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反應篇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秦趙長平之戰案例分析

篇是這樣闡述知己知彼的重要性的,故知之始己,自知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其查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針,若舌之取憣骨,與其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如陽,如圓如方。很多人不明白此番言論的含義,那麼這段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來看,要了解和掌握情況首先要從自己開始,只有瞭解了自己才能夠真正的瞭解別人,對別人的瞭解就像比目魚一樣是沒有距離的,掌握對方的言論就像聲音與回聲一樣的相符,洞曉對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樣不會相差太遠,洞察對方的言辭就像用磁鐵吸取鋼針,用舌頭來獲取骨頭上的肉一樣萬無一失,自己暴露給對方的弱點微乎其微,而自己偵查對手的實情確是那麼的縝密和迅速,就像陰陽之間的關係,方變圓和圓變方一樣靈活自如。

鬼谷子反應篇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秦趙長平之戰案例分析

說道歷史上的真實案例不剩枚舉,筆者今天要談到的則之前播放的央視熱播電視連續劇中,秦國與趙國長平之戰就是最好的典範。我們先來看看故事梗概。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四月,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秦國軍隊發起強攻,奪下趙軍西邊的營壘,俘虜了兩名趙國尉官。趙軍數戰不利,趙國的主將廉頗數次戰敗,恐一敗塗地決定依託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固守不出,疲憊秦軍。任憑秦軍屢次挑戰,趙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因此,趙孝成王對於廉頗堅壁不出久拖不決頗為不滿,幾次派人責備廉頗。實際上,廉頗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秦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趙孝成王早已惱怒廉頗的軍隊數次戰敗,又反感廉頗堅壁不敢戰,秦國丞相范雎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反間計,並散佈流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鬼谷子反應篇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秦趙長平之戰案例分析

這一反間計用的妙呀!趙王則將秦國的反間計信以為真,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齕,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於是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諫阻,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秦昭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後,為能徹底擊敗趙國、能一戰定乾坤,暗地裡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改命王齕擔任尉官副將,並令軍中嚴守秘密,有走漏消息的格殺勿論。

白起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知道秦國已經暗地裡用名將白起換下了王齕,就命令趙國的軍隊乘勝追白起白起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但是趙國的軍隊無法攻破秦軍用兩年時間加固的營壘。白起命令兩隻騎兵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九月,趙軍主力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於是,趙括親帥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軍隊因無主將指揮,剩下的士兵向秦將白起投降。

鬼谷子反應篇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秦趙長平之戰案例分析

這個經典的歷史案例,讓我們對於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層次的認識,這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范雎的的離間計,功不可沒,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下了老將軍廉頗,加速了趙國的滅亡,而對於秦國來講,身在暗處尤其是上將軍白起雖然不在陣中但是對於敵情洞若觀火,而馬服君之子趙括很多時候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去判斷戰事的進展,沒有可靠的情報信息,對於敵人的動向考察不明,此役戰敗實乃必然的結局。

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死傷過半,即雙方傷亡七十五萬左右。此役成為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提到耳聰目明,尤其是在關鍵的事情決斷上,眼睛耳朵也會欺騙自己,這個時候我們要做什麼?就是要不斷的去獲取最新的信息,通過可靠的信息去指導自己的決策,通過了解自己瞭解對方去掌握事情的主動權,故事講完了,對於此次經典戰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白起、都有一個長平之戰你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