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項羽巨鹿之戰?

月夜醉聽風


關於如何評價項羽鉅鹿之戰,有不少文章談到了這個問題。本文也試著談一談,供大家參考,如有不當,歡迎批評指正。

作戰經過:

公元前207年12月,秦將章邯從鉅鹿南棘原修築甬道與漳河相接,給秦將王離軍運送糧草。王離軍兵多糧足,於是急攻鉅鹿。鉅鹿城中趙軍糧盡、兵少,守將張耳求救於陳餘,陳餘怯戰,不敢進攻秦軍。此時,齊國的部隊、燕國的部隊、張敖率領在代郡招募的士兵萬餘人,也都趕來救援鉅鹿,並配置在陳餘部隊的附近。這些部隊懼怕秦軍,無一敢出營作戰。

項羽和宋義奉楚懷王之命率軍前來解鉅鹿之圍,宋義遲滯不前,項羽便殺了宋義。親自率領楚軍馳援鉅鹿。項羽派當陽君、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切斷秦軍運糧的甬道,王離軍隊開始缺糧。但鉅鹿之危並未解除。陳餘再次請求項羽出兵救援。於是項羽率軍渡過漳河,鑿沉船隻,砸破鍋盆,燒燬營舍,帶上只夠三天的乾糧,以示與秦軍決一死戰。楚軍到達戰場後,迅速地包圍了王離軍。經過九次血戰,大敗秦軍。秦將章邯退走,諸侯軍這時才敢出營追擊秦軍,殺死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自焚而死。經過這一戰,消滅了秦軍主力,威服了諸侯軍,項羽成為諸候上將軍,統一指揮所有部隊。

簡約評價:

一、項羽鉅鹿之戰全面擊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隊,扭轉了整個戰爭形勢,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

二、戰後諸侯臣服項羽,項羽由此成為反秦軍隊的當然領袖。

三、作戰指揮上項羽首先派部隊切斷秦軍糧道,直擊要害,秦軍糧少,軍心動搖,使秦軍由強變弱,這是項羽擊敗秦軍的關鍵所在。

四、戰鬥中,項羽軍士氣高昂,不畏強敵,敢打必勝,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以一當十,以命相搏。奪取勝利的決心十分堅決,奪取勝利的信心己然成為將軍和士兵奮勇殺敵的戰鬥意志。這是楚軍戰勝秦軍的重要因素。

五、項羽鉅鹿之戰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影響深遠。


王寶山10


項羽最輝煌的戰役就是鉅鹿之戰,既起帳中斬宋義頭的果敢就是為了鉅鹿之戰,司馬遷老先生在傳寫《項羽本紀》至鉅鹿之戰中用他那沉雄之筆濃重的描寫了這次輝煌的決戰: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

至此一戰項羽的光輝形象在諸侯中頂天立地的確立起來,入轅門諸侯莫敢仰視,各路諸侯皆隸屬於項羽。鉅鹿之戰為徹底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礎,也敲響了秦滅亡的喪鐘 。項羽的功績就在於滅秦的鉅鹿之戰,近古以來未尚有也!這就是項羽,也是鉅鹿之戰。


楊柳青青春之聲


項羽破釜沉舟一舉消滅了王離的十萬大軍,而近在咫尺的章邯竟然無動於衷任由王離部被項羽消滅,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我認為章邯與王離有矛盾才不救援。首先攻打趙軍的是章邯,章邯在定陶打敗項梁的部隊他認為項梁已死楚地餘眾不足為慮,便渡河北攻打趙地,大破趙軍。趙王歇與張耳因此逃進了鉅鹿北邊。這種情況下,趙軍殘餘對章邯來說無疑是一塊就要到嘴的肥肉,正因為王離爭功行為令章邯心生不滿。最後王離兵敗章邯怕回去沒辦法給趙高交代,選擇投降項羽,項羽卻背信棄義坑殺了這二十萬人。章邯率領的是由驪山刑徒臨時組成部隊。這二十萬由亡命之徒組成的軍隊打敗過周文的數十萬大軍,打敗過田臧,陳勝,魏咎,田儋,項梁。秦軍真正的主力軍30萬在北方駐守長城,50萬在南方百越。只能說是項羽運氣好僥倖勝了。


早安林莊


項羽被人稱為西楚霸王,他一生中征戰無數,而號稱力可舉鼎、有萬夫不當之勇的項羽一生中最為輝煌的便是鉅鹿之戰,此戰讓項羽可謂是名揚天下,奠定了他在諸多起義軍中首領的地位,也讓秦朝徹底的失去了希望。

在秦末大起義中,項羽和秦軍大將章邯率領的四十萬軍隊在鉅鹿展開了最後的較量,而項羽破釜沉舟,最後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一時成為聞名天下的豪傑。

而我認為,項羽雖然在鉅鹿之戰中揚名立萬,但是這也讓他產生了驕傲,而他最後的失敗,在與劉邦的爭鬥中丟失了皇帝位,可以說很大的根源就來自他的不可一世。

但是無論怎樣,項羽做為一名完美的英雄,他的英雄氣概,我們應該去尊敬這位霸王。


筆下發白


鉅鹿之戰前章邯所率領的秦軍攻城略地,把趙王圍困在鉅鹿。而各國所派援軍雖然到達了鉅鹿卻畏懼秦軍驍勇不敢上前。章邯眼看就要把垂死的秦朝拉回來。

項羽殺死逡巡不前的楚軍統帥宋義,最終率領楚軍破釜沉舟,和章邯率領的秦軍決一死戰,最後取得了勝利,秦軍也基本宣告徹底失敗!所以鉅鹿之戰是秦朝最終走向滅亡的最重要一戰,而霸王項羽也從此戰中名震天下,為他接下來登上霸主之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