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生於1969年2月的田青久,用這一段跳舞視頻,再次證明了他與當下的年輕一代並沒有多少所謂的「代溝」,也證明了在他的領導下,一汽豐田在「營銷3.0時代」、在品牌年輕化和營銷創新方面已經開始大步衝刺。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在執掌一汽豐田之前,田青久最為外界所知的履歷是曾任一汽吉林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並一直以出色的營銷業績著稱。

這幾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對話車生活》欄目,以回顧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連續四期對田青久進行了深入的採訪。從這四期節目中,我們不僅能瞭解到這位「汽車人」早年的經歷和他的所思、所感、所悟、所為,更能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宏大時代背景如何深刻影響了普通人的人生軌跡。

「沒想到學汽車、做汽車」

從1978年到2018年,歷史走過了40年的時間。而對於中國來說,這40年正是改革開放、風雲激盪的40年,是經濟騰飛、生活鉅變的40年。

今天,中國人已經習慣了大街小巷中川流不息的汽車,然而在40年前,中國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自行車大國」,「私家車」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難以想象的事物。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在過去40年的時間裡,中國汽車工業從年產14萬輛發展到年產3000萬輛,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也使得汽車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徹底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生活。這一鉅變的過程,離不開千千萬萬中國「汽車人」的辛勤付出和艱苦努力。

而田青久與汽車結緣,其實是由於童年時期的特殊經歷。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汽車還是滿足各種工作需要的「生產資料」,是公交車、公務用車和工程機械,私人擁有汽車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不可能。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出身於大慶油田的田青久,與那個年代的絕大部分人一樣,童年時覺得汽車非常遙遠,又對它充滿了興趣和好奇。不過,與很多人不同的是,田青久的父親是一名交警支隊的管理人員,他也正是因此有機會觸摸和乘坐夢寐以求的汽車。

而後來親身遭遇的一次交通事故,更激發了田青久的想象,當時的男孩覺得,如果汽車更加智能,能夠避讓行人、避免交通事故,就是非常好的。自然,當年的他不會想到,這個大膽的想法在今天正慢慢變成現實。

小時候與汽車的奇妙緣分,後來都變成了記憶裡的寶貴片段。田青久非常坦率地表示:「童年的時候沒有想到學汽車、做汽車,只是男孩天然地喜歡」。

不過,這天然的喜歡似乎在某種意義上預示了未來,只是這顆未來的種子還需要土壤和機會,才能生根發芽。

「市場經濟的雛形」

時間來到1991年,大學畢業的田青久正面臨自己第一個重要的人生選擇:就業——是回到老家大慶,進入石油系統,還是留在長春,進入曾經實習過的一汽?憑著長久以來對汽車的興趣,田青久選擇了後者,而且一干就是27年,直到現在。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這27年,覆蓋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多半時間,也基本上與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的發展同步。身在一汽的田青久,不僅是這個發展全過程的見證者和不少重要事件的親歷者,更是積極投身其中的推動者。

回顧自己的工作經歷,田青久笑稱其為「非常6+5」:可以分為5個階段,並且非常巧合的是,每個階段基本上都是6年。

第一個階段,就是從1991年大學畢業進入一汽,到1997年。這一時期,田青久的工作是在一汽貿易總公司從事汽車銷售。這第一份工作也註定了田青久的職業生涯與汽車營銷難解難分,讓他成為了目前中國汽車行業內資歷最久、經驗最豐富的營銷人之一。

但在上世紀90年代,汽車銷售工作還遠不如今天這般豐富多彩又複雜精細。彼時,儘管改革開放的「閘門」已經打開,商品經濟初具規模,但是意識形態的束縛仍然存在,改革開放還面臨著「姓資姓社」的挑戰。在這種大氛圍下,汽車行業同樣無法完全放開。

田青久回憶說:「當時是計劃經濟末期,市場經濟的雛形階段,還有雙軌制、計劃內配額,我們打交道的都是各省的機電公司、汽貿,大家根據國家給各省的配額來執行計劃內訂單。」

儘管那時的銷售工作更多地是按部就班執行批文,但是,時代也正孕育著新的變革力量。

一方面,當時的中國汽車企業已經開始嘗試與國外知名企業合作,催生了北京吉普、廣州標緻、上海大眾、一汽-大眾等一批合資企業,也為國內市場引入了切諾基、標緻505、桑塔納、捷達和奧迪100等產品。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汽車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私人購車緩慢起步,「汽車進入家庭」逐漸成為業內的共識。

