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心村的故事

題記:那裡是一幅畫卷,畫出了八百里皖江之上一個村莊的美麗之夢;那裡是一首詩篇,明珠般的鄉村之頌,輕吟風月,如醉如痴;那裡是一曲讚歌,唱響了大軍渡江解放第一村的精彩樂章,鑄造了改革開放40年美麗鄉村建設的風采記憶。

群心村的故事

美麗群心

引子

“詩人興會到群心,賓友相見喜盈盈;萬畝蘆蕩碧如海,夾江十里魚成行;新樓民築平地起,條條油路任車行;家家民豐人歡樂,美夢成真又一村。”這是銅陵一位老詩人到群心村採風時寫下的一首讚美群心村的詩。

我是在拜讀這首小詩走進江心洲上的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群心村,躍入眼簾是一棟棟新樓房整齊排列,房前屋後,綠草如茵,各種植物相映成趣,尤其是新建成的渡江文化廣場上聳立的“渡江第一船”銅雕塑,見證著大軍渡江解放第一村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漸漸遠離貧窮與落後,逐步走向新時代富裕、文明、幸福村莊的嬗變之路。

故事之一:群心村名的由來

群心村隸屬江心洲上的義安區胥壩鄉,距市區約20公里。全村總面積7.5平方公里(其中鐵錨洲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876.22畝,養殖水面1400畝(含小夾江在內),4個自然村,20個村民組,776戶,2455人。村黨總支現有黨員73人,其中黨員中心戶30人,下設4個黨支部(其中2個非公企業黨支部)、4個黨小組、4個理事會。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穩定在140萬元以上,2017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15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純收入為20834元。

近日,筆者在群心村採訪時,這個村的老支書,今年86歲的喬華林向我講述了群心村由來的故事。群心村是由鯿魚肚.小夾圩.東風泡.王家拐.大拐.上擺江口等6個自然村組成,解放初期統稱為鯿魚村,在民國年間稱之鯿魚保,隸屬無為縣管轄,解放後劃歸銅陵縣。鯿魚村首任村長是沈朝選,農會主任王炳理,1952年,吳懷樓(女)繼任村長,他們曾參與並領導過本村的土地改革工作。在農業合作化時期,1955年本村成立了群益和興隆兩個初級社,初級社是在互助組基礎上組成的,實現土地所有權(屬個人)和經營權(屬初級社)分離。1956年,群益和興隆兩個初級社合併為一個高級農業社(土地及主要生產資料由社統一調配,取代村行政職能)。高級農業社要取社名,於是,這兩個初級社的社員建議高級農業社的社名,要各取一個字。群益取“群”,興隆取“興”,接著,有社員建議將“興”改為“心”為上。這樣,群心高級農業社誕生了。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後,改群心高級農業社為群心生產大隊,下設生產小隊,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管理體制。其間,由於強調“組織軍事化,生活集體化”,群心大隊一度更名為群心連,屬文心營管轄,辦起了“吃飯不要錢”的集體食堂(一年後解散)。1961年恢復群心生產大隊建制。“文革”期間,群心大隊管委會改稱為“群心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恢復大隊管委會名稱。1983年改革人民公社體制,公社為改鄉,群心生產大隊改為群心村民委員會,生產小隊改為村民小組。此後一直保持這種管理體制和組織名稱不變。至今,這個村以群心命名已62週年。

故事之二:生態溼地鐵錨洲

群心村有個鐵錨洲,洲上有3萬多畝灘塗地,這裡生態環境優美,四季綠草如茵,野花簇簇,水草豐茂,色彩斑斕,享有銅陵最大的原生態溼地。

說起鐵錨洲,群心村的領頭雁古中舉向我介紹了鐵錨洲的形成和名字由來的傳說故事。鐵錨洲形成的時間並不長,大約有三百多年。在民國年間,長江主航道以南的河床逐年增高,到了上個世紀初,緊靠群心村江邊不遠的江中,在枯水季節有一片沙灘露出了水面,形狀如柳葉狀,狹窄而細長,而附近的漁民和上下水貨運船隻都常在此洲避風休整,後因有一船隻遭遇風災,故沉落船上鐵錨一和。隨著年代的變遷,村民們都習慣向船友們推薦沉落鐵錨的洲是上下水運最佳安全避風地,“鐵錨洲”也由此而得名。那時,鐵錨洲上是一片白沙,每逢冬春季節,這裡風沙彌漫,村民飽受沙塵之苦,加上因崩江土地銳減。為尋找生活出路,同時也出於治理風沙、防洪護堤的考慮,群心生產大隊黨支部決定開發利用鐵錨洲。古書記笑著對我說,鐵錨洲能有今天,完全得益於群心村的老幹部們。

