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問你要不要扶起摔倒的老奶奶,你就這樣回答... ...

要不要鼓勵孩子去幫助別人?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只在學雷鋒日這天去幫助別人,而應該把幫助別人作為一個常態。

幫助別人分兩個層面,一個是行為上的幫助,一個是情感上的幫助。我們有時候可以在行為上幫助別人,有時候默默的支持和關注,也是在幫助。對孩子來說,我更願意把“是不是要幫助別人?”,轉變為“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去幫助別人。”

從一個孩子成長的角度,這個問題就變成了:我對自己有多少的瞭解?我能幫到他嗎?我的哪些東西能幫到他?我是可以給他講故事,安撫他的內心呢?還是我可以給他畫一幅畫,讓這個人知道我對他的關心?如果我飯做得特別好,我的同學生病了,我是不是可以在家做一個蛋糕帶給他吃呢?

摔倒的老奶奶要不要扶?

所以我們首先需要把幫助概念擴大化,讓孩子意識到,可以幫助到別人的地方有哪些?同樣的,如果遇到有人摔倒或者遇到了傷病,到底應該怎麼做?

在上瀕我和孩子們討論過這樣的問題,討論的結果是:

1.首先我們是孩子;

2.我可以利用什麼樣的資源去幫助別人;

3.是不是應該找警察或者醫生;

4.報名參加急救課程。

反過來講,我們可以借這個機會,讓孩子們擁有可以幫助別人的本領。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他們去學一個東西的動機,源自於要實現自我價值。

世界上所有的超級英雄或是超級牛人,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別人。一個人的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如果從這個角度說,就可以讓孩子從我要考一個好分數,轉變為幫助更多的人。但要幫助更多人的前提是提高自己。

父母需要和孩子討論的三個問題

趁這個機會,建議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三個問題:

第一:我有什麼樣的能力、特點,能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幫助別人;

第二:幫助別人,可以從家庭成員開始,看一看家裡的人都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第三:在未來孩子渴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

並不是所有的老奶奶都是為了碰瓷而假裝摔倒,我們不能因為一起個例,就扼殺掉孩子心中善良地生長,為了讓孩子以後的環境更加地美好,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成為善良人中的一個,這個社會依舊需要雷鋒精神!

我們總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度別人,卻忽略了有些發自內心的善良。它就像陽光,哪裡有裂縫,哪裡有缺口,哪裡就有光芒和溫暖。

如果孩子問你要不要扶起摔倒的老奶奶,你就這樣回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