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家上市公司發增持計劃 四股價值顯現可關注

A股投資價值顯現 887家上市公司發增持計劃 四股可關注

近期,A股市場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頻繁發佈增持計劃或進展公告。有券商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發佈增持計劃可以給個股帶來超額收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場信心。”

《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統計得知,今年以來截至7月25日,滬深兩市共有887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董監高增持計劃或進展公告(二級市場),預計增持規模約589.19億元。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滬深兩市不乏有估值處於較低位置的優質個股,這類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董監高也在陸續披露一定規模的增持計劃。

如隆基股份大股東陝西煤業基於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業務模式,擬增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99%;中鐵工業控股股東中國中鐵基於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及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擬增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萬向錢潮控股股東萬向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基於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認可及未來持續穩健發展的信心,累計增持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4.98%,增持金額合計達14億元。

但要注意的是,市場中也存在披露增持規模象徵性更強、未履行增持承諾兩大現象。對此,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建議,對於一些公開承諾回購、增持的公司,如果沒有履行承諾,監管部門應該對這些公司開出罰單,不能隨意忽悠投資者。

總的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保持良好態勢,A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穩步增長,轉型升級取得積極成效,從上市公司業績和估值水平看,市場都具備了穩健運行的基礎。

有市場人士認為,經過近期這一輪風險釋放後,同時疊加A股市場上市公司2018年業績增速預期並不悲觀,A股的投資價值已開始顯現。大股東、實際人或董監高真實的增持計劃,表明其對公司經營狀況、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有利於維護個股股價穩定,同時形成一定的增持規模和覆蓋面,也將提振市場的整體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887家上市公司发增持计划 四股价值显现可关注

隆基股份:以價格換份額,二季度盈利能力開始提升

隆基股份 601012

研究機構:新時代證券 分析師:開文明 撰寫日期:2018-05-10

單晶龍頭,2018年目標依然是高成長:公司作為單晶硅片和組件的龍頭企業,2018年預計硅片出貨量達到40億片,組件出貨量達到7.5GW,其中預計有6GW的高效PERC組件,自建電站600MW。2017年年報中公司給出2018年收入目標為245億元,我們預計2018年公司收入有望保持60%的高速增長,業績有望超預期。

硅片再次主動降價0.05元,多晶硅片落後產能開始加速退出市場:近日公司再次主動下調單晶硅片0.05元,報價4.45元/片,根據solarzoom數據庫資料,目前多晶硅片市場主流價格在3.4-3.5元/片,整體國內多晶硅片需求較弱,市場庫存較高,減產停產企業逐漸增加。而單晶硅片方面,下游需求較好,公司進入二季度後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5%以上,產能利用率的提升也帶動公司的非硅成本回到正常水平,二季度毛利率已經企穩。本次主動調價,已經迫使多晶硅片售價接近成本價,盈利空間極小,落後的多晶硅片產能將會加速推出市場。公司市場佔有率會有較大的提升。

高效組件開始發力,三四季度雙面組件會加速放量:進入二季度後公司組件產能利用率達到100%,受產能限制,公司不得不將部分訂單延期。公司未來將會以高效能組件為主,目前高效單晶PERC組件價格為2.65-2.7元/w,較常規組件售價更高,同時由於轉換效率更高,總體成本在攤薄後比常規組件成本更低。2018年8個領跑者基地中,有近40%的項目將採用單晶雙面組件技術,目前國內僅有公司具備量產單晶高效雙面組件能力,雙面組件市場售價約為3元/w,因此隨著三四季度領跑者項目開始搶裝,公司雙面組件有望放量,提高盈利水平。

維持“強烈推薦”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18-2020年淨利潤分別為42.48、54.51、75.88億元,對應EPS分別為2.13、2.73和3.81元。當前股價對應18-20年分別為16、13和9倍。看好公司未來成為光伏行業全球龍頭企業,維持“強烈推薦”評級。

887家上市公司发增持计划 四股价值显现可关注

中國中鐵:計提減值未阻利潤大增 負債率持續降低

中國中鐵 601390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王鑫,蘇多永 撰寫日期:2018-04-03

事項:公司發佈2017年度報告,2017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933.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7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0.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44%,扣非後同比增加46.34%。實現EPS 0.67元,擬每10股派紅幣1.13元(含稅)。