是的,時任群心生產大隊黨支部書記喬華林就提出了栽樹挽泥、綠化荒灘的方案並付諸實施。當時,大隊集體經濟十分困難,大隊幹部通過群眾攤派出樹苗的辦法,共籌集柳樹苗1100棵,1965年農曆正月,大隊組織人挑肩扛到沙灘上栽植。恰逢當年長江水位較小,栽下的柳樹全部成活,面積大約在200畝左右。由於柳樹不怕旱澇,飛絮揚花傳播種子,不久沙灘上長滿了小樹苗,繼而形成一片片柳樹林。成片的柳樹有效地緩解了江水流速,加快了長江泥沙的沉積,使沙灘不斷增高。至1968年,海拔高度已從7米左右(黃海高程系)增高到11米左右,面積擴大到11000多畝。柳樹雖能綠化荒灘,但經濟效益低下,只能用於燒柴或製作簡易的傢俱。1968年,老支書喬華林通過考察沿江洲區,認為蘆葦銷售市場廣闊,經濟效益好。於是,他發動群眾到外地大量收購蘆根上灘栽植。1969年在洲上種植蘆根1000多畝成活後,逐年就地挖蘆筍連根移栽擴大種植面積,還由此帶動了整個鐵錨洲蘆葦產業的發展。鄉政府和附近各生產大隊都組織人員上灘栽葦植樹,發展蘆葦生產。大隊還於1970年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專業隊伍,常年經營管理洲上的林蘆場。

在群心村,古書記還向我講述有關鐵錨洲地域爭端的故事。那是1979年2月,無為縣五洲公社太陽大隊部分群眾越過長江主航道,擅自到鐵錨洲上搭棚、開荒、種菜,意在佔地移民,並與群心村群眾釀成了糾紛,互相拔樹、毀菜、燒棚,事態嚴重。鄉黨委決定委派喬華林同志隨市、縣領導赴省彙報情況。經省委、省政府領導調處,並以省委信字(1979)190號文件作出裁決:“這個洲長在長江主航道以南的銅陵縣境內,無為縣五洲公社無權開發利用;撇開行政區劃的前提,提出所謂‘崩老洲、長新洲,人隨地走’等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此,無為縣委應說服在這新洲上墾荒的人員及其建築物全部撤回。”至此,有關鐵錨洲的糾紛和地域爭端得到妥善解決。隨後,縣、鄉黨委政府根據“誰開發,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鐵錨洲為鄉集體經濟組織與群心等村共同開發利用,並界定了經營管理範圍。

鐵錨洲歸屬權的確定,無疑為群心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群心村採訪,我瞭解到,鐵錨洲上7000蘆場在古書記未上任之前,已由村集體發包給一湖北人經營,每年承包金為82萬元,合同年限為10年,承包人已經經營了5年。2010年底,古中舉上任不久,就有不少村民向他反映蘆場承包價格太低。為此,古中舉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對蘆葦市場的銷售行情進行了專門調研,發現蘆葦行情確實不好,如果這7000畝灘塗地上仍然生產蘆葦,效益肯定不佳,這樣做等於浪費村裡的寶貴資源。怎麼辦?古中舉立即召開村兩委會、村全體黨員會和村民代表會。在會上,他一邊向大家分析蘆葦行情,一邊和大家仔細算賬,在統一了思想、形成共識之後,他便帶領村幹部遠赴湖北武漢去找承包人。在古中舉的誠心感動下,最終以支付46萬元的違約金,同意了蘆場合同的變更。如今,鐵錨洲上這7000畝的灘塗地成為村級集體收入的主要來源。

