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兼職「微商」 忙吆喝只爲「富民」 「第一書記」賣米記

  55歲的景寧畲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梅夢林,從去年開始,突然做起了“微商”。他的朋友圈裡開始不再消停,賣上了各種農副產品,有許多朋友都好奇地問他,“老梅,怎麼都一把年紀了,還開始創業了?”

  梅夢林確實開始創業了,只是這一次,他是作為景寧縣鸕鷀鄉坳根村的“第一書記”,帶領著全村百姓一起創業。

  坳根村海拔800米左右,共有91戶286人,常住人口只有10餘人,95%的人口外出務工經商,村民的經濟收入來源以毛竹、家禽養殖、勞務輸出為主,是典型的“落後村”,村集體經濟一直在“返薄”邊緣,2017年滿打滿算村集體經濟總收入才勉強達到10萬元。

  2017年10月,組織把梅夢林派到了坳根村擔任“第一書記”,希望他能帶領大夥一起脫貧致富,把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

  還有幾年就能退休的梅夢林,沒有推託。他二話沒說,走馬上任。

  到了村裡,他多次實地考察調研,對村內可盤活資源來了一個大摸底。這一走,他驚奇地發現,村子裡還真藏著寶貝——坳根村種植的10餘畝水稻種植在海拔900餘米的高山上,生長過程中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是真正的有機綠色農產品。

  可是,留在村裡的人多是老弱病殘,守著這麼好的東西,卻一直沒能把它吆喝出去,也找不到好銷路,以至於好產品只賣了一個“白菜價”。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定要想辦法把好產品賣出好價格。”梅夢林書記坐不住了,他開始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宣傳、好友傳播等途徑,多方奔走、四處吆喝,實行稻米“私人訂製”的銷售路線。

  坳根村的有機稻米吸引了大家的關注,紛紛前來諮詢,梅夢林也不厭其煩,給客戶介紹稻米的優良品質,甚至還多次帶著有訂購意向的客戶到坳根村走走轉轉,讓大家切身感受這裡的良好生態和優良食材。

  這麼一來一回,梅夢林不僅把村裡的有機稻米以20元一斤的價格賣到“脫銷”,還打開了村裡筍乾、高山蔬菜等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途徑,為坳根村村集體經濟帶來了經營性收益6萬餘元,成為了多年來村裡的第一筆經營性收入。

  “自檢察院梅夢林同志到我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身先士卒,帶著大家先前走,打破了原先死氣沉沉的局面,也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長效增收。”在坳根村村委主任劉傳華眼中,梅夢林是個有情懷的、真正的實幹家。

  眼下,梅夢林正帶領著村“兩委”班子打著“消薄”的組合拳,他們成功開墾出荒田20畝,種植覆盆子,由於效益可觀,還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以達到增產增收。

  在梅夢林的帶領下,坳根村的“消薄”任務,水到渠成。他也成為了景寧53名下沉基層的“第一書記”的縮影,在他們的帶領下,景寧也正在朝著全面完成消薄“雙百任務”的目標,快速前進。(記者 姚馳 通訊員 胡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