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讀書做筆記的學習習慣

有的孩子喜歡讀小說、中外名著,幾十部地讀,但別人問他這些書主要觀點好在哪裡,差在何處,他卻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努力搜索,感覺如枯腸。這樣讀書,自己的腦子只起了一個漏斗的作用,讀得再多也只是過了一遍,沒留下什麼東西。

培養孩子讀書做筆記的學習習慣

要把讀過的書變成自己的東西,就得學會做讀書筆記。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富蘭克林說過,讀書之時,宜備筆記與小冊子,遇新奇有用之典故詞句,即用簡短之語摘抄在上面。這個辦法有三點好處:一番手抄,凝神酌句,記憶更牢;日後行為演說,可以引用;即使沒有實在效用,也可增加社交趣味。

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和摘錄了1500多本書,共作了65本筆記,僅經濟問題的摘要和批註就有800多頁。他對當時70位經濟學家的著作,幾乎都作了詳細的摘要,他讀書時,常常摺疊書角,畫線,用鉛筆在頁邊空白處畫滿記號。他用畫橫線的方法,能夠非常容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方。

培養孩子讀書做筆記的學習習慣

清代傑出的文學家蒲松齡快到40歲了,才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因家境貧困,沒有書就借書,借到的好書,他就抄下來,反覆讀。他認真聽,認真記錄民間流傳的怪聞異說,積累了大量筆記資料。經過20多年的蒐集、整理、加工,反覆修改,直到70多歲,才寫成了《聊齋志異》這部傑作,蜚聲國內文壇,遠播海外許多國家。

培養孩子讀書做筆記的學習習慣

那麼,具體來說,父母該怎樣引導孩子做讀書筆記呢?一般來說,讀書筆記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1)原書空白記如果書是自己的,看到重要的地方,或者自己體會深刻的地方,隨時隨手在書頁空白處記上要點,加上批註,寫上感想。

(2)畫符號這是一種比較簡單、容易的筆記,通用的符號有畫線(直線、雙線、曲線和不同顏色的線)、圓圈、雙圄、交叉、箭頭、方框、三角形。還有著重號、問號、歎號等。每種符號可按自己的習慣、愛好,分別代表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3)摘錄把書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或重要的地方,諸如論點、結論等摘錄下來。

(4)全抄將原文一字不落地抄下來,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從10歲起就跟祖父讀《資治通鑑》。此書300多萬字,他不但讀完此書,瞭解了書中的意思,而且把全書重抄了一遍。

(5)列提綱根據文章每章節每段的內容,按照它的前後次序,列出一個大綱,它能幫助我們增強篩選知識、把握重點的能力。

(6)剪貼把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從報紙雜誌上剪下來貼在本子上,這也是一種讀書筆記,可根據需要進行分類張貼。科普作家葉永烈說:

我訂有許多報刊,養成了剪報的習慣,即把報紙雜誌上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剪下來,分類貼在筆記本上。我的剪報有20多類。例如,我寫一篇以熊貓為題材的中篇科普幻想小說……就剪了幾十篇美於熊貓的資料。

(7)做卡片把自己所需要的內容記在卡片上,它是積累知識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積累多了,歸納分類,綜合利用。也有的把摘錄的內容記在隨身攜帶的紙條上,這種辦法適用於旅行途中看書、看資料等。

(8)札記讀了一些書籍後,寫下它的要點、體會、心得、感受和疑問,稱為札記,其形式靈活,內容多樣,可長可短。如列寧的《哲學筆記》,清朝學者顧炎武的《日知錄》等,以及報刊的書評、讀後感,均屬於這一類。

另外,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習慣,還可寫心得筆記、專題筆記、綜合筆記、索引筆記、圖表筆記。還可以寫以考證、議論、記事為中心的筆記。

以上這些筆記形式,各有各的長處,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寫讀書筆記會有一個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比較熟練的過程,剛開始寫,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簡單地寫,養成習慣,讀書效率會越來越高,書才容易變成營養被吸收,變成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