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最近大家都在說生活需要儀式感,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在我詢問之後,聽過一個很好的答案: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心理學家榮格說: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

王小波說:“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儀式感並不是要花多少錢,玩多大的花樣,它體現的是我們對生活的尊重和熱愛。

有時,一頓營養美味的早餐、餐桌上的一束鮮花、開學前的新書包、春節時門上那一幅幅春聯……這一件件小事,都能賦予生活儀式感。

婚姻需要儀式感。一段婚姻,開始的時候再轟轟烈烈,如果沒有用心的經營,當初在一起的初心也將會被瑣碎的生活磨得一乾二淨。不要讓愛情的儀式感,被生活的瑣碎慢慢吞噬。

很多人說:“都老夫老妻了,過什麼節日、送什麼禮物,孩子都上初中了,整那些虛頭八腦的幹嘛。”

這是我們很多人對儀式感的錯誤理解,認為儀式感虛,只是形式主義。

偶爾的儀式,是表示對彼此的重視,它從來不是華而不實的東西。

就像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裡臺詞所說:“他也許不會帶我去坐遊艇吃法餐, 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為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

儀式感不是什麼虛頭巴腦,而是再忙碌的日子裡,也可以在特別的一天對特別的人,用心表達情感,讓對方感受到愛與溫暖,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種久違的歸屬感。

畢竟,形式主義再怎麼不好,都比懶得走過場要好太多。

而生活就擺在那裡,活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