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篆書用什麼毛筆好?

磨豆子的貓


看了上面幾位書友的回答,覺得都挺對的,有人喜歡羊毫,有人喜歡狼毫,有的喜歡兼毫,我覺得自己說這話,有點近乎廢話哈!

說點正經的!

寫清人篆書,兼毫和羊毫都行。畢竟清人那麼幾個篆書大咖中,基本都是用羊毫筆,純中鋒,起收藏鋒寫出來的,所以,說不好聽一點,哪怕把筆鋒剪去,留下禿筆,也照樣寫。

初唐盛行杜甫所說的“書貴瘦硬始通神”,唐人李陽冰為代表的小篆即以瘦硬為特點,據說李陽冰有燒筆的習慣,用火燒筆後作書,使筆頭禿硬而容易寫出瘦勁有力的筆畫。不知是真是假!

如果寫漢篆,或者秦篆,那就不一樣了,可以考慮用兼毫,或者狼毫。原因很簡單,那時沒有羊毫,也沒有什麼中鋒,更沒有什麼直執筆,那是一種很自然的書寫方式,沒有那麼多做作與刻意去為筆法而筆法。

我跟隨恩師學習《袁安碑》,用的是純狼毫,偶爾有側鋒,執筆法為雙勾三指,坐著寫。

後來學習清人趙之謙和楊沂孫,用的是兼毫,站著懸肘,筆筆中鋒,字字做作。

竊以為,羊毫是作畫用的,寫字,當然選狼毫,畢竟,王羲之的遒勁與妍美的感覺,用軟塌塌的羊毫,怎能表現的出來呢。

再看明清人的書法,羊毫者使用居多,有幾個寫的好的,可以說,沒有一個,這是和歷代前賢對比,秒殺我們是夠了!

那有人會說:善書者不擇筆。

這句話,純扯淡。

類似這樣坑人的故事,還有不少:司馬光砸缸,床前明月光,王羲之從背後奪王獻之的筆,從而產生了一個“筆力”的詞語,什麼池水盡墨等等!

總之,學書法,筆,墨,紙,書寫習慣,字帖的選擇等等都有要求,不是將就,馬虎,隨便就可以的。


飛鴻踏雪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徵:字形修長、而且緊畫、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佈局也有關係。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淨簡約的美感。

篆書的書寫過程中,主要是中鋒運筆,所以選用羊毫比較適合。


輕趣APP


在毛筆的歷史上,羊毫的出現是比較晚的,直到清代才產生,此前一直是硬毫,換句話說,清代以前的書法作品都是由硬毫寫成的。

清代後,隨著制筆工藝的進步,羊毫毛筆面世。而清代鄧石如尤其擅長用長鋒羊毫作篆隸,此前一直是以硬毫作篆隸,鄧是開先河者。

當然,一般而言,篆書、隸書、楷書宜用狼毫或兼毫,行書、草書宜用羊毫或兼毫。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鄧石如作品


千年蘭亭


毛筆大體分為:硬毫,兼毫和軟毫。

1,硬毫筆一般有狼毫,鼠須等製成,整體上筆毛偏硬,彈性大,吸墨量少。

2,兼毫筆一般按硬毫軟毫比例製成,軟硬適中,彈性適中。

3,軟毫筆一般北為羊毫等製成。筆毛較軟,不易控制。吸墨量大,適合大行草。

度道書法君習書20年,做培訓班6年。從幾十種毛筆中得到一支好筆!兼毫,出鋒3.7cm,適合寫5cm左右的字。我和我的學生都在用。




度道書法


篆書多數用軟毫寫,少數人用硬毫。寫篆書分大篆、籀書和小篆,大篆產生在戰國還沒有毛筆時候的青銅器時代,用毛筆寫出意境是一種追求。大篆文字不易辨識,受眾面有限。小篆是秦統一列國文字產生的為秦相李斯所創。明代印論宗師吾宗衍講,小篆是用“獨毛獸筆”寫的,類似早年間能看見的木匠畫線用的“木筆”,所留墨跡很少。所以小篆圓轉、對稱工整是受書寫工具的限制極不易書寫,才在秦大將“蒙恬”發明毛筆後產生了易於書寫的隸書。篆書首推李斯《嶧山碑》,李陽冰《千字文》。李陽冰是用毛筆寫的。後人少有寫出二李意境的小篆,多為創意篆。寫篆書要看門路選筆,小篆之宗用硬毫,臨二李攻楷書方見書法功夫。“美篆”隨意用毫,鄧石如、吳昌碩等等看去吧。


劉工5001020


狼毫吧,看個人習慣,好不好用順不順手要自己慢慢試的,自己找趕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