歸母淨利潤增速達近8年來最高,海外業務收入實現大幅提升:公司2017年分別實現營業總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速7.77%、28.44%,歸母淨利潤增速大幅提升達到2010年以來最高,超出我們的預期。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合計2.70億元,較2016年17.14億元同比減少84.24%。分季度來看,公司2017Q1-Q4分別實現營收同比增速5.23%、13.74%、0.77%、11.05%;Q1-Q4分別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速15.32%、59.48%、-12.01%、54.15%。從業務結構來看,公司各主業分別實現營收及增速:基建建設5965.81億元(同比+8.18%)、房地產303.52億元(同比-6.85%)、工程設備和零部件製造136.26億元(同比+10.65%)、勘察設計129.71億元(同比+11.67%)、其他主營業務398.38億元(同比+12.67%)。從市場結構來看,國內業務實現營收6516.86億元(同比+5.95%),佔比93.99%(同比-1.73個pct);海外業務實現營收416.81億元(同比+47.46%),佔比6.01%(同比+1.73個pct),海外業務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基建業務帶動毛利率同比提升,期內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大幅增加:毛利率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達到9.75%,較2016年提高了0.62個pct。分業務看,各主業毛利率分別為:基建建設7.23%(同比+0.64個pct)、房地產24.49%(同比- 2.02個pct)、工程設備和零部件製造21.54%(同比-0.80個pct)、勘察設計29.83%(同比-0.34個pct)、其他主營業務25.70%(同比+4.54個pct)。基建建設及其他主營業務毛利率有所提升。基建作為公司營業收入的最大來源,其毛利率的提升帶動了公司整體毛利水平的提升。根據公司年報數據,基建業務毛利率提升主要為:1)投資項目增多且投資帶動基建項目毛利率較高;2)高毛利率市政板塊收入佔比提升。分市場看,國內業務毛利率為9.84%(+0.66個pct),海外業務毛利率為8.35%(+0.25個pct)。期間費用方面,2017公司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及財務費用率分別為為4.32%(同比+0.11個pct)、0.41%(同比基本持平)、0.51%(同比+0.18個pct),其中財務費用增加較多(同比+65.02%)主要為匯兌收益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資產減值方面,期內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為92.45億元,較去年大幅增加53.65億元,主要為期內公司計提各類資產減值準備同比增加所致,包括應收賬款(29.02億元)、預付賬款(60.13億元)、長期資產(2.92億元)等。淨利率及ROE 方面,期內銷售淨利潤率為2.06%,較2016年提升了0.07個pct;ROE(加權)為11.25%,較2016年同期提升了1.68個pct。存貨中已完工未結算餘額為994.95億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127億元。

經營性現金流流出增加,負債率有所降低但應收款項餘額同比增加:現金流及貨幣資金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31.74億元,同比減少213.21億元(-39.12%),收現比及付現比分別為1.06、0.87,經營性淨現金流減少主要為公司經營規模持續擴大等影響。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流出323.80億元,同比流出增加149.02億元,主要為PPP 項目投資增多影響。期末公司貨幣資金餘額為1303.92億元,同比增加5.08%(+63.07億元),主要為籌資性現金流同比流出大幅減少。資本結構方面,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9.89%,較2016年期末下降了0.34個pct,主要為2017年中鐵工業資產重組配套募集資金和公司利潤增加所致;剔除預收賬款後負債率為77.65%,同比下降了0.64個pct。我們計算期末公司有息負債總額為1652.9億元,淨負債率為20.56%,我們認為當前公司資本結構整體符合各項業務開展狀態,但槓桿率仍略高,有息負債規模較為合理。應收賬款方面,期末公司應收款項餘額(含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及長期應收款)合計2489.5億元,同比增長25.4%,主要為公司經營規模擴大及國內投融資環境變化致部分項目的業主撥款滯後所致。期內應收賬款週轉率為4.63,較2016年基本持平。

新籤合同增速強勁,未完合同金額充裕助力公司持續發展:新籤合同方面,公司2017年累計新籤合同額15568.6億元(同比+26.1%),分業務看,基建建設業務新籤13552.8億元(同比+21.8%),其中:1)鐵路新籤2425.0億元(同比-28.8%);2)公路新籤3388.9億元(同比+87.6%);3)市政新籤7738.9億元(同比+30.9%)。勘察設計業務新籤216.9億元(同比+39.4%);工業設備與零部件製造業務新籤326.8億元(同比+25.4%);房地產開發業務新籤360.4億元(同比+23.5%)。

分市場看,報告期境內新籤14663.8億元,同比增長29.5%,佔比94.19%;境外新籤摺合人民幣904.8億元,同比減少11.7%,佔比5.81%。PPP業務方面,根據公司年報顯示,2017年基建建設業務累計新籤合同額中包含新籤基礎設施投資項目(PPP、BOT 等)3711億元。未完合同方面,公司公告截至報告期末,未完合同額合計25718.9億元,同比增長26.2%,相當於公司2017年營收6899.45億元的3.73倍。其中基建建設業務未完合同額21565.4元,佔比83.9%。

