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期的設計師該如何走出迷茫

每個設計師都會遇到工作的瓶頸或者迷茫期,或早或晚。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也是因為自己遇到工作以來第一次最迷茫的階段,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可以用掙扎、痛苦、焦慮來形容。不過還好,最近漸漸的走出迷霧,人生又美好了起來。

所以想記錄下來,作為一個總結,也可以說是一個具有儀式感的翻篇兒。正好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正經歷這個階段的你,或者鼓勵到正在奮鬥的設計師。

什麼原因會導致迷茫?

瓶頸期的設計師該如何走出迷茫

這裡說的迷茫,不是針對執行力差,經常打嘴炮,天天說自己迷茫其實還不都是因為懶的人。

而是足夠努力,但不確定方向是否正確;不滿足於呆在舒適區,然而短時間沒有明確的目標;一步步完成了目標,突然發現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等等…

其實總的來說一般有幾個原因導致:1. 對現狀的不滿 2. 對未來事情的未知 3. 對長期目標的不明確。

我經歷過的兩個迷茫階段

1. 畢業前

將要步入社會時,是個迷茫的坎兒。要麼找工作遇到困難,要麼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要麼專業不對口,要麼剛剛脫離集體生活很蒙逼…

舉個自己的例子:我在畢業前,也是不知道未來進什麼樣的公司會對自己之後發展有利。是bat這樣的大公司?還是高速發展的中型C、D輪融資的公司?或者去產品更加小而美的、有情懷的創業公司?…

後來發現,是自己想多了。由於考研錯過校招,而社招的話,都要有工作經驗,我沒有。作品集都是大學做的平面廣告設計和書籍裝幀相關的,而人家要互聯網設計相關的,我也沒有。

面試幾次失敗後我都是哭著回學校(嗯,那時候我還是年輕嬌羞的大牙),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死循環(在找工作-沒經驗-作品不對口-面試失敗),特別的迷茫…

我當時的處理方式是:

發現再痛苦再糾結也沒有什麼卵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要做的就是立即付出行動,而不是陷入無盡的迷茫。

所以,我決定不繼續面試了,本身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差距,再繼續面下去,除了浪費精力和好的機會。因此,我把面試過程中自己所有不足的地方梳理出來,開始狂看互聯網相關的書、體驗各種App、加班修改設計、頂著油油的腦袋重新調整作品集和簡歷、找學長學姐給自己提意見、自己模擬面試問題,自己回答…

後來找到滿意工作,渡過了第一個迷茫期。

瓶頸期的設計師該如何走出迷茫

2. 工作3-5年

不知道大家意識到沒,招聘信息裡,要麼是招應屆畢業生,要麼是3-5年工作經驗。1-2年的就很少。

我嘗試從自己這幾年的經歷和想法的變化,思考這是為什麼。然後發現工作1-2年的時候,由於剛開始工作,興奮勁兒很足,不挑活,感覺做什麼都是學習,渾身都是雞血,看誰都是大牛。所以想要換工作的想法不多,一般還不會遇到工作瓶頸。

但是3-5年的時候,自己的小目標也陸陸續續實現,重複性的工作使你對工作變得麻木,同時發現以前認為的大牛也不過如此,那麼內心就會慢慢的開始騷動…

我也是從工作3年多,突然開始更多的思考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什麼、什麼是自己的核心優勢、如何突破自己現狀獲得成就感、還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哪哪都不行,變的很焦慮。

甚至我都反問自己,到底有沒有那麼喜不喜歡設計?這事兒真的可以做一輩子麼?開始了無盡的自我反問和迷茫中…總之,都是以前覺得假大空的問題,突然衝擊著我的腦袋(是不是年紀大了都這樣- -)。

我當時的處理方式是:

開始找身邊不同行業同學聊天,希望瞭解設計圈以外,別人是什麼樣的節奏;跟身邊工作時間更久的同事聊,看他們之前有沒有同樣感受;讀專業的、心理學的、經濟學的書把自己眼界打開,找到更多的方向;每天下班後跑步…

