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希德臭鼬工廠:專業黑科技生產車間


臭鼬工廠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先進開發項目的官方別名,1943年6月17日洛克希德獲得了陸航研製美國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XP-80的合同。為了滿足進度要求,洛克希德總工“凱利”約翰遜在加州B-1工廠風洞旁的臨時建築內組織了一隊工程師,在完全保密的情況下以破紀錄的時間完成了XP-80的設計

因這裡址毗鄰一家散發著惡臭的塑料廠,員工不得不著民防用防毒面具來上班,工程師Irving Culver對勞動環境表示不滿,而將自己小組起了“臭鼬工廠”的諢名,由此流傳下來

除了P-80和F-104這些航空史上的經典機型外,臭鼬工廠還開創了隱身戰鬥機時代。洛克希德在70年代把隱身技術推向一個更高高度,該公司把計算雷達反射的晦澀數學公式和計算機相結合,設計了一款被稱為“回聲”的計算機程序,能夠準確計算出一個多面體物體的雷達截面積。洛克希德在為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就用“回聲”軟件設計出了“擁藍”


“擁藍”整個飛機的樣子就像用紙折出來的,稜是稜,角是角的。這架飛機的確能飛,隱身性能還不錯,但飛行操控還是不好,被形容為“會飛的豬”

YO-3偵察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在1969年研製的一種單發螺旋槳飛機。越南戰爭期間主要用於戰場監視。該機設計目的是在夜間低空飛行時儘可能保持安靜,搜索叢林下方北越軍隊的活動蹤跡,主要針對胡志明小道

雖然U-2偵察機秘密設計和研製於六十年前,但直到今日仍是美國空軍最重要的偵察機,其生產線先後兩次重開,原定的後繼機SR-71“黑鳥”也早已退役。2014年五角大樓曾計劃退役全部U-2戰略偵察機,使用全球鷹高空無人機取而代之,但這個計劃至今仍未實現

洛克希德U-2“蛟龍夫人”高空偵察機以其超長的機翼和惡劣的降落性能而聞名,似乎與上艦這種事風馬牛不相及。但在1964-1974年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卻對這種飛機進行了廣泛的上艦測試,甚至從航母上起飛對法國進行過一次偵察任務……

洛克希德A-12“牛車”是“臭鼬”工廠為美國中情局製造的一種單座偵察機,也是著名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的前身。A-12在1968年6月退役後,中情局把該機的秘密保守了40多年,直到2007年才正式解密。該機一度和SR-71並存服役

SR-71可被視為A-12的後繼型,這個“3馬赫偵察家族”屬於美國空軍而不是中情局。與A-12相比,SR-71是雙座,這種較重的飛機具有略微加大推力的發動機以及增強的傳感器套件,其中包括強大的地面測繪雷達,能夠穿透雲層收集目標的高分辨率雷達圖像

D-21是一種三馬赫無人偵察機,綽號“袖珍黑鳥”。D-21翼展5.80米,機長13.06米,機高2.14米;最大重量4990千克,採用RJ43-MA-11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最大速度3.35倍音速,續航距離5550千米。整個飛機從外型上看象是一臺A-12的發動機艙配上縮小的三角形機翼與垂直尾翼,一開始在A-12的機背上發射


據馬傑三將軍回憶錄記載,1971年美軍“高度3萬3,速度3千3”的最新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失控墜落在雲南西雙版納森林裡。由於熱帶雨林的緩衝作用,飛機殘骸保存相對完好,成為中國方面價值極高的戰利品。中國方面繳獲D-21殘骸後,多年對其進行保密,美國方面也未公開相關歷史,因此這段歷史近年來才真相大白

里根政府時期,海影號隱身試驗艦開始建造,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研發,目的是為了研製出一種使用新動力能源、具備隱形效果的海上作戰平臺,以期在與前蘇聯的大規模海上對抗中佔據優勢。該項目進行得極為隱秘,其隱身設計理念與F-117同源

臭鼬工廠設計的低音爆超音速客機,外形似“協和號”,但尺寸不到其一半,但依靠獨特的反V型尾以及機身前方鴨翼,可將音爆降到原來的百分之一

“鸕鷀”無人機是一種隱形、噴氣動力的無人駕駛飛機,可以裝備近程武器和偵察設備,由美國海軍的“俄亥俄”級核潛艇發射。“鸕鷀”潛射無人機機翼的形狀設計的像海鳥的翅膀,用鉸鏈與機身連接,長長的機翼“摺疊”起來後,飛機便可以藏身於導彈發射管裡

SR-72是臭鼬工廠研發的一種無人高超音速戰略偵察機,是SR-71的後繼機,最大速度可達六倍音速

渦輪基聯合循環發動機是SR-72的核心。TBCC發動機是指由燃氣渦輪發動機與其它類型發動機組合而成的動力裝置,是高超聲速飛行器實現自加速、帶動力水平著陸及重複使用的關鍵動力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