在銷售一線工作的田青久,敏銳地把握到了時代的趨勢,開始進行一些市場化的試水,探索新的汽車銷售模式。

這種實踐的探索,反映在思想上,就成了他發表在《汽車與配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國汽車銷售必將實行代理制》。田青久在文中前瞻性地探討了汽車進入家庭的前景,以及未來私人用戶在售後、維修、備品供應等方面所需要的服務,由此得出結論:單純的大賣場的形式、機電公司批發的形式,已經不適合市場的發展,中國未來的汽車銷售模式必然實行銷售代理制,也就是今天人們司空見慣的品牌專賣、4S店模式。

「老一代汽車人嘔心瀝血」

由於在一汽貿易總公司表現出色,田青久在第一個6年之後,於1997年被調回一汽集團辦公室,做秘書組組長兼樞機秘書,開始了第二個6年。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在這6年裡,人們送別了20世紀、邁入了21世紀,中國加入了WTO,汽車市場也即將迎來新世紀的井噴。

而處在秘書崗位上的田青久,也有機會接觸到了一汽內部的政務管理工作,從而培養了企業管理的大局觀和行業視野。

更重要的是,作為秘書躋身在整個一汽的「中樞」,田青久能夠近距離感受老一代汽車人的「言傳身教」:「那一代的汽車人,我們一汽的老廠長耿昭傑同志,還有吳衛書記等等,這些老一代汽車人嘔心瀝血讓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過程,我都親眼所歷。」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從老一代汽車人身上,田青久看到的是對汽車熱愛,對行業發展的責任感,對國家和社會的使命感。這種「言傳身教」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跡,也成為時時鞭策他的精神動力。

「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一汽豐田」

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國外汽車企業與中國企業合資,越來越多的車型進入中國市場。從2003年開始,中國汽車工業邁入了國際化競爭時期。

同時,宏觀經濟總體向好,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可消費支出增加,也構成了私人汽車消費的「剛需」。新世紀的頭十年被稱為中國汽車的「黃金十年」,產銷規模從2000年的200萬輛,一路飆升至2010年的1800萬輛,最終讓中國汽車市場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田青久第三個6年的職業生涯也恰好「躬逢其盛」。2003年夏天,全國都在為SARS疫情擔憂的時候,田青久被一汽集團派往北京,進入一汽豐田合資銷售項目籌備組,參與一汽和豐田組建銷售公司的關鍵談判。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作為一汽-大眾之後的又一個合資項目,一汽豐田被一汽集團寄予厚望。經過半年的談判過程,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終於在2003年秋天正式成立,最初的團隊只有不到100人。有著多年銷售經驗的田青久,在公司成立後成為首任售後服務部部長。

得益於一線工作的經驗,以及對中國消費者的瞭解,田青久大膽地將豐田在全球市場的成功經驗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推出了與中國消費者協會合作的「愛車養護課堂」、與各大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的T-TEP等項目。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這些項目一方面幫助消費者瞭解汽車知識、更好地用車,從而拉近了一汽豐田與用戶的距離;另一方面,也為一汽豐田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

做了一年多的售後服務部部長之後,田青久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銷售領域,成為一汽豐田的經銷店支援部部長,同時兼任區域管理室的室長,直接管理七大銷售區域。此後幾年,伴隨著一汽豐田產銷規模迅速增長和多款新車的引入,田青久的工作重心完全轉向了銷售。到了2008年,一汽豐田已經位列了乘用車行業第四,成為中國市場第二集團軍的領跑者,市場份額達到了6.9%。

帶著這樣的業績,田青久在2009年,也就是在一汽豐田工作了6年之後,再一次去往新的工作崗位。回憶這第三個6年,他說道:「把我人生當中最美好的年華,33歲到39歲,獻給了一汽豐田。在這6年當中,一汽豐田也在快速發展,員工隊伍由當初的不到100人,發展到我離任的時候的400多人。當時真是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工作當中去。」

「我是解決問題的人」

離開一汽豐田,田青久來到了一汽吉林,一汽集團的微車基地,做一汽吉林的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的總經理,經營佳寶和森雅兩個微車品牌。

那一年,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規模首次突破千萬輛,達到前所未有的1300萬輛,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支撐如此龐大數量的,是舉國上下的旺盛需求。