群心村的故事

畫里人家

故事之三:打造經典的美麗鄉村

我多次來到群心村,耳聞目睹村莊在不斷變美近年來,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群心村堅持以人為本,不等不靠,主動作為,以《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群心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指導,集中人力、財力,分步投資建設,重點實施中心村和保留自然村的環境整治和公共服務及基礎實施配套工作,不斷加強美麗、幸福鄉村基礎設施和文明生態環境建設,在環保、生態、大氣、水質、綠化、美化、交通諸方面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切實改善村民的人居環境,努力構建資源節約、生態優美的美麗宜居文明村莊,先後榮獲第三批全國美麗宜居村莊示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第五批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範村、全國計劃生育協會村級先進單位、第二屆全國敬老文明號等國字號榮譽

——道路硬化。先後投資700多萬元,全面實施了環村路、組組通工程,現已實現戶戶通柏油、水泥路整村全覆蓋,總里程達到11.2公里(其中柏油路面里程達4公里)。

——路燈亮化。在全鄉率先啟動亮化工程,在村莊主幹道、活動廣場及入戶道路累計安裝路燈205盞,極大地改善村民的出行條件。

——村莊美化。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中心村打造為主軸,以現代徽派建築為主調,以“渡江第一船”銅雕塑為標誌,以荷花塘和農民公園為襯托,使村容整體風貌較為和諧,村居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空間尺度相適宜等,以體現具有群心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美。其重點是做好以清垃圾、清汙泥、清雜物和拆除違章建築及危房、有礙觀瞻的廁所、破舊院牆、豬圈和拆房為主要內容的“三清四拆”工作,累計拆除違章建築和廢棄房屋近2萬平方米,同步按照‘大樹當家,四季常綠,喬灌結合,四季有花’的要求配套進行村莊綠化。樓前有院,庭院內外,花香整潔,有規範,有管理,無違章建房及亂搭亂建現象,逐步形成了具有群心獨特的村容景緻。

——公共服務配套化。為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在本村家鄉企業家的捐助支持下,新建了1個文化廣場,以方便村民夜晚活動的需要。同時,新建1座50平方米的公廁、1個休閒遊園和1處汙水處理系統,極大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裡組建了一支專業保潔人員隊伍,形成了“戶分類、組收集、村運輸、鄉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模式,實現了村莊的乾淨、整潔、衛生、優美。

在這個村裡,筆者看到的不僅僅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外表,即村容村貌的改觀,而是內核,即村民們共享著改革開放成果的幸福生活。在群心村我瞭解到,村裡的集體收入每年也只有140多萬,在銅陵也不是最富有的村,就是這140多萬,村裡主要用於全體村民,讓村民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村民用電、飲用水免費,村民買新農保和新農合有補貼,特困家庭有補助金,考上大學的有助學金;村裡投資120萬元在中心村建設一座全市第一個“農民休閒生態公園”;村民在中心村按照村裡統一規劃興建的徽派二層住宅樓,面積為132平方米,村民只拿8.6萬元,餘下的由村裡埋單……

最值得一提是,這個村十分關注一老一小這兩個特殊的弱勢群體。古書記深情地對我說,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全面小康,如果說沒有這一老一小的幸福,這種美麗和全面小康不是真正的美麗與全面小康。筆者粗略統計了一下,群心村至少有以下八個方面走在全市和全區的前列:

——在全市率先開展“孝道紅黑榜”評選活動。近年來,在村黨總支、村委會的領導下,深入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連續五年在全市率先開展“孝道紅黑榜”評選活。在此基礎上,村裡每年還開展評選“好兒媳、好孝子、好公婆”活動,暨“五好家庭”評選工作。近年來,全村被評為好兒媳 9 人,好孝子 7人,好公婆 5人,全村“五好家庭”8 戶,被市、區評為“銅陵好人”2個,鄉好人3人,本村好人 27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古中舉在獲得區“敬老好兒女金榜獎”之後,還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榮譽稱號。從2011年以來,村裡每年都要開展“最美孝星”等評選表彰活動,累計表彰孝親敬老先進個人243人次。不僅如此,為發揮敬老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村裡還通過舉辦最美孝星事蹟報告會、發放敬老宣傳冊等方式,大力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使真心敬老、熱心助老成為全村村民的自覺行動。

