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在對少數民族作戰中改革有哪些?歷史記載,主要改革竟是這個

趙國在對少數民族作戰中改革有哪些?歷史記載,主要改革竟是這個

資料圖

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一個北方國家正在經歷一系列的改革之後走上了盛世,在對北的一系列作戰中多次重創了匈奴和少數民族的軍隊,大修城池和修築了趙長城,那麼,趙國到底經過了怎麼樣改革才變得如此強盛呢,難道只有軍事改革麼?

趙國在對少數民族作戰中改革有哪些?歷史記載,主要改革竟是這個

資料圖

我們都知道,少數民族多以遊牧為主,很少有鑄城池的習慣,因此,中國國家不能以尋常的作戰手段對付遊牧民族,最主要的就是屯田改革,邊境地帶由於常年的戰亂農田都被荒廢,所以,趙國的第一項改革就是對軍田改革,軍人在不打仗時兼任了農民的角色,對荒廢的農田進行耕種,一步一步向外擴張的同時,將內陸的國民進行搬移,來填補軍隊推進後農田的耕種者。

趙國在對少數民族作戰中改革有哪些?歷史記載,主要改革竟是這個

資料圖

而另一各主要的手段就是趙國進行了邊疆官員政治改革,在得到了一系列勝利以後,趙國沒有向以前那樣只是撤軍那麼簡單,而是選擇了在險要處設立關口、農民聚集地設立城市,並進行了官員的整合,新任的地方官員不像內地官員軍政分離,而是採用了軍政一體化的管理,一旦遊牧民族再度南下,地方主政官員可以迅速組織抵抗力量,又能調集必要的物資,有較為自由的軍事選擇權。

如此下來幾十年,邊疆少數民族很難在成季節性的衝入中原腹地燒殺掠奪,光靠簡單的軍事改革對付遊牧民族收效勝微,只有像趙國那樣穩中推進,實行多方面的行政機構,將荒無人煙的邊疆變成良田萬里的河套,才是真正抵禦外敵的最有效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