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寶不想去幼兒園,說小朋友罵他憨子,媽媽:對不起,是我錯了

同學小紹的大寶是個唐氏寶寶,身邊的很多人都知道她家大寶的情況。小紹說,她不想讓兒子從小就面對這麼尷尬的身份,所以,從小,她把大寶當成正常孩子一樣養。比如,學特長,外出遊玩,不去特殊學校等等。兒子5歲了,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小紹每天接兒子時都感覺怪怪的,兒子很不開心,像是經歷了一場磨難。六一假期結束後,兒子突然對小紹說: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了,小朋友們不光打我,還罵我憨子。聽到兒子第一次說全整句話,居然是一句發自內心的闡述。小紹心裡很不是滋味,她知道,都是自己害了兒子,如果當初不堅持把兒子生下來,聽醫生的建議打掉,或許兒子就不會受這樣的嘲諷了。幼兒園只是兒子經歷的第一個階段,將來還要面臨小學,初中高中以及社會等等,儘管對兒子讀書沒有抱太大希望,可是,她依然希望兒子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樣,享受童年,享受知識,享受快樂。看著兒子孤獨的背影,小紹內心倍受煎熬,不停的責怪自己,抱著唐氏寶寶嘮叨著:對不起,是我錯了,我不該把你生下來。

小紹兒子的經歷,讓我想起了兒時的一件事,當時,正讀小學,我們班裡也有一個唐氏兒童。那時候不懂得什麼是唐氏兒童,只知道她傻傻的,而且同學們誰都不肯理會她,欺負她的更是數不勝數。包括我們的老師都不肯管她,成績不好,穿衣邋遢,自尊心又強,單就一年級她就讀了三年。最後,老師乾脆放棄她了,把她當成個旁聽生。小學沒讀完她就回家了。

上學時沒想那麼多,只覺得她和我們不一樣。現在想來,如果有特殊學校,還是想辦法去送那裡吧,畢竟,沒有嘲諷,沒有排斥,孩子的內心會好受些。家長也不用每天因為孩子被嘲諷而提心吊膽的。在同等的環境下,多教育,讓孩子學會自理,學會解決問題,凡事不去依賴別人,慢慢地,他們會和正常孩子一樣,懂得生活,只是,需要父母勞心勞神。

唐寶寶不想去幼兒園,說小朋友罵他憨子,媽媽:對不起,是我錯了

小時候很多孩子都不懂事,都會把班裡傻傻的小夥伴當成欺負的對象。雖然有些小朋友沒欺負過,但是,心裡還是對這樣的孩子另眼相看,就算跟他們玩,也抱著一種施捨的態度。如果唐氏寶寶的父母不想太多孩子另眼看待自家寶寶,可以多和別的寶寶打交道,主動對那些喜歡欺負唐寶寶的孩子們視好,孩子們的心是單純的,不然也不會明目張膽的欺負唐寶寶了。如果媽媽們以身作則,多接觸那些看上去壞壞的孩子們,一來二去,他們就會成為唐寶寶的朋友了。

唐寶寶不想去幼兒園,說小朋友罵他憨子,媽媽:對不起,是我錯了

曾經有一個報道,報道過一個關於唐氏兒獲得碩士學位的新聞:

巴勃羅·皮內達(Pablo Pineda)已成為西班牙人人熟悉的一張臉。這不僅是因為他是第一個獲得大專以上學歷的唐氏綜合徵患者,他還在電影“我也是”中擔任了主角。電影描述一個患有唐氏綜合徵的社工是如何愛上他的女同事的。 今年37歲的皮內達已經是教育學碩士,而且考完四門學科之後又將獲得碩士後學位。他今後有什麼打算?他想要一張駕照。在BBC採訪中,他說:“我要一張駕照,因為我從沒見過開著車的唐氏綜合徵患者。對我來講,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並且會使我更加獨立” 患有唐氏綜合徵的年輕一代打破陳規,證明了在身體和智力發育上異於常人的那些遺傳綜合徵患者在學識、個人生活以及事業上都能取得優異成績。 卡倫·加夫尼(Karen Gaffney)是一位美國教育學碩士,也是第一個橫渡長達14多公里的美國大浩湖的唐氏綜合徵患者。綾·巖本(Aya Iwamoto)是一個日本的英文文學專業畢業生。他們都是成功例子。 皮內達認為不存在所謂的弱能人士。事實上,他們是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社會應該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唐氏綜合徵患者不應該被當做小孩看待,應該從小培養他們的能力,促使他們獨立。

唐寶寶不想去幼兒園,說小朋友罵他憨子,媽媽:對不起,是我錯了

也就是說,既然改變不了唐寶寶的現狀,那就改變他的未來,讓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 過著與眾不同的生活,讓唐寶寶有了自信,有了特長,別人就沒資格取笑了!

當然,說一千到一萬,孕媽們在懷孕期間,一定要做唐氏篩查 ,如果已經確認是唐寶寶,那麼就不要死心眼的堅持生下來了。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你覺得是在給孩子一條命,可是,孩子越大,自尊心越強,越覺得自己就是個與眾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