——盡心做好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工作。全村空巢老人共有99名,根據他們的身體、生活情況,經村老年協會調查摸底後推薦,並由村民代表會議通過,對需要照料的60位老人,分為一類、二類、三類。一類人員,由村組織敬老服務人員每天上門服務,每天不少於2小時;二類人員每三天上門一次,有事就幫助;三類人員一星期去一次問問情況、交交心,發現問題可幫助或向領導彙報。上門服務的志願者,必須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堅持全心全意為老年人服務,為老年人排憂解難,要以老年人滿意為宗旨。每月召開一次敬老服務人員會議,對他們服務情況進行一次測評,使他們認識到對老人既要有親情,又感到有一定的責任。服務人員有1人被評為2013年度“群心村好人”。

——為六十週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經2011年9月22日全村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對“群心村老年人補貼實施辦法”:凡滿60週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補貼70元,70週歲以上每人每月補貼90元,80歲週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補貼120元,90歲週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補貼150元,100歲週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補貼500元。從2012年元月實施,每半年發一次,就2014年—2015年兩年共發補貼款76萬多元,充實了老年人經濟來源,使他們真正安度晚年,生活的幸福。

——為老人配送敬老餐。村黨總支、村委會於2014年5月16日經全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對全村75週歲以上的老年人,現住在群心村內的老人,每月進行兩次“敬老配餐”。每月的2號和16號,村裡組織敬老志願者,安排三輛車分三個自然村,從大酒店裡把香噴噴的美味佳餚在上午11點半鐘前送到每位老人手上。很多老年人手捧香菜,口中念道共產黨好,村幹部好!他們感動地說:住在群心,真是幸福群心。

——興建全市一流的村老年活動中心。村黨總支、村委會投資40多萬元建起了2000平米的村老年活動中心(其中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於2015年元月6日正式揭牌。市、區、鄉有關領導前來參加。活動中心內有棋牌室三間,八張自動麻將桌;微電影室、電子閱覽室有八臺電腦;書畫室有三間休息室六張床鋪,配有空調、電視等設備,健身室配有九部健身器材,廣場鋪建塑料地坪,還備有食堂、餐廳,根據老年人的需求,有償安排中餐。堅持每星期五天開放(星期一至星期五)。免費提供茶水,全部活動不收一分錢。做到優質服務,把老年活動中心建成文明、開心的娛樂場所,使它成為老年人交流思想、溝通信息、建立感情、增強團結、清除孤獨、擴大交往的理想園地。3年多來,全村有10000多人次在老年活動中心參加娛樂活動,為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提供一個美好的環境,豐富了全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享受,同時村老年活動中心還先後接待了市、區旅遊15000多人次,老撾人民共和國的外賓、省、市區電視臺多次來老年活動中心採訪。國家衛計委有關領導和國務院四部委有關領導親臨我老年活動中心,大家一致好評,都讚不絕口!

——為結婚五十年以上的老年夫妻拍攝金婚照。為宣傳記錄老年人一生幸福生活,群心村開全市先河,對全村結婚五十年以上和結婚六十年以上的老年夫婦,村裡請攝影師上門為他們拍攝一次金婚照和鑽石婚照。全村除個別情況外,有25對金婚和3對鑽石婚全部拍了照片,用鏡頭錄下了他們寶貴的幸福人生,並在老年活動中心二樓掛展,使大家分享他們幸福美滿的溫馨家庭。國家衛計委有關領導觀看後稱讚說“這是一個創舉,很好”。

——舉辦“敬老幸福宴”。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在2016年第七個全國“敬老活動月”和重陽老年節來臨之際,10月5日上午,銅陵市和悅軒大酒店總經理徐光發,帶著他的員工走進群心村,免費為這個村300多位60歲以上老年人舉辦“敬老幸福宴”。

當天的“敬老幸福宴”設在村幼兒園操場上。當筆者走進群心村幼兒園,躍入眼簾的是正前方的宴會臺上,上方寫著“銅陵市和悅軒大酒店‘慶國慶、迎重陽’走進群心村敬老幸福宴”,中間懸掛一個大“福”字,42張席桌將幼兒園操場擺得滿滿的。在宴會現場,筆者看到這個村的老年人,個個臉上掛著笑容,有的是子女送來的,有的是自己走來的,對不能行走的老人,村裡安排敬老志願者將老人背到宴席上,他們一邊與老熟人相互打著招呼,一邊陸續走到自己的席位上。