投資建議:我們預測公司2018年-2020年的收入增速預測分別為8.5%、9.2%、9.7%,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5.5%、15.7%、19.3%,實 現EPS 分別為0.81、0.94、1.12元。維持公司買入-A 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10.50元,相當於2018年12.9倍的預期市盈率估值。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大幅波動風險,國內基建投資增速下滑風險,PPP 項目執行不達預期風險,海外項目執行不達預期風險,項目回款風險等。

887家上市公司发增持计划 四股价值显现可关注

恆生電子:傳統業務增長可期 雲轉型搶灘登陸

恆生電子 600570

研究機構:東北證券 分析師:聞學臣,何柄諭 撰寫日期:2018-07-10

國內金融IT龍頭 ,業績重回上升通道。公司是國內金融IT 的絕對龍頭,產品覆蓋金融市場全領域,核心產品在證券、基金、保險、信託、期貨、銀行中均有高市佔率。2017 年以來受益監管紅利,公司業績重回上升通道,2017、2018Q1 年營收同比+22.85%、+20.29%, 扣非淨利潤同比+19.37%、+28.68%。公司研發能力突出,多年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推進產品化-網絡化(SaaS 雲)-平臺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戰略清晰。

傳統業務增長可持續,資管新規貢獻可觀營收增量。存量客戶方面, 傳統業務持續增長的驅動力來自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產生更多的產品、更復雜的交易(基本面增量在CDR)、監管紅利(基本面增量在資管新規,預計新規共計給公司帶來約15 億的營收增長)、高研發投入支撐的產品更新換代(3-5 年一個週期)三個方面。增量客戶方面,公司在新籌機構中獲得了80%以上的中標率,並憑藉優秀的產品和營銷能力替換了多家機構原有IT 系統,搶佔對手市場份額。

創新業務高成長,雲轉型構建行業新生態雛形。2014 年公司引入螞蟻金服控股,開始從軟件產品提供商到垂直領域雲服務商的轉變。雲轉型將改變傳統IT 公司的商業模式,打開長期成長空間。公司在轉型金融IT 企業中競爭優勢明顯,依託傳統業務的卡位優勢,通過控股子公司全面佈局金融SaaS 雲服務,創新業務17 年營收同比+70.65%。2016 年推出GTN 平臺,志在打造供需閉環的金融科技生態圈。前沿科技方面,公司成立恆生研究院,積極佈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2017 年以來已落地12 款人工智能產品。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18/2019/2020 年EPS 0.92/1.11/1.35 元,對應PE 54.30/44.85/36.92 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新興業務市場競爭加劇

887家上市公司发增持计划 四股价值显现可关注

西部證券:投行投資業務拖累業績 自營業務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西部證券 002673

研究機構:信達證券 分析師:王小軍,關竹 撰寫日期:2018-05-22

事件:近日,西部證券發佈4月經營數據,4月西部證券(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億元,同比下降18.8%;淨利潤3,695.34萬元,同比下降29.5%。

點評:

盈利水平持續下滑。按可比口徑,2018年4月,28家上市券商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4.00%和8.74%。公司4月經營數據不及行業,盈利水平持續下滑。證券行業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113.28億元,同比下降5.08%;實現淨利潤1,129.95億元,同比下降8.47%。公司2017年與2018年第一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1.7億元與5.6億元;分別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7.5億元與1.6億元;2017年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9%和33.1%,降幅超過行業。公司各項主營業務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是導致公司利潤水平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經紀、投行拖累業績。從收入結構來看,公司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代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與證券承銷業務手續費淨收入持續下降,同比變動分別為-25.7%(2017)、-19.2%(2018Q1); -31.1%(2017)、42.1%(2018Q1),經紀、投行業務的大幅下滑是拖累公司業績下滑。

自營業務貢獻度進一步提升。2017年與2018年一季度,公司投資淨收益11.3億元和2.9億元,同比變化-17%和99.1%;佔收入比重35.8%和51.4%,對收入貢獻度進一步提升。根據公司披露,2017年,公司累計實現證券投資收益在行業125家券商中排名第17位,公允價值變動淨收入在行業109家券商中排名第6位。

盈利預測及評級:我們預測西部證券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9.69億元、32.26億元和34.5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7.65億元、9.07億元和9.8億元,對應每股收益分別為0.22元、0.26元和0.28元,維持公司“持有”評級。

風險因素:交易量持續下跌風險和自營業務的波動性;業務違規被監管處罰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