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痛」「快」只有醫者能體會——聊城這位醫生的手記道出真諦

每一次生死搶救,對於患者和家屬來說,就像是身在煉獄,對於醫者來說,也如同一場戰爭。箇中滋味,誰能體會?前不久,聊城市人民醫院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的醫護人員就經歷了這麼一場戰爭。一名17歲的男孩突發心肌炎,心臟驟停,情況危急,ICU副主任田鎖臣和他的團隊全力以赴,彼時,人體、病魔、醫療技術互相碰撞,七天後出現奇蹟,這名孩子被成功搶救。戰勝病魔,讓醫者田鎖臣深感“快意”,而每每想到那些雖盡全力,卻仍然失敗的案例,想到醫學仍無能為力的“死角”,無言的“痛”又油然而生。思慮良久,田鎖臣作此手記,表明醫者心聲。

有種“痛”“快”只有醫者能體會——聊城這位醫生的手記道出真諦

圖文來自網絡,與文章無關

正文

早晨,拉開窗簾,外面一片雪白清靜,推開窗,冷氣撲面,睡意全無,不遠處,一隻貓悠哉悠哉地走著,留下一串碎碎的梅花印跡。這是今年第二場雪了,第一場雪後,爆發的流感似有好轉。有一個17歲的小男孩,就被這次流感擊中,更可怕的是誘發了爆發性心肌炎,當時他的心臟罷工,做著心臟按壓衝入ICU。

我們剛交完班,病房裡站滿了醫護人員,連日的高強度負荷,大家都身心俱疲,夜班人員更是面色蒼白,眼神昏沉。爆發性心肌炎使他的心跳停止,結果多是眼睜睜看著一個生命的逝去,或是留下重重的殘疾,箇中滋味,只有當事者才能體會。

可以挽救他的,只有V-A EC-MO——一種在體外心臟支持的技術。終於,在這種技術支持下的七天之後,奇蹟出現了,這個小夥子的生命體徵開始穩定,一兩個月後,小夥子痊癒後出院。

七天,168小時,只是時間長河的一瞬,但對家屬來說卻是身在煉獄,對醫者像是經歷了一場戰爭。

有人說,疾病和人體的神奇令我們自感羞愧。小小的病毒,短短的時間,就能使這麼有活力的動力泵迅速崩潰,一週後,又柳暗花明,這多像魔法,多像老天開的殘酷玩笑,只是終被我們的努力感動,微微睜了睜眼,天也就亮了。“這次生死搶救為何能成功?”有人說,是家屬的信任。是的,很難想想,在你絞盡腦汁全力救治的時候,家屬不住地對你提出質疑,甚而威脅。醫護人員是“人來瘋”的代表,“醫者意也”,全神貫注,會產生奇蹟;有人說,是由於冷靜果斷的決策。醫學就是這樣,方向最為重要,正確決策離不開冷靜果斷,這不是打架,逞匹夫之勇。也有人說,是出於整個團隊一致的信心和細心。整個救治過程,我們就像伏擊的獵豹,豎著耳朵眯著眼,盯著每分鐘4升多的體外血流,嗅著各種異常動靜,任何一個時間點、任何一個細節的失誤,都有可能是塌方是損傷。

我說,有些話大家沒說,但發自內心的情緒已經寫在了臉上,這是一種“快”。

這種“快”,不同於家屬,不同於病人,只有醫護人員能夠體會。怎麼說呢?像幫助別人帶來的感覺,好像程度不夠,這種“快”,還帶有興奮,帶有激情,帶有信心,帶有動力。還裝著若無其事,謙虛謹慎。

然而,這種“快”並不常有,而有種“痛”,卻像一塊大石壓在胸口,容不得喘息,時時伴隨著他們周圍。醫學上說,“疼”和“痛”不一樣,“疼”用點止疼藥就解決了,而“痛”卻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痛苦,無法言語表達,更無藥可救。每當遇到這樣讓人感到“痛”的患者時,我們的內心總不是滋味。

前幾天查房,看著電腦上長長的一溜重症病人名單,這些病人的平均年齡是76歲!他們多是一堆慢性病纏身,靠著藥物機器維持著“生命”,這種狀態的“治療”究竟怎麼“治療”,生冷的維持還是有溫度的陪伴,治療病人還是治療家屬……這種“痛”,也只有醫護人員能夠體會。

“但祈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這是我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