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賣貨的終將活不過賣文化的

老張發現,現在公司又出現一個新現象:晚上加班的小朋友紛紛都吃起了泡麵,說這是中了[回憶的毒]。聞著這滿屋子的面香,不禁感慨:這可不是康師傅的泡麵文化的洗腦嘛。

死賣貨的終將活不過賣文化的

說到文化,除了泡麵屆的康師傅,在食品行業,把產品做成文化的還有幾個品牌,一是老乾媽的醬,二海底撈的湯。我們可以對比得出,這三個品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講故事,有文化。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的一生,從小山區到走向世界,造就了老乾媽品牌的獨特魅力;海底撈的湯最近因為抖音吃法火了一把;康師傅則是因為品種豐富,其中一款紅燒牛肉麵甚至成為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死賣貨的終將活不過賣文化的

強大的品牌也不是依附某個產品,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各自獨特的文化。

快車道之前給廣州酒家做中秋策略:當時月餅門派眾多,市場競爭激烈,廣酒的月餅連續幾年銷量停滯不前。快車道立足廣式月餅這一品類,強化廣酒的廣式基因及它的廣式月餅老大哥的地位。這一策略方向的調整,讓廣酒從簡單的賣月餅到賣廣式月餅,喚起消費者對於廣式月餅文化的感知,一下子銷量暴增,超過預期,也為後面廣州酒家的上市埋好了種子。

還有老張平時說的最多的一個客戶:維吉達尼。這個堅持只為消費者帶來良心農產品的企業,其實也是憑產品背後的故事、文化收穫讚譽及銷量。

用戶在變,市場在變,只會單純賣產品的終究會敗給賣文化、賣價值的。

-------------------------------------

*快車道·張勁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