一千隻、一萬隻,再好的資源也會很快被消耗,成為沙漠。

那做這個比喻是要說什麼呢?就是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我們極力創造的物慾、需求,都是在過分的消耗我們身體生態系統裡的資源,首先是從我們的後天之氣,衝地表水資源開始消耗,消耗完後,我們的生命要維繫,就要去動用我們地下水的儲備,最後先天之氣被耗盡,人的生命也就走向了衰老,最後消亡。

先後天之氣,與生育的關係

前面是跟大家分享了先後天之氣,也就是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與我們養生之間的關係,也是黃帝的第一問“能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這樣一種追求的關係。我們知道人或生物的繁衍,在生理學上是由卵子和精子結合而成,那卵子和精子如果放到現在的生理學上看,無非就是一些蛋白質和其它一些物質,而這些物質都是來自於我們後天外界的能量、營養等等這些物質的轉化,而生命自身提供了生命基因的模板。

但在中醫學來看,精子和卵子,或者說男精女血,同樣也是先後天之氣的化合。精子和卵子肯定有物質的構成,而這個物質的構成來源於我們的後天之氣,來源於我們飲食呼吸所獲取的營養能量的轉化,但在這個物質中包含了生命的一種能量,這種能量不是說單純蛋白質這些東西所能夠去理解的。

在這個精、卵中,就包藏著父母雙方的先天之氣,也就是元陰元陽,可以說先天之氣,元陰元陰,還是這個精卵結合,之所以能夠化生為生命的一個根本存在。

那我們就可以知道,父母雙方,或者父母一方在受孕時,如果自身身體的先天之氣已經耗洩了很多,已經不夠了,他們所結合創造出來的孩子所稟賦的先天之氣能夠充沛嗎?這個孩子以後能夠健康嗎?

這個也就能夠解釋,我們現在在中國普遍談到的一個很讓人擔憂的現象,就是現代的一些孩子,八零九零後生的孩子體質越來越差,在以前中醫經典上講的孩子都是純陽之體,孩子生病也多是陽亢、陽氣過剩所導致的,但現在的孩子,我們去可以看看,陽氣充沛的越來越少,陽虛的十之八九,好多孩子剛一生下來一兩個月,就明顯感覺體寒虛弱之象。

這個就與當代年輕人,我們這些八零、九零後,社會的發展,生活方式的不節,每天有無數的方式去消耗我們的身體,首先去耗掉我們的後天之氣,我們所賺到的鈔票永遠抵不上花出去的錢,我們永遠是一種透支、負債的狀態,而這個負債就是由我們的先天之氣來償還的,講的具體一點,當我們透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臟腑出了問題,不管是脾胃、腎、肺、等等出了問題,這時候我們的生命還要維持我們的生活、成長,我們的身體就一定要去修復這些問題,而修復由誰來修復?就是由奇經八脈所掌管的先天之氣去修復,由我們的糧票來填這個坑。

當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整個生命活動都比較平和的時候,就是我們第一講所講的食飲有節、不妄做勞,起居有常,包括後面的“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我們是活在這樣一種狀態時候,我們的後天之氣相對來說就能夠相對獨立的去維繫我們整個生命的運轉,這時候所消耗的先天之氣,和先天之氣的參與是非常節約的。

一旦我們的身體出了問題,我們每天都是飲食無節、起居無常,每天都在虛妄作勞,這個時候我們的先天之氣,就要時刻被調出來修復我們的臟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先天之氣的消耗是極為厲害的。

如果我們作的太猛了,胡作非為,我們先天之氣的修復也跟不上,我們的先天之氣也保護不了我們的臟腑組織,保護不了我們的十二正經,這個時候就意味著人要生病了。現在人們提倡通過人體的自愈力來調整我們自身的疾病,那這個自愈力的本質是什麼呢?自愈力的本質,就是先天之氣,就是奇經八脈的運轉。

我們再說回來,當我們的先天之氣每天都在顧著填我們身體的坑,每天都要補補這,修修那,哪還有多餘的能量用來繁衍後代,來讓我們的胎兒能夠有一個充沛的先天稟賦,這是不可能的。

再進一步,當我們的身體肆意妄為,消耗到一定程度後,我們的先天之氣,奇經八脈,每天自顧保命而不暇,每天忙著保自己的命,救自己已經來不及,根本沒有多餘的能量去繁衍後代,這時候也就是當代中國人越來越普遍的年輕一代不孕不育的問題,就出來了。

男女結合生育,在奇經八脈中,主要是任督二脈、衝脈的運作,具體的機制,我們下一講再講,在這裡,我們就明白了一個根本的道理,就是先天之氣跟生育的關係。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年輕的男性,精子的數量質量越來越差,一代不如一代,而女性現在普遍的月經不調,經血量少,痛經等等問題,都與先天之氣過於消耗有直接關係。先天后天之氣的虧虛,與十二正經的精氣虧損又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一環套一環。但道理說起來簡單,大道理來講無非就是元陰元陽的過度消耗,一方面讓我們早衰,讓我們失去了健康,另外一方面,讓我們無法去保證生育,無法保證我們後代子女的生命品質,他們的健康。

在下一講中將為大傢俱體分享,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的運作機制,以及呢它們與人體的成長髮育與衰老過程之間的關係。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聆聽!

點擊“瞭解更多”,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三一養生”於近日推出了中醫體質測評問卷,以大數據的方式,瞭解當代中國人的體質現狀。統計分析表明,現代人的體質狀況堪憂。

你想了解自己的體質嗎?點擊關注並在私信內發送:體質 ,我們將給您推送一份中醫體質測評鏈接——目前最系統、最精準的在線體質測評。

歡迎關注:三一養生 你所認為的“偽科學”中醫,可能恰恰是真正的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