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五區協同 成都將啓動編制大成都、大峨眉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

全省9000萬人口是成都發展的最大腹地、最大優勢,必須堅定不移做強“主幹”,切實增強“主幹”責任擔當,全面增強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堅定不移推動“五區協同”,充分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今日上午舉行的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第四場新聞發佈會上,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介紹了成都市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關於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部署的有關情況。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要求和省委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部署,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對區域協同發展做了詳細部署。範銳平書記、羅強市長高度重視推動與兄弟市(州)的協同發展。成都市已與16個市(州)建立政府層面合作關係,達成並組織實施合作項目上千個。

成德動車實現公交化運營,日間開行動車40餘對;西成高鐵、成安渝高速公路等項目建成通車。與市(州)共享蓉歐快鐵等開放平臺資源,市(州)貨源佔蓉歐班列發貨總量的40%。成資、成眉實現通信同城,成德實現通信資費同城。

成德綿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推進,“科創通”平臺拓展到德陽、巴中、遂寧。與廣安市合作共建“成都·廣安生物醫藥協作研發基地”,與德陽、資陽、遂寧共同推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電子精密元器件等產品的協作配套,推動209家成都傢俱、製鞋企業向廣元、資陽轉移。與18個市(州)建立農業專項合作機制,大力支持成都農業企業“走出去”建基地和市(州)農產品“引進來”。

合作園區建設有序推進,成阿工業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0戶,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6億元;成甘工業園已落戶企業4戶。與市(州)共享金融中心平臺資源,1549戶市(州)企業在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佔交易所掛牌企業總數的48%,成都銀行、成都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市(州)設立分支機構。

推动五区协同 成都将启动编制大成都、大峨眉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

第六屆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新津展區展商展示的魚菜共生系統

8個區(市)縣與市(州)建立教育對口聯繫機制,成都七中網校、石室祥雲網絡教育服務基本覆蓋市(州)。與8個市(州)互相開放醫療衛生專家庫。

上半年,與市(州)實時共享招聘崗位8.4萬個,辦理市(州)養老待遇領取資格聯網認證22.86萬人次、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即時結算11.73萬人次。

不斷加強環保領域聯動合作,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20個區(市)縣對口支援甘孜阿壩19個藏區縣,346個援藏項目有序推進,458所學校(幼兒園)對口幫扶藏區477所學校(幼兒園),累計選派420名優秀教師赴三州地區支教,上半年組織了415家企業赴藏區開展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13場,提供就業崗位2.5萬個。

為貫徹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要求推動“五區協同”,成都制定了以下工作舉措↓↓↓

01

高起點抓好與五大經濟區規劃協同

  • 推動與各經濟區在交通基礎設施、產業配套協作、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藍圖共繪、功能統籌。


  • 加快完善成都平原城市群城際鐵路和高快速路網絡規劃,推動共建綿陽-德陽-成都-眉山-樂山發展走廊、龍泉山東側產業發展走廊,啟動編制大成都、大峨眉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


推动五区协同 成都将启动编制大成都、大峨眉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

成綿樂動車組開行中

  • 會同市(州)共同謀劃並積極爭取一批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點產業化項目和民生項目納入全省乃至全國規劃並推動實施。

02

加快推動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

  • 加快打造“1小時”城際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環線以及德陽、遂寧、樂山至天府國際機場等快速通道規劃建設,推動成樂、成綿、成南等高速公路擴容改造;大力推進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改造,推動形成“1環7射”格局。


  • 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形成以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為重點的成德綿產業聯動區,以汽車、機車和機械加工、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為重點的成德資產業聯動區,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為重點的成眉樂產業聯動區。


  • 深化成都科學城與綿陽科技城互動合作,加快建設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推动五区协同 成都将启动编制大成都、大峨眉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

第三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現場展示的C919大飛機體驗艙模型及和諧號CRH5型電動車組模型

  • 推動自貿試驗區共建共享;共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強與眉山協作高標準推進天府新區規劃建設;與資陽共同加快建設國家級內陸空港經濟發展示範區。


  • 共同建設以大成都、大峨眉、大熊貓、三國文化、環龍門山、環龍泉山精品線路為品牌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03

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與其他經濟區協同發展

  • 圍繞與川南經濟區協同,加強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航空港與瀘州港、宜賓港的互動合作,推進成都經自貢至宜賓南向出川高鐵通道建設,共同打造南向開放通道新優勢。

推动五区协同 成都将启动编制大成都、大峨眉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

四川省宜賓市,宜賓港碼頭港區作業區

  • 圍繞與川東北經濟區協同,推進成都經南充至達州東向出川高鐵通道建設,支持川東北經濟區主動承接成都市產業轉移和配套產業發展,幫助川東北各市提升傳統特色產業規模和品質。


  • 圍繞與攀西經濟區協同,聚焦戰略資源開發合作共建技術研發中心,推動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異地轉化,助推攀西地區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釩鈦新材料基地

04

加快推動成都與“三州”協同發展

  • 完善合作共建機制,深化成阿、成甘工業園區合作,推進共建成都·大涼山農特產品加工貿易園區,支持“三州”優質農副產品進入成都。滿懷真情繼續做好援藏援彝對口支援工作,大力實施資金項目、民生事業、產業提升、園區合作、社會力量、人才智力六項援助,務實組織實施好20個區(市)縣對口支援19個藏區貧困縣(市)五年規劃,助推“三州”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05

加快完善區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

  • 完善與各經濟區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制度、雙邊或多邊協商機制及各行業部門和相鄰區(市)縣合作推進機制。完善區域協作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推動構建“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市(州)”的產業互動模式,探索建立“存量不動+增量分成”的區域利益分享模式。


  • 完善幹部交流機制,共同搭建區域性人才引進培養和交流平臺。共同搭建多層次交流合作平臺,積極策劃舉辦系列行業性、地區性活動,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及其他社會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技術、人才等交流活動和經貿活動。

謝瑞武介紹,在徵求市(州)意見基礎上,成都正抓緊研究制定與市(州)產業協同發展政策和五大經濟區協同發展5個實施方案,初步梳理了120餘個合作事項,並

積極籌辦成都市與市(州)協同發展大會。“相信在不久召開的協同發展大會上,還會有更多的合作成果湧現 。”

大家都在看↓

蓉城政事記者 王垚 鍾茜妮 鄒悅 編輯 周霖

圖源東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