彼時,隨著包括汽車下鄉在內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臺,農村市場的潛力被極大地釋放出來,微車開始進入農民家庭。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作為一汽吉林領軍者的田青久又一次抓住了機遇,在兩年時間裡實現了銷量每年翻一番,將一汽吉林的年銷量從4萬多輛,提升到了15萬輛的規模。

然而這個過程並不輕鬆,長時間的加班成為田青久那兩年工作的常態。熟悉他的一汽吉林員工都知道,在他的車後座上一直放著一件軍大衣,有時工作到深夜兩三點,他就裹著軍大衣在車裡睡一覺,然後第二天繼續工作。田青久「營銷悍將」的一面,由此也可見一斑。

一手將一汽吉林提升至年銷15萬輛後,田青久於2011年來到了一汽馬自達。巧合的是,他自己的第一輛私家車,正是一汽馬自達的第一款產品——馬自達6。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當時的馬自達正處在艱難的調整期,老產品大量退市,新產品導入緩慢。田青久於是果斷地選擇優先穩住團隊和渠道,儘可能讓馬自達6、睿翼、馬自達8等處在生命週期末端的產品銷量最大化,保障經銷店的銷售和盈利。同時,他也積極地與合作伙伴籌劃新產品的引進。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此後,我們就看到了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的導入,也看到了煥然一新的阿特茲,以及順應SUV熱潮的CX-4等產品……這一系列的努力,為一汽馬自達打開了新的局面。

兩次帶領企業走出逆境,用田青久自己的話說:「我可能就是這樣的一個命運吧,到哪都是解決問題的人。」

「創新到不能再創新」

從2009年進入一汽吉林,到2015年離開一汽馬自達,這是田青久職業生涯裡的第四個6年。接下來,又是命運般的「重逢」——他回到了自己當初曾經參與創建的一汽豐田,並於2017年出任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如果說我在一汽豐田第一個六年,是經歷了一汽豐田從孕育到呱呱墜地的這個過程,那麼再次迴歸,我感到它已經長成了‘俊美少年’,甚至已經進入了‘青壯年’時期。」這是田青久對現在的一汽豐田的評價。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俊美少年」在當下的中國市場可以高枕無憂。告別了「黃金十年」的飛速增長,車市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激烈競爭和重大變革。

田青久將變革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消費群體的年輕化,二是造車新勢力粉墨登場,三是汽車「四化」(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共享化),四是共享帶來的用車方式的變化。

田青久相信,「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頭腦的,只要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未來的競爭中都會脫穎而出。」因此,一汽豐田也積極地為應對未來而做準備。

田青久回顧改革開放40年

在產品方面,一汽豐田今年最重磅的車型,TNGA豐巢架構的SUV奕澤已經上市。此後,一汽豐田導入的所有車型都將是TNGA架構的產品。對於奕澤,田青久不吝溢美之詞,稱其為「前所未有的顏值、前所未有的駕趣、前所未有的安全」。而上市之初就收穫了超過8000臺的訂單,也反映出消費者對這款「前所未有」的車型的認可。

在營銷方面,田青久在多個場合都援引了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的話,「創新到不能再創新」,並表示自己重回一汽豐田的主要工作,就是力推營銷創新。從今年引入時尚界的概念,創造性地舉辦春秋兩季新品發佈會,到奕澤張揚態度的上市發佈會,乃至田青久自己刷屏的奕澤舞,我們都能感受到一汽豐田創新的力度之大,也能夠感受到田青久所謂的「迴歸原點,擁抱客戶」的誠摯之心。

無數「小小的參與者」造就了汽車工業的騰飛

改革開放,讓中國煥發新的生機,讓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徹底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作為一個汽車工業的工作者,田青久說:「我從業這27年的過程,實際上是中國改革開放、汽車工業發展最快速的二十多年,我有幸親身經歷了,成為一個小小的參與者。」然而,恰恰是無數像田青久一樣的「小小的參與者」,共同造就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騰飛,造就了改革開放的奇蹟。

展望未來,田青久認為:「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且從汽車人才的儲備,從汽車企業的生產、工藝、研發、營銷等方面的經驗來說,中國的汽車市場也具備了更快發展的基礎。一汽豐田也必將迎來它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儘管市場大環境正在調整變革,但是從田青久的話裡,我們能感受到他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也許,正是這種堅定,才讓他能夠在過去近30年的生涯中屢次帶領團隊走向成功,也為消費者帶去了他們渴望的汽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