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布局火熱,傳統電器廠商有足夠的實力跟BAT競爭嗎?

【摘要】在互聯網企業也大量進軍智能家居的情況下,傳統廠商想要成為智能家居行業的主導者,它們有足夠的實力去跟BAT競爭嗎?智能家居掌控者究竟會是誰呢?

近日,新一代格力手機通過了工信部入網許可。格力做手機並非新鮮事,但是在目前全球手機市場銷量呈現下滑趨勢下,格力還去做手機是不是戰略失策呢?

其實,格力做手機,不僅僅是對手機市場感興趣,同時也透露了其對未來智能家居市場的野心。不僅的格力,包括美的、海爾、TCL在內的諸多傳統電器廠商都紛紛在智能家居佈局。

但是,國內BAT早就在智能領域布了生態局,就連華為、小米等除了發展核心產品手機之外,在智能家居產品線的佈局也是龐大,尤其是小米打造的智能家居生態鏈的發展模式已經在市場上有一些成就。

在互聯網企業也大量進軍智能家居的情況下,傳統廠商想要成為智能家居行業的主導者,它們有足夠的實力去跟BAT競爭嗎?智能家居掌控者究竟會是誰呢?

智能家居市場達千億規模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進步,在未來高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將是家居的理想狀態,這也讓智能家居市場前景巨大。

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測》指出,2017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840億美元,較2016年的720億美元增長16%。

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系統和服務的消費者支出總額將接近960億美元,並在預測期(2018年至202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0%,達到1550億美元。

智能家居佈局火熱,傳統電器廠商有足夠的實力跟BAT競爭嗎?

智能家居的熱潮如此高漲,家電產品作為面對消費者的終端環節的重要一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電器廠商自然早就開始有所行動了。以海爾、美的、長虹、TCL、格力為代表的電器廠商早就做起了智能事業。

為了在智能家居上鋪好路,一些電器廠商也開始嘗試做芯片、做手機了。之前就有董明珠高調對外稱格力將不惜投500億元進入芯片領域後,前段時間的康佳集團也宣稱,康佳集團將成立半導體科技事業部,正式進軍半導體產業。

可以看出它們都在智能家居的道路上制定好了發展策略,只是目前智能家居的應用還是在產品上,應用場景以及在用戶需求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對於電器廠商來說還是存有很大機遇的。

電器廠商跟BAT巨頭比實力懸殊太大並非對手

為了不失去智能家居的這個流量入口,電器廠商在智能家居上的佈局也還算全面,但是跟BAT巨頭相比,他們還是不夠實力去搶奪這個流量入口的。BAT巨頭們在智能領域上的佈局就不只是單方面的,而是從平臺、硬件一起入手打造一個生態平臺。

隨著國內互聯網的發展漸漸發展到一個瓶頸期,BAT巨頭們比拼進入了下半場,而這個賽場比的是精耕細作,如何利用好數據才是重點,因此人工智能成為了BAT的下個競爭目標,而他們早幾年就各自在這個領域布好了局。

人工智能的興起是大數據、雲計算科學進步的產物,也是人類對未來世界嚮往的必然。走在科技前沿的互聯網巨頭“BAT”自然也不會錯過機遇,其中百度佈局最早,阿里其次,騰訊最晚。

智能家居佈局火熱,傳統電器廠商有足夠的實力跟BAT競爭嗎?

要問現在目前BAT的競爭對手是誰,估計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它們的發展早已不是停留在某個層面,而是越過一個個邊界,從城市管理(智慧城市)到交通(自動駕駛)再到醫院(智慧醫療)。

BAT 的一系列舉措都改變了過去對於互聯網公司只專注線上資源的認知,它們現在都基於自己的優勢大力發展智能領域的戰略佈局。

它們除了在熱門領域積極佈局,投入的資金跟資源都是數一數二的,人才方面也是大力攬收。

BAT都在瘋狂地挖掘全球範圍內的人才,比如阿里巴巴內部曾有一個專門挖掘美國高校教授的小組,其目的是以各種利益誘惑,讓這些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者進入阿里巴巴體系,甚至加入阿里巴巴。

因此,對於BAT來說他們在智能領域的佈局是整個行業層面的,智能家居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在他們的戰略計劃裡也是重點佈局的。

電器廠商們想要在智能家居上有所發展情理之中,但是不論從技術、資源、實力方面來比較都是不佔優勢的。

與其去競爭智能家居的流量入口,還不如真正做好智能家居電器,以產品贏得消費者市場才能在智能家居領域站穩腳跟。

海外公司也充滿野心

當前智能家居雖說市場潛力巨大,但是在消費級市場卻沒有引來真正的火爆場面,原因還是在於BAT巨頭各自推出的平臺畫地為牢,都想成為這個行業的平臺掌控者,但現實情況卻是行業標準化未統一。

同時還不能像在電商領域實現對硬件產品與供應鏈掌控,智能電器無法實現在接口上互相聯通與兼容。

另一方面電器廠商很多隻是蹭這個熱點,所謂的智能電器技術含量並不高,導致產品無法真正吸引消費者。

BAT現在雖說在智能家居布好了局,但是還沒有哪方在這方面佔據了主導地位,國內智能家居平臺還處於比較混亂的局面,在它還沒有被瓜分的時候,其實海外公司也是充滿了野心。

最近谷歌就跟京東展開了合作,報道透露谷歌將藉助京東網上商城來售賣谷歌的消費級硬件,比如Home系列智能音箱,由此可見谷歌也覬覦中國智能家居的這個巨大市場。

海外谷歌、亞馬遜、蘋果都有智能家居平臺,尤其是蘋果的homekit為了進軍中國市場,簡化了它的認證流程、研發門檻、開發測試工具,降低了產品開發門檻,要求一降低就增長了近百款產品。

不得不說蘋果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市場渠道運作能力、供應鏈、品牌聲譽與產品認可度與市場接受度都有自身優勢,儘管BAT有本土優勢,但是蘋果近幾年在中國積累的優勢也愈發明顯,像iOS系統一樣佔據智能家居平臺的這個實力還是足夠的。當然到底誰能在智能家居市場上最終成功,關鍵還是要比拼技術實力、產業號召力和合作模式。

目前BAT實力還是具備,關鍵就看誰它的平臺能夠最終成為行業標準,誰才真正成為智能家居行業的主導者。

【鈦媒體作者介紹:小謙,互聯網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