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住權力才能打破性侵的「圈」

最近的公益圈不甚太平。

先是“億友公益”創始人、知名反歧視鬥士雷闖被實名舉報性侵。隨後“中槍”的是知名環保組織“自然大學”發起人馮永鋒,他被爆多次性騷擾其機構內女員工。而通過社交平臺的爆料,另有數位公益“大佬”的名字和性侵、性騷擾聯繫在了一起,一場公益圈的“me too”運動正在興起。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內,公益常與善良、奉獻、正義、反歧視等詞緊密相連,自然也對公益人士抱有更高的道德想象,當出現“性侵”“性騷擾”這類醜聞時,想象與現實間巨大的落差極容易煽動情緒,湮滅理性。

面對雷闖公開承認的聲明,我自是反感鄧飛“勇敢面對”“重新開始”的聲援,但也不贊同因性侵而全盤否定雷闖們在公益上的貢獻。不要因其功而赦其罪,也不要因其罪而卻其功。性侵事實成立,雷闖應當承受道德上的指責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不能由此而否定民間公益組織和公益事業。每一個圈子,有光風霽月,也有營營苟且,不能因“汙點”而進行無差別絞殺,這是道德高地者的暴政。

雷闖不是第一個,馮永峰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如果我們的討論僅僅停留於如何判罰二人、私德與公益的關係這一層面,那麼水面之下的冰山總要以“權力的侵害”為代價才會得以顯現。人性充滿了不確定性,如果僅僅靠提高對公益人的道德要求,以期減少甚至消滅違法事件,未免太過天真,“正直人的腐化墮落”這類事件我們見得還少嗎?

研究強姦文化的捷克-以色列藝術家Alma Rainer在採訪中說:“性暴力從來都不僅僅關於性,還關於權力,關於社會的不平等。”當一個組織裡的當權者、上位者利用權力去性侵比自己弱勢的一方時,出問題的不僅是性侵者的私德,還有權力機制。像雷闖、馮永鋒這些公益圈“大佬”,其權力沒有受到監管,公益項目中很多事都是他們“一人說了算”,自會讓許多受侵害者不得不忍氣吞聲,公益圈如此,學術圈如此,很多職場性侵都是如此。而鄧飛、霍慶川等人對雷闖的聲援,則揭開了公益圈上位者“報團取暖”的“圈子生態系統”。圈子化生存能讓處於優勢地位的男性產生權力幻想,並通過權力的聯結,犯錯的時候互相包庇,需要聲援的時候互相幫助。

權力和抱團,是毀滅和侵蝕個人價值的兩大毒藥,在這樣一個權力資源共享,權力不受監管的圈子裡,僅靠上位者的“良心發現”來杜絕性侵,無疑是一場賭博。

因此,要想最大程度的杜絕公益圈的性侵、性騷擾現象,還是應該從外部條件著手,圈住組織上位者的權力。有學者早在2013年就提出,應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公益組織進行評估和監管,這種專業性的、中立性的機構能幫助組織內部程序的完善和讓捐贈者學會判斷組織的好壞。當然除了獨立第三方的監管之外,政府監督、媒體監督、社會監督、行業自律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是這些監督的存在,能讓組織內的普通成員在遭受侵害時,有可以投訴的平臺和足以反抗的底氣。

有了好的制度,壞人不敢做壞事;沒有好的制度,好人也會做壞事。與其去探討“公益圈裡的好人壞人”這種沒有太大意義的問題,倒不如藉此機會好好思考如何才能設立一個好制度,讓壞人也不敢幹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