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批判親子園的老師和利益方,誰來幫助受傷的孩子們?

近日,最讓人感到氣憤的事莫過於攜程親子園事件,涉事老師的行徑令所有人都憤恨不已。一瞬間社會上所有焦點都聚焦於涉事老師如何處置,攜程、婦聯這些相關利益方在其中的責任論斷。

都在批判親子園的老師和利益方,誰來幫助受傷的孩子們?

看到視頻的那一刻,作為一個母親,那種憤怒和心痛難以言表,相信每個做父母的人都能有此共鳴,然而在所有人口誅筆伐、唾沫橫飛地要求嚴懲當事老師的同時,我更關注的是那些經歷這一切不幸的孩子們,她們現在已迴歸到安全的家中,有父母親人們的陪伴,然而心理創傷非一朝一夕就能恢復,孩子的父母要格外注意。

注意觀察孩子狀態

攜程親子園接納的都是正式入幼兒園前的孩子,也就是說年齡普遍小於3歲。要知道孩子3歲以內是發展核心人格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受到的所有創傷都會給孩子心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是終身性的。不管怎樣,不幸的事件已然發生,除了維權,父母們更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態,如果孩子持續哭鬧、沉默、退縮,表現出更加膽小、畏懼,睡眠不安、大小便規律有退行表現等不同往常的行為表現,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心理門診做個診斷,才能儘早有針對性的介入心理疏導和干預(建議去之前先安撫好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同尋常,好像出了很大問題)。診斷結果應儘量避開孩子公佈,別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都在批判親子園的老師和利益方,誰來幫助受傷的孩子們?

遠離傷害源

網上看到信息已經有個2歲的寶寶確診為應激障礙,不知其他孩子有沒有同類情況,但對於創傷性事件,首先要保證孩子及時的遠離傷害源,避免進一步加劇孩子的不良心理反應和異常行為表現。

都在批判親子園的老師和利益方,誰來幫助受傷的孩子們?

安全陪伴,淡化創傷性事件

3歲以內的孩子表達並不清晰,難以通過告知父母讓自己及時脫離魔手,相信親子園的幼童們都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因此對於孩子來說,託兒所或者幼兒園、保育阿姨可能都會被體會為一種不安全的對象。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耐心,重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需要尤為注意以下幾點:

  1. 創傷性事件淡化處理。孩子所經歷的自然不能不理,但不能反覆讓孩子回憶受欺負的場景和細節,特別是拉著孩子到處哭訴、打鬧,這可能會造成對孩子的二次傷害,同時,作為父母本身也不要表現得過於緊張不安、焦慮,這同

    樣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經歷了非常不好的負性事件,讓孩子處於一種緊張的心理狀態。

  2. 合理化解釋。孩子的經歷,近期不適宜再次尋找另一家託兒所入園,勢必需要在家與親人相處一段時間,對此父母也不必刻意迴避,可以在孩子沒有哭鬧,可以確保孩子聽得進家長談話的狀態下,用適度的語氣告訴孩子一些安全感的事實,例如“某某老師已經離開託兒所,再也不會回來了”,“老師們要幫忙處理某某老師離開後留下的事情,所以沒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們,咱們會在家一段時間,不用去託兒所了喲”等等。這樣的表達一方面會讓孩子知道傷害他們的壞老師已經被“清理”掉了,他們是安全的,另外,除了“不好”的老師,仍有好老師需要正常工作,避免以後面對老師會出現泛化的不良反應。同時,對近期不去託兒所的安排,給孩子做個正式交代,這樣孩子因為心裡有底不會感到不尋常帶來的緊張感。

  3. 慢慢引導多跟小朋友和他人接觸,重建安全感。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孩子情緒會慢慢平靜下來,父母不能因此事件產生過度保護的行為,還是要從父母在場的情況下,讓孩子去接觸其他同齡孩子,以及公眾場所,慢慢過度到父母可以短暫離開一會兒,孩子可以忍受父母暫時的離開。這樣慢慢重塑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安全感。

  4. 迴歸幼兒園系統。雖然上一個託兒所不是個安全所在,但孩子終歸要回到幼兒園、學校這些離開父母,由監管老師負責跟進的社會體系裡,通過前面的幾個環節的調整,相信孩子會慢慢淡化創傷,重新接納社交系統。如果孩子表現的較為害怕,父母可以考慮逐步方式,比如先從半天班開始,等孩子覺得安全和適應後,再延長為全天班。因為孩子個體差異較大,在創傷事件中表現程度也不同,還要父母結合實際情況來處理。

關注父母自身的心理創傷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對於孩子遭受的一切,那些幼童的父母最為自責,伴隨著該事件的曝光,父母們同樣產生了不良的心理反應,甚至是創傷,有父母喊著是自己將孩子送到了禽獸手裡,這既是對禽獸老師的控訴也是對自己的指責。這樣的心理狀態,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即便是極力壓抑,相信孩子也能在潛意識中體會到,不利於孩子的康復。因此,建議父母不妨也考慮做做心理減壓或心理諮詢,疏導下自己的心理創傷,這更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康復。

發生這樣的事件是悲哀而令人心痛的,攜程親子園事件已不是第一例,希望所有父母能在挑選好託兒所、幼兒園,做好維權工作的同時,多給予孩子們更多關注和耐心,給他們時間慢慢調整和疏導,不能忽視,更急不得。

都在批判親子園的老師和利益方,誰來幫助受傷的孩子們?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如果您有什麼困擾,歡迎關注我的qq:25088463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