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您知道孩子們最討厭你們哪些行爲嗎?

朋友素素的女兒13歲了,看上去乖巧可愛,人長的也漂亮。身邊的朋友都喜歡這個乖乖女,從小看著長大的女孩,突然間出挑成大姑娘了,自然欣喜萬分。

可是,素素並不開心,每天,看她抑鬱寡歡的樣子,著實令人心疼,幾次本以為是和老公鬧彆扭了,不過,見她和老公的恩愛模樣,真的看不出是在作秀。

直到一天,素素實在忍不住告訴我:你們的乾女兒,越來越討厭我了,我進她的屋子都要把我趕出來,作業不讓我檢查,多說一句話都煩我。你說,我養她這麼大,怎麼養出個白眼狼?

看著素素怒不可遏的樣子,的確很心疼。如果是以前,我會告訴她,孩子是叛逆期,你要學會方法。可是,太多相同的案例,不得不讓家長們反思,到底自己哪裡出了差錯?

媽媽們,您知道孩子們最討厭你們哪些行為嗎?

1

一個月前,傑子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傑子哭的撕心裂肺,動員親戚朋友,學校老師同學幫忙尋找,毫無結果。

一週過去了,包括傑子老公在內的所有人都認為沒有再尋找的必要了,畢竟,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猶如大海撈針一樣,縱使網絡再發達,孩子不露面,也是惘然。

傑子眼淚都要哭幹了,卻無濟於事,每天眼巴巴看著尋人啟事上女兒的照片,不知如何是好。

第七天夜晚,傑子睡不著覺,想想女兒離家前,這個時間她還在練琴,還在畫畫,還在做難題。傑子猛然翻悟。連夜寫了一篇長文。

文章大意是這樣的:

女兒,你剛出生時,媽媽連抱你的勇氣都沒有,生怕一不小心把你傷到,可是,看著你可愛的模樣,真的特別想親親你,抱抱你。

你奶奶把你遞給我,並且告訴我怎麼抱你才不會傷到你時,我拿著你的包被,實驗了好多次,才鼓足勇氣去抱你。

可是,媽媽該死,媽媽第一次抱你時,竟然忘記摘掉戒指,一不小心把你嬌嫩的小臉劃破,血液就這樣留在媽媽的戒指上。

女兒,你知道嗎?那一刻,媽媽恨死自己了,為什麼那麼粗心大意?為什麼不把戒指摘下來?

可是,你卻沒有因為媽媽把你的小臉劃破而大哭,相反,兩隻眼睛登著媽媽,彷彿在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哭呀?我不是好好的嗎?

從那次開始,媽媽卸掉所有首飾,媽媽開始用清水洗臉,不用任何化學成分的用品。媽媽生怕那些東西會傷害到你。

直到你上小學,媽媽才恢復正常。

媽媽們,您知道孩子們最討厭你們哪些行為嗎?

你上小學了,不捨得媽媽,不願意上學。眼看著其他同學都進教室了,你卻粘著媽媽不肯進校門。看著你臉上的淚花,媽媽多想把你抱回家,不去上學啊?

可是,媽媽知道,不能這麼做,畢竟,你不能永遠待在媽媽身邊,你要學會適應集體生活,要學會生活,這才是個開始。

媽媽狠心把你丟進教室就走了,你的哭聲沒有感動媽媽,媽媽沒有像幼兒園時那麼放縱你,也沒有跟老師交代要照顧你。因為,你已經是小學生了。

過了一週,你不再哭了,習慣了和小朋友玩耍的日子,也習慣了每天放學回家跟媽媽分享快樂的生活。那一刻,你知道媽媽有多開心嗎?我的女兒終於長大了。

你說學校有男同學欺負你,你說你又多了幾個好朋友,你說欺負你的那個男同學再也不敢欺負你了,你說他們都成了了好朋友。

你天真的話裡,讓我看到了你的善良,媽媽為你高興。

直到老師第一次找家長,告訴媽媽,你的字跡不公正,上課總走神,數學成績差。媽媽知道,媽媽太重視你的快樂了,從沒考慮過你去學校是要學習的啊。

那天,媽媽沒有批評你,也沒打你。媽媽告訴你,從此刻開始,你要知道,學習對你意味著什麼,不學習對你以後又會怎麼樣?

你懵懂地看著我,衝我點點頭。

從那天開始,媽媽開始爪學習,開始抓習慣,開始逼你努力學習。

當你成績上升時,媽媽替你開心,當你成績下降時,媽媽幫你找原因。當然,媽媽免不了嘮叨,一次又一次的嘮叨讓你越來越討厭媽媽。

那個原來每天粘著媽媽,不肯一個人睡覺的女兒消失了,瞬間變成獨立的大姑娘了。那個有什麼事都要問媽媽的小女孩消失了,媽媽只要多講一句話,都會被你否定,趕走。

媽媽知道,是媽媽的嘮叨和逼迫把我的女兒逼走了。

女兒,你才剛剛上初中,還有大好前程,不能因為媽媽的嘮叨就丟掉自己的前程。如果你不喜歡媽媽,媽媽可以離開,由你爸爸照顧你。只要你平安無事,回到這個家,媽媽可以離開。媽媽不想你有事,也不想你討厭媽媽。媽媽知道,嘮叨的毛病恐怕改不了了,因為媽媽擔心你,媽媽怕你想的事情不周到。

所以,女兒,如果你覺得媽媽是多餘的,媽媽只想見你一面在離開,如果你能看到,希望你能回家,那個你討厭的媽媽見到你平安她會離開!

媽媽們,您知道孩子們最討厭你們哪些行為嗎?

2

傑子的信很長,講述了這些年她和女兒的過往,有對女兒的愛,有女兒對自己的討厭。傑子班著檢討的信念,希望女兒出現,哪怕見一眼,只要女兒平安,她就知足了!

寫封信被親朋轉發,最終落單女兒眼中時,是第二天下午。女兒憔悴的面容出現在傑子面前時,傑子雙膝跪地,懇求女兒留下,她向女兒承諾,不會再嘮叨,不會再逼迫。如果女兒不喜歡,她可以離開!

女兒幫傑子擦掉眼淚,告訴傑子:媽媽,給我一些空間,您說的,我會禁忌滿足。但是,我需要個人空間,需要獨立思考。不想所有的事情都由您把控。

皆大歡喜收場,傑子答應女兒的要求,但也提出自己的想法。母女倆總算和諧了!

素素的遭遇,和傑子大同小異,孩子慢慢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唯命是從的小人兒了,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空間,不再希望父母替自己坐決定了。但是,父母眼中,他們依然是孩子,依然是那個需要呵護,需要關心的雛鳥。

父母堅持固有的思維和做法,孩子們越來越大,越來越反感爸媽把自己當成孩子。就這樣父母和孩子越走越遠。

其實,給孩子一點自己的空間,讓他們獨立思考行事,未嘗不是件好事。畢竟,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早一天獨立,對父母,對孩子們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