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變浪費時間爲珍惜時間

以身作則,變浪費時間為珍惜時間

每個孩子都可能貪玩,要使孩子懂得珍惜時間,除了正確的教育方法之外,父母本身以身作則也非常重要。

王彥上五年級了,學習成績並不十分出色。媽媽認為她學習不好的原因是幹什麼事總是磨蹭,該急的時候也不急,起床浪費時間,寫作業半小時能完成的,她能拖延兩個小時,媽媽為此說過王彥,要她珍惜時間。王彥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媽媽為此也很煩惱。

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變浪費時間為珍惜時間

時間意味著什麼?這些年來流行的說法是“時間就是金錢”.事實上,在時間和金錢之間,還有效率和財富。也就是說,爭分奪秒--提高效率--創造更多的財富才是現代人的時間觀念。時間比錢還要珍貴,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歷史上許多偉人、名人視時間為生命,對時間無比珍惜,他們的成功是他們做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有緊迫感,誰珍惜時間,誰勤奮,誰就可以得到時間老人的獎賞。這個道理並不深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珍惜時間,父母要以身作則。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個勤快的人,生活節奏快而不亂,自然會影響孩子。反之,如果父母整日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孩子自會有意無意地效仿,久而久之,其危害可想而知。孩子只有意識到這種危害性以後,才能珍惜時間,那就要走一段彎路。

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變浪費時間為珍惜時間

時間是悄無聲息流逝的。在每一段時間裡,孩子所做的事情並不都是有意義的,有些甚至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浪費時間,是孩子們的大敵。許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時間與父母對孩子的習慣有很大關係。如有的孩子愛睡懶覺,每天早上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叫,直耗到不起床上學就會遲到的時候,孩子才匆忙起來;父母還得給孩子穿衣服,收拾書包,疊被子。這樣做不但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也助長了孩子依賴父母的習慣。在處理這類問題上,不妨讓孩子嚐嚐自己耽誤時間的苦果,有些孩子也會從中吸取教訓,以後會逐漸養成按時起床的習慣。

當然採取這種以自然後果懲罰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實際承受能力把握時機,靈活運用。

幫助孩子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父母從以下幾點做起。

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變浪費時間為珍惜時間

(1)讓孩子集中精力做事一旦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就不會出現手忙腳亂、被動應付的局面,反而會覺得時間比較充裕。對孩子來說,做作業集中精力,很快做完,與拖拖拉拉,總也做不完比較,前者反而可以騰出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或玩耍,或遊戲,或看電視,或讀課外書。

(2)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是一個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但並不意味著全部。尤其是對孩子而言,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多方面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歲月中,最瞭解也最熟悉自己的孩子,同時,父母有意無意在孩子面前所表露出的一舉一動,都對形成孩子的一些習慣性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於一些父母的疏忽,總認為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對孩子做事少聞少問,少導少管,對孩子正確的行為缺乏鼓勵強化,錯誤的行為沒有堅決剎住,久而久之,使問題變得愈為突出,好習慣沒有養成,卻養成了許多壞習慣。

(3)培養孩子的勤奮精神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一天都是24小時。對待時間的態度不同,時間貢獻的效益可就大相徑庭了。魯迅先生認為天才就是勤奮,他自己的成功,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學習和工作上罷了。魯迅先生對時間的比喻,道出了生命的真諦,一個“擠”字道出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若一輩子總是悠悠晃晃,無所作為,生命還有什麼價值可言!

若對時間沒有“擠”的精神,想成就一番事業,豈不是懶漢做美夢--空想一場而已。

(4)培養孩子善於抓緊時間為了不浪費時間,一切生活與學習用品,擺放要有序,要有定規。若擺得雜亂無章,常常為找東西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要從小養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的習慣,督促孩子把應該做的功課按時完成,不要隨意將任務推延。切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拖拉作風。在養成按時完成任務這個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要耐心細緻地說服幫助,不可性急、焦躁,更不可採取粗暴強制的辦法。在督促孩子完成他自己排定的任務時,要著眼於時間觀念的培養,而不僅僅是應付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