差不多有兩三個月的時間,我越來越意識到心態的重要性。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心態,過程和結果就會不一樣。我開始嘗試換一種心態對待不變的工作狀態來獲得成就感和自我提升。

1. 比如做設計,以前所認為已經做麻木、沒挑戰的設計需求,試著總結規律看能不能抽出來高效的方法論。

2. 意識到輸出牛逼的設計效果已經滿足不了自己,我就開始更關注數據所反應出用戶的反饋,以及如何結合定性定量的分析來進行持續優化,來提升體驗。哪怕這期間沒有輸出所謂的視覺稿,而更多的是溝通和梳理邏輯上的問題,我發現同樣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成就感。

3. 以前覺得工作沒挑戰了、項目做膩了是不是要考慮換工作。慢慢意識到,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多可挑戰的事情要你去做,不是所有的好機會都在等著你去發現。而是要學會放平心態,利用大大小小的項目,學著把問題想的更有深度,解決方案更優雅,抽取的方法更高效,知識沉澱更到位,從而建立自己的專業壁壘。

漸漸的,狀態就調整好了,走出了所謂的第二個迷茫期。

總的來說這次迷茫比第一次更痛苦,因為剛畢業的迷茫你知道自己哪裡都不足,明確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快能找到方向。但工作3-5年後,考慮的問題會更多更復雜,需要一層層剝離和分析問題,來找到自己內心最想要的答案。

瓶頸期的設計師該如何走出迷茫

如何度過你的迷茫期?

1. 找人聊

這個階段多跟人交流,而不是自我封閉。因為在這段時間,自己想問題會很極端,很侷限,容易把自己陷入一個怪圈裡面走不出來。所以,多跟有經驗的人聊,你會發現你所經歷的、糾結的、迷茫的,可能他們也曾遇到並解決過,而且你會發現大部分人的牛逼都是努力的結果;多跟從事不同行業的人聊,你會發現自己迷茫的事兒,跳出來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堪;多跟比自己年輕的人聊(如果你已經工作很久),你會發現很多優秀的年輕設計師,身上的激情可以重新感染到你。

2. 多讀書

跟人聊多半會讓你短時間內有了方向,或者得到安慰,但是確定目標並付出實踐,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內心的堅定。所以多讀書,好多問題都可以從書裡找到答案,找到共鳴。不要讓自己的視野太過狹隘,或許,迷茫只是因為自己的侷限性。

同時我還發現,很多身邊設計師會把時間都花到做設計上,提高技能肯定沒錯,但學習理論知識也相當重要。它能使你更有理有據的推進項目、看到優秀設計作品時明白背後的意圖、從不同維度給自己帶來新的靈感,而不僅僅停留在視覺表面。

3. 動手幹

好多人都有個壞毛病就是拖延症。知道對現狀不滿意,也明白該做什麼,但是執行力不夠。導致一直拖延,後果就是,越拖延越有負罪感,越負罪越迷茫,成了惡性循環。

我之前也有類似的問題,比如寫文章這事兒,我總覺得自己寫東西不行,等多看看書再寫吧。或者,覺得自己的工作經驗也有限,寫設計相關的文章觀點如果不對,會不會影響到閱讀它的人的認知,不夠負責,等等… 一系列的藉口,都說服了懶惰的我。

然而,最近我決定,想做就直接做,不用磨磨嘰嘰的,沒有差的就永遠寫不出好的,所以真正動手做了這事兒,學著突破自己,你會發現挺有成就感的。

總結

你會發現,迷茫階段雖然痛苦,其實是很寶貴的,它讓你更傾聽內心的聲音,讓你不滿足於現狀嘗試突破,變得更好。因此,抓住成長中每一個轉折點、每一次挑戰,來完善自己。

還有就是,雖然工作和學習很重要,但是玩兒也同樣很重要。無論什麼事情都要達到平衡和適度,才能長久。所以打怪升級的路上記得保持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