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企業發展

近年來,銅仁高新區通過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服務機制,從“招商理念、招商模式、招商方式、招商主體、招商實效”5個方面堅持“五個轉變”,實現從“傳統招商”向“精準招商”轉變,從“資產招商”向“資本招商”轉變,從“項目招商”向“集群招商”轉變,從“政府招商”向“企業招商”轉變,從“簽約招商”向“服務招商”轉變,助推了高新區實體經濟的快速崛起。

高新區自2012年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來,通過近6年的快速發展,高新區現有註冊企業575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5.26億元到2017年的32.66億元,增長了6倍;固定資產投資從2012年的10.65億元到2017年的34.72億元,增長3倍;招商引資新增到位資金從2012年的23.92億元到2017年的133.46億元,增長了近6倍。隨著漢能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在2018年的相繼投產,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將迅速突破100億元,預計到2020年突破500億元,朝著千億級產業園區目標不斷邁進。從“傳統招商”向“精準招商”理念轉變

過去的“傳統招商”,提倡全面出擊、全域招商,往往導致招商成本高、招商成果並不理想。所謂“精準招商”,就是從“產業佈局、招商區域、招商信息”等方面實現“精準”,從而達到“精準招商”的目的。

精準謀劃產業佈局。自2016年開始,高新區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和產業定位,進一步調整戰略思路,重新謀劃產業佈局,把智能終端產業作為園區主導產業來規劃發展,規劃佈局了1900餘畝智能終端產業園,並圍繞以手機制造為核心的智能終端全產業鏈開展系列招商引資活動,截至目前,已完成手機電池、音頻音響、光學鏡頭、觸控顯示屏、指紋模組、3D玻璃及視窗保護膜、模具及配件、主板(貼片)、整機制造的全產業鏈招商,成功引進智能終端產業項目30餘個,投資額200多億元,形成智能終端產業園區。

精準選定招商區域。高新區通過緊緊圍繞產業定位和產業佈局,認真研判東南部沿海地區智能終端產業中西部轉移的大趨勢,精準選定珠三角、長三角區域為招商重點,通過領導帶隊分赴深圳、廣州、上海等地集中開展招商活動,實現中宇智能通訊終端、德威精密模具、加來眾科智能移動終端、倍易通移動智能終端、威尚移動智能終端、凱爾光電手機模組等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智能終端產業項目相繼落戶,很好地抓住了東部地區智能終端產業快速轉移的大好機遇。

精準摸排招商信息。通過對目標企業的發展願景和需要的扶持政策、服務措施等信息進行精準摸排,有針對性地制定招商談判方案,以精準的信息摸排實現精準洽談,促成總投資390億元的漢能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從開始洽談到簽約落地僅僅用了23天,投資10億元的長瑞科技產業園項目最後一次談判到簽約僅用了兩個小時。從“資產招商”向“資本招商”模式轉變

一直以來,“資產招商”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都佔據著主導地位,但隨著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一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有關鍵技術的產業項目也會存在項目初期資金不足問題,高新區通過在招商模式上從“資產招商”向“資本招商”轉變,實現了一批新興產業項目的快速落地。

2017年,高新區通過產業基金入股模式設立產業扶持基金,以管委會下屬的投資開發公司入股新興產業類項目,撬動了一批如漢能移動能源產業園、旭業光電、旭晶光電及凱爾光電等成長性較好、帶動力強的企業項目相繼落戶。

“輕資產化”投資導向。高新區通過建設標準廠房,對新興產業類項目實行設備補貼、裝修補貼、出口退稅補貼等方式,樹立“輕資產化”投資導向,減少企業投資成本,讓企業將主要精力用於設計、品牌建設和內部系統整合,提升自身的核心服務能力,吸引了一批如中宇元一、天德科技、駿豐科技、長瑞科技等企業項目的直接拎包入駐。

建立科技孵化平臺。通過建設41萬平米的科技孵化園、33.8萬平米的大數據及電商產業園,著重引智、引技,向創業者提供技術保障、政策扶持以及辦公住宿等服務,實現了人才匯聚,聚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發展。目前,高新區已相繼獲批“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全國青年創業示範園區”4個“國字招牌”,並組建了博士工作站1個,獲批高新技術企業2家,創新型企業1家,成功備案科技型企業9家,建成創新服務平臺8個、企業技術中心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研究機構1個。從“項目招商”向“集群招商”方式轉變

過去的幾年,高新區實現從無到有,過去單純的“項目招商”已不再適應高新區產業發展的需要,向“集群招商”轉變已然成為高新區招商變革的必然選擇。

主攻龍頭企業招商。發展主導產業建設全產業鏈,最核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主攻龍頭企業招商,高新區通過引進深圳中宇元一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德威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漢能移動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等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實現了高新區智能終端產業、新能源產業以及先進裝備製造產業的快速集聚。其中智能終端產業預計在2018年底可實現手機產能1.1億臺以上、平板電腦3200萬臺以上,實現年產值458億元、年稅收9.16億元,出口創匯4.5億元,解決就業3萬人。

