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二十年來,全球汽車行業大概只有三個人成功拯救了三家企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卡洛斯·戈恩以“成本殺手”的稱謂,拯救了處於危機中的日產,並且開創了雷諾-日產聯盟長達20多年的攜手並進;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在2005年以力挽狂瀾的姿態救回了崩潰邊緣菲亞特集團,並於2009年以小博大收購了美國三巨頭之一的克萊斯勒;最後一位是艾倫·穆拉利,在金融危機中讓福特倖免破產,成為美國商界的英雄。

這三位汽車商界英雄,和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一樣,都是以非凡的長遠目光,將各自的企業從懸崖邊緣拉回來,而且重新贏得輝煌。這種孤膽英雄式的拯救行動,是我們最愛聽的故事類型。

之前,我們看到了艾倫·穆拉利的淡然卸甲,戈恩實現了組建“全球第一車企”的目標,因此我們也曾希望早已功成名就的、疲憊的馬爾喬內能夠順利完成他的退休願望。然而遺憾的是,在幾天前FCA剛剛突然宣佈馬爾喬內因病卸任在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的職務,昨天就傳來更大的噩耗——馬爾喬內因手術併發症而離世。

驚聞馬爾喬內的離世,我們實在難以想象,這讓全球汽車行業失去了一位怎樣的卓越智者,或許這也會讓全球汽車行業的格局停滯很長一段時間——他應該算是是當前全球汽車行業裡面最熱衷於合併或分拆車企的CEO。

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說起來,馬爾喬內進入汽車行業之前,和艾倫·穆拉利一樣(某種程度上卡洛斯·戈恩也一樣),都算不上是一個“天生”的汽車人——沒有經歷過汽車製造業複雜的工作,而直接是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掌舵一家全球車企。

這位財務出身的人曾經能夠拯救菲亞特,然後堅決的併購當時幾乎“一文不值”的克萊斯勒,在前幾年又脫口而出希望跟大眾、通用、PSA合併,又或將FCA旗下的公司進行分拆出售。這種特立獨行的做派讓外界、乃至汽車業內人很難理解——就好像他總是灰色套頭衫、聳著雙肩,並不像其他汽車高管那樣西裝革履——傳統思維的汽車人一定是堅守自己的企業,合併交易和買賣都是非常手段。

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可是真正梳理他經營菲亞特十四年的動作,我們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的決策總是從財務和商業邏輯的角度出發,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符合一個長遠性的規劃——讓企業在合適的時候進行合適的併購或分拆,以適應未來市場的發展,保證企業能夠運營下去。

他與菲亞特的故事始於2004年。

馬爾喬內抓住了通用和菲亞特的一個“約定”漏洞,讓通用出資15億歐元,也就是20億美金,了結了之前的股權糾紛——事後來看,這20億美元是菲亞特重新回到正常發展軌道的重要資本。汽車行業看五年後,馬爾喬內2005年找來的錢幻化出了驚人的效果,通過先期一系列的商業重組,在2006年菲亞特淨利潤達到了2.75億歐元,隨後2007年推出了極其成功的菲亞特500、博悅、朋多等車型,迅速盈利。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菲亞特淨利潤也高達17億歐元,這為菲亞特收購克萊斯勒贏得了足夠的籌碼。

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很多人說,到了2018年,“FCA”名稱中的兩個汽車品牌都不存在了,十年前是菲亞特拯救了克萊斯勒,十年後則是Jeep在拯救整個FCA。按照我們常人的思維,作為菲亞特方面的掌舵人,馬爾喬內應該將菲亞特品牌放在主角的位置上,但事實上他卻毅然選擇Jeep作為FCA集團整個全球市場的重點,反而將“親身”的菲亞特拋在邊上。

實際上,我們毫不意外會出現這種說法,而這也恰恰證明了馬爾喬內的眼光和魄力——

如果當初菲亞特沒有堅決收購克萊斯勒,那麼現在的菲亞特哪有什麼資源來生產SUV車型,不會有菲亞特500X、不會有阿爾法·羅密歐Stelvio,不會有瑪莎拉蒂Levante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Jeep能夠成為FCA銷量的中流砥柱、所有的資源被傾斜到SUV產品線上,那都是在五年前就已經安排好的,這同樣是馬爾喬內的眼光。

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馬爾喬內應該到過中國很多次,但是我見到他也就僅僅在2012年6月底那次廣汽菲亞特長沙工廠的落成儀式上。

當時網易一篇採訪稿件裡面有一段話我覺得特別精闢:“馬爾喬內也以他獨特的文藝氣質和人格魅力,獲得了很多菲亞特及克萊斯勒員工的由衷認可。他習慣於以一種超脫行業經驗之外的視角,冷靜思考觀察世界萬物運行根本規律,並以最基本的常識和邏輯,作出最重大判斷和決策,也由此贏得了‘現代汽車業蘇格拉底’的聲名。”

的確如此,藝術家風格的馬爾喬內從來不會被汽車行業的舊規則所阻礙,無論是他說希望和通用合併,還是向PSA伸出橄欖枝,又或者喊話大眾,沒有什麼不可討論,只有生存下去才是企業唯一追求的。

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我也聽過旁人談起與馬爾喬內的接觸,比如廣汽菲亞特第一任總經理鄭顯聰(現在是蔚來汽車的聯合創始人)。我記得鄭顯聰之前跟我們回憶道,馬爾喬內一開始找他過來籌備廣汽菲亞特,給了他一個“新的冒險”,所以他願意從福特中國副總裁的位置過來,同時他還是很感激的。後來鄭顯聰從廣汽菲亞特離開,馬爾喬內也把鄭放到了瑪涅蒂-馬瑞利中國區總裁的位置,2014年又讓鄭成為菲亞特中國董事長,銜接完成了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的重構。

馬爾喬內的大膽用人往往出奇效。

現在廣汽菲克的總經理鄭潔,據說也是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列席旁聽的她指出了中國市場應該被更重視,而被馬爾喬內迅速提升到中國區總裁職位。在此之後,這個市場部門出身的總裁將Jeep的品牌地位帶到一個出人意料的高度——那時的主力車型Jeep大切諾基在中國市場是以豪華大型SUV的定位出現的,並且還大獲成功。這也再次證明了,馬爾喬內的成功在於他具有遠見的戰略眼光和抓住事物本質的能力,以此才能迅速的抓住市場機會。

致塞爾吉奧馬爾喬內:再見,菲亞特最後的大師

還有一點,繼承馬爾喬內事業的麥明愷(Mike Manley),曾是菲亞特克萊斯勒亞太區總裁,直接管理中國區業務——這或許是馬爾喬內冥冥之中給FCA留下的最後一個前瞻佈局了。

我想,我們無需再用別人的評價來紀念馬爾喬內,他的睿智和哲學式的思考方式,已經在過去十四年的時間中得以實踐和證明。由於塞爾吉奧·馬爾喬內這個名字和法拉利、菲亞特、克萊斯勒、Jeep這些品牌聯繫在一起過,那麼他的名字也將永遠在汽車史上有一席之地,除非世界上再也沒有“汽車”二字。

文|JackieLXX

圖|JackieLXX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