筆者在現場還看到,為了體現對老年人的孝心與尊重,活動的主辦方可以說是格外細心,也格外貼心,16道菜餚有葷有素,很多菜餚老人還是第一次品嚐。有用麵粉做的壽桃、核桃,象徵著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有用糯米粉做的甜心湯圓,祝福著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圓圓。還有宴席上的魚、肉、烤鴨,都煮得很爛,甚至連青菜也煮得特別軟。敬老宴的背後,展現的是愛心企業家那顆滾燙的敬老心。“在我們村舉辦這麼盛大的敬老宴會,請這麼多老年人在一起聚餐,又這麼豐盛的美味佳餚,這麼壯觀的感人場面,這是我一生的頭一次,老人們真是感到高興和幸福。”宴會結束後,當年84歲的村老支書喬華林如是說。

——城裡的孩子享受的幸福生活,我們也要讓農村的孩子也享受。在群心村老年活動中心旁邊,有一所村辦幼兒園,我指著幼兒園對古書記說,你怎麼想起辦一所村辦幼兒園呢?古書記笑笑地告訴我說,現在全村在外務工人員有890多人,況且我們村又地處長江邊,圩內水塘多、溝渠多,尤其是到了夏秋季節,小孩子喜歡玩水,很不安全,外出打工青壯年把子女留在家中很不放心。怎麼辦?村裡想為村民辦一件實事,於是在2012年拿出60多萬元,利用閒置的原群心小學舊址,建成一所堪比城市水準的全縣第一個村辦幼兒園,對村裡所有適齡幼兒均免費入園,並全年開放。

當我走進群心村幼兒園,在大班教室裡,一位幼師正在準備為小朋友們繪畫,孩子們看見我進來,爭著喊“爺爺好!”教室的另一間是孩子們午休睡覺的地方,四層抽屜式小床讓我看得格外養眼,在操場上,一個老師領著孩子們活動,有的爬滑梯、有的拋氣球,玩得十分開心。陪同參觀的古中舉書記指著一位幼兒說,他叫胡浩軒,原在縣城入園,前些日子,家長把孩子送回本村幼兒園;接著,古書記指著另一個幼兒說,她叫古瑞麗,原隨打工的父母在南京入園,2016年春節後,留在爺爺奶奶身邊,進入了村幼兒園。並自信地對我說:“現在,城裡的孩子享受的幸福生活,我們也要讓農村的孩子也享受。”

如今,村老年活動中心和村辦幼兒園已成為市民來村休閒旅遊觀光的新亮點。2015年5月29日,老撾黨政幹部研修班來到群心村,就美麗鄉村建設進行考察時,對群心村傳承孝道,關愛兒童的做法與發展鄉村旅遊予以充分肯定和很高的評價,更是得到全村村民的一致認同。

故事之四:創新鄉賢文化

眾所周知,鄉賢文化,傳承著歷史與文脈,承載著濃濃的鄉思與鄉愁。村黨總支書記古中舉告訴筆者說,要讓鄉風民風真正美起來,必須創新鄉賢文化,開展移風易俗,傳承美德家風。對此,群心村結合實際,從去年開始重點抓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創新鄉賢文化,建成全市第一個村級鄉賢文化館。在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和移風易俗工作中,村黨總支始終認為,要讓鄉風民風美起來,必須從家庭細胞抓起,創新鄉賢文化,開展移風易俗,傳承美德家風。從去年4月開始,村黨總支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村裡投資45萬多元,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在村文化活動中心不遠地段,建成全市第一個村級鄉賢文化館。村鄉賢文化館,佔地面積為26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0平方米。設有“紅色記憶”“鄉賢人物”“廉政建設”“家規家訓”“群心好人”五個展廳。“紅色記憶”展廳有“渡江戰役、銅陵人民策應大軍渡江、渡江女英雄馬毛姐與渡江第一船,以及群心村人參加渡江戰役”四個板塊;“鄉賢人物”展廳有“群心村三英烈、村民馬和義勇救新四軍獻身、群心村現代鄉賢人物”三個板塊;“廉政建設”展廳有習近平論反腐倡廉,黨的十九大精神,村幹部廉潔承諾書等板塊;“家規家訓”展廳收集全村51個姓氏的家規家訓;“群心好人”展廳有“孝道紅榜人物、十星文明戶、美好人家、群心村好人、銅陵好人”五個板塊。院內中間豎立一座石牆,正面是黨旗,黨旗下方設有“入黨誓詞”,背面是國旗,國旗下方設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院內牆上設有村規民約“八要八不要”圖;院外牆上設有“新24孝”圖等,以彰顯該村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和移風易俗新風尚。村鄉賢文化館自去年7月正式開放以來,接待國家、省、市領導和銅陵城鄉市民20000多人次。