建設產業平臺載體。近年來,高新區通過在水、電、路、網絡、燃氣、標準廠房、員工宿舍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規劃建設了電子信息及智能終端產業園、大健康新醫藥產業園、大數據及電子商務產業園、新能源及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形成了強大的產業平臺載體,為發展全產業鏈招商、實現集群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抓產業鏈配套招商。通過圍繞高新區主導產業抓產業鏈配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宇元一公司、天德公司、駿豐等企業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以漢方集團、苗城藥業、梵淨天馨為代表的大健康產業,以海雲天、京師樂學、國信大數據、宅尚等企業為代表的大數據及電子商務產業,以漢能集團、配寶新能源、華迪斯鋰電池、移動能源裝備製造等企業項目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及裝備製造產業,並形成集群效應。從“政府招商”向“企業招商”主體轉變

從長遠來看,企業終究是市場的主體,發展產業的全產業鏈,還需企業家唱主角,政府主要在產業發展及規劃方面予以指導,在政策支持方面予以保障,從而實現招商主體向“企業招商”的轉變。

依託落戶企業招商。高新區通過依託已落戶的企業開展橫向引進合作項目,縱向引進上下游關聯企業,推動企業進一步強化其招商引資的主體地位,促進了中宇元一、德威等企業紛紛介紹珠三角的相關企業來銅考察;凱爾光電入駐後,成功引進了同產業的旭業光電、旭晶光電落戶高新區。

政府企業聯合招商。比如在漢能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落戶以後,高新區管委會根據漢能集團提供的上下游產業清單,積極規劃佈局了一處佔地面積約2600畝的漢能配套產業園,與漢能集團聯合組建招商引資團隊進行全產業鏈招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招商成效。

專業園區自主招商。比如落戶高新區的狂野車業,在自身發展壯大以後,為進一步減小相關配套零部件的物流運輸成本,在高新區又新建了一處汽摩產業園,通過企業自身在行業的主導地位和磁場效應,開展自主招商,不斷引進了相關零部件企業入駐,進一步減輕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實現上下游企業抱團發展。從“簽約招商”向“服務招商”實效轉變

過去的招商引資,更多的是以簽約的數量來體現成效,到項目落地以後,相關的配套服務跟不上、承載能力不足等問題逐漸顯現,導致了一些項目並不能在當地很好地發展,造成一定的土地閒置、廠房閒置等現象。高新區通過對落地企業實行跟蹤服務、及時兌現各種扶持政策、解決企業發展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成功實現向“服務招商”的轉變。

推行全程跟蹤服務。通過成立以黨工委書記為組長的重點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組建重點項目指揮部,推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團隊、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各項目指揮部負責全程跟蹤、保姆式服務,為企業解決從落地到投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從而實現了落地企業的快速建設、快速投產達產。比如高新區在一個月內基本完善了中宇公司水、電、路、網絡、燃氣、員工宿舍等基礎設施建設,公司不到半年便正式投產。依據國家、省、市相關優惠政策,結合高新區實際出臺了《貴州銅仁高新區招商引資企業優惠政策兌現管理暫行辦法》,從招商引資企業的裝修補貼、搬遷補貼、新購設備補貼、培訓補貼、物流補貼、人才補貼、上市獎勵、銷售獎勵、產值獎勵、出口退稅、房建補貼及稅收獎勵扶持等方面的兌現程序進行了明確,形成“縱橫貫通、權責統一”的管理服務機制。同時,通過建立出口退稅資金池,實行為外貿企業先行墊付出口退稅資金,待國稅部門退稅下達後歸還資金池滾動使用的方式,大大縮短了企業出口退稅時間,降低了企業進出口資金週轉成本,從而堅定了如中宇元一、天德科技、配寶新能源、凱爾光電、長瑞科技等一大批外貿企業發展的信心。

建立校政企合作機制。面對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招工難”問題,高新區及時成立了以管委會主要領導任組長的企業用工協調服務領導小組,專門制定了《銅仁高新區服務園區企業招工用工供給側改革方案》,建立以“招工服務網點機制、招工激勵機制、校企一體化培訓機制及產學研聯盟平臺打造人才培育、就業新機制”為內容的“四項機制”,2017年為企業直接引進員工1800餘人,間接帶動企業引進員工5000餘人,2018年1至3月引進員工500餘人,實現了招工開門紅,破解了企業“招工難”問題。( 姜錫燕 本報記者 羅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