第二件事:創建家風家訓示範街,培植好民風的逐漸形成。為弘揚傳統文化,紮實開展“傳育立行”教育活動,去年下半年,村黨總支在中心村在全市率先創建家風家訓示範街,在居民各家門前都鑲有一塊扇形的門牌,牌子上機印有這個家庭的家風家訓文字,整個街上共有168戶人家門前鑲有“家風家訓”門牌,旨在營造鄉賢文化氛圍,傳承美德家風。如宋氏:正道勿離,淡泊省身。積德行善,誠實忠厚。”“王氏:刻苦耐勞,節儉樸實。不容有奢侈遊蕩之行為……”沿著“群心村家風家訓示範街”標牌走去,標牌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書寫著不同的姓氏以及其對應的家訓家規。實踐表明,群心村家風家訓示範街的建成,不僅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而且有利於弘揚傳統道德,對於這個村形成良好風氣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三件事:創辦村級“喜慶堂”,倡導移風易俗,勤儉節約新風尚。為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倡導村民移風易俗,勤儉節約新風尚,群心村於去年又投資30多萬元,在村部旁建成“喜慶堂”,旨在為全村村民提供主辦紅白喜事的場所。“喜慶堂”建築面積有200平方米,整個裝飾具有民俗風情,配有彩屏、音響、廚房和餐桌等,一次性可容納200多人就餐。古書記介紹說,村裡“喜慶堂”主要是提供場地、鍋碗瓢盆和水電氣,要辦酒席的村民只需自備食材和人員,這樣不僅大大減少了成本,而且也提醒每一戶在此舉辦宴席的村民要厲行節約、文明就餐。同時,筆者還了解到,為把“喜慶堂”辦成村民移風易俗、厲行節約的場所,村裡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並制定了規章制度等。村民理事會規定,凡到村“喜慶堂”辦紅白喜事的村民,不得超過10桌,禮金每人最高限額為200元,並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尤其是共產黨員必須帶頭執行。通過近一年的運作,村“喜慶堂”現已成為全村村民開展移風易俗,傳承美德家風的好場所。

群心村的故事

渡江第一船銅雕塑

不是結尾的結尾

寫到這裡,群心村的故事我暫時寫完了,但群心村的新故事,群心人還在繼續書寫著……

此時此刻,我突然想起了法國作家雨果的一句名言:“注入人類家園的每一條細流都不再是自然之物,它的每一滴水珠都折射著文明之光。”是的,群心村在這40年改革開放大潮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注入家園的都閃爍著文明、幸福之光,彰顯著新時代新農村的活力。同時,群心村的嬗變之路,僅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銅陵鄉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它讓人看得見,更是摸得著。

“參天楊樹發春波,麥浪千層笑語多。圓夢唯餘鐵錨地,江鮮待客唱漁歌。”這首由群心村當家人古中舉創作的讚美家鄉小詩,更是群心村嬗變之路的真實寫照。行走在群心村,人美水美景色美。美在眼簾,美在流連,美在召喚,美在身邊,美在心中。從江心洲上看群心村,我看到的是一種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態度,大江意味著開放,而開放是群心村的生命線;從江心洲上看群心村,我看到的是一種美麗鄉村建設的氣質,搏擊大江的愛拼敢贏的精神;從江心洲上看群心村,我看到的是一種美麗鄉村建設的活力,一個自然融合,既美觀,又宜居,更具有獨一無二的“江上明珠、幸福群心”。

這正是:美麗鄉村何處是,煙波江上群心村。

群心村的故事

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銅陵社科苑”微信公眾號在廈門富爾貴酒業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自2018年6月至9月開展“走進銅陵看成就.富小貴杯”有獎徵文活動,希望廣大網友積極參與,本次大賽獎金與獎品均由廈門富爾貴酒業有限公司支持。具體詳情請見:“銅陵社科苑”微信號徵文啦!

群心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