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價合一」,沒買房的又要失眠了!

今天,樓市傳來一個大消息,沒買房的人又要徹夜難眠了。

01

大消息傳來

據媒體披露,東莞有銀行將首套房利率上浮至40%,並推行“三價合一”政策。

具體情況如下:東莞光大銀行房貸利率首套上浮40%,廣發銀行上浮30%。商務公寓上浮35%。按揭貸款放款時間3個月至半年。最重要的是,二手房按揭已經基本停貸了。已經遞件的,嚴格按三價合一標準放貸。

而另據南方都市報爆料,佛山、惠州個別銀行的首套房利率也上浮到了40%。不久前被支持建設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也有類似舉動。

從去年開始,全國幾十個城市已經掀起了一輪利率上浮。

上個月,北京、武漢、深圳、杭州等城市掀起了第二輪利率上浮,部分銀行已經將首套房貸款利率上浮至20%,甚至25%,二套房上浮至30%。

20%這個力度,按說已經是非常大了。如果按照武漢目前二手房近兩萬的均價來計算,購買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上浮前後購房成本相差30萬。

但沒想到,20%的上浮力度仍不是頂,東莞、西安首套房利率上浮40%又來了。直接將剛需客的購房成本又增加了幾十萬。怪不得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不久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最近房貸利率略有上升,但從長遠的週期來看,仍然處於比較低的水平。

從這句話來理解,40%很有可能還不是頂。

仔細看一遍東莞此次的政策,會發現,首套房利率上浮40%不是重點,重點是後面那條,二手房直接停貸,已經上交的合同,需要按照“三價合一”的標準貸款。

什麼是“三價合一”?對購房成本又有什麼影響?

“三價合一”,沒買房的又要失眠了!

02

“三價合一”是個什麼鬼

貸款利率上浮很好理解,就是你向銀行貸款的利息上漲了。同樣的貸款數額,以前在基準利率的情況下,貸款100萬30年期限,只需91萬利息。如今,需要向銀行支付136萬,購房成本瞬間增加了46萬。

而“三價合一”,也是為增加購房成本而來。

一般情況下,一套二手房交易會有四個價格。

第一個是實際成交價。

第二個是交易備案價格。為了少交點稅,買房和買房都希望少寫點,一般都會低於真實成交價。

第三個是房管局計稅評估價。房管局收稅的時候,不可能按照你寫的備案價來收,如果你備案價寫1元,那不是沒得收了。所以,房管局會根據市場價格對你交易的房子做一個評估,評估高了你肯定不樂意,回來理論,所以這個評估價一般會比市場價格略低一些。

第四個是銀行評估價。買房需要向銀行貸款,購房者當然是希望銀行評估價格越高越好,評估的越高,能貸的款就越多,銀行也有自己的考慮,他需要自己做個評估,不能聽你說多少就是多少,但一般情況下,銀行的評估價會略高於市場。

現在,官方決定,後面三個價格必須保持一致,也即“三價合一”。

所謂“三價合一”,指的是二手房交易中涉及的貸款評估價、網籤備案合同價、房管局計稅評估價,三個價格將不再“各自為戰”,銀行將以網籤價和計稅評估價的最低值作為貸款評估額度依據。

舉個例子來幫助理解一下。

A先生想在東莞松山湖買一套總價200萬的二手房,首付30%,為60萬,需要向銀行貸款140萬。

在“三價歸一”之前,為了避稅,A先生與賣方達成一致,網籤備案價寫低一些為170萬,政府的評估價會一般會低於實際成交價,假設也是170萬。A先生為了多向銀行貸些款,說成交價是260萬,但銀行有自己的評估系統,銀行最終的評估價是240萬,以這個價格銀行貸款70%給A先生,也即168萬。A先生既然得到了銀行的168萬貸款,自己只需掏32萬,相比於原來60萬的成本,少了28萬。

如今“三價歸一”,銀行以網籤和房管局計稅評估價的最低值,也即170萬,作為銀行評估價,以這個價格的70%銀行給你貸款,也即119萬。A先生只能拿到銀行119萬的貸款,買下這套200萬的二手房需要自己掏81萬,比本來的60萬多出了21萬。

一句話高度概括,購房二手房的門檻和成本抬高了,你能向銀行貸到的錢少了,你自己需要掏更多的錢。

這還只是算了“三價合一”所增加的成本,還沒有算首套房利率上浮增加的幾十萬利息。總之,在“三價合一”的情況下,剛需客購買二手房要比新房成本多二三十萬。

那麼,繼續上浮首套房利率,以及“三價合一”對東莞房價會帶來什麼影響?“三價合一”模式會不會進一步推廣?

“三價合一”,沒買房的又要失眠了!

03

影響

首套房利率的上浮,以及“三價合一”政策,增加了成本,殺傷力十足,自然能打擊到炒房客,但剛需客傷的更慘。

有人就非常納悶了,如果說是為了打擊炒房客,那上浮二套房購房利率就行了呀,為什麼還要上浮首套房利率呢?難道不顧及剛需客了嗎?

調控到了這種程度,控制房價是首要任務,只要能控制住房價,剛需客誤傷就誤傷吧。按照央行副行長的話,相比於歷史,目前的利率仍處在低位。利率上浮還未見頂。

在二套房利率上浮50%~60%,首套房上浮40%與“三價合一”的環境下,地方政府的意思很明確:投資客想買二套房,門都沒有。剛需客想購房,別買二手房了,要買就買新房吧!

這麼看來,“三價合一”的本質是引導購房群體購買新房,是幫助去庫存的妙招。這種模式,極有可能會被推廣到繼續去庫存的其他三四線城市。

至於對房價的影響,也只能是短期的壓制。

無論上浮首套房、二套房貸款利率,還是“三價歸一”,都只是通過增加購房成本的方式壓抑城市購房群體的需求,但這種需求一直都在,一旦哪天不調控了,這種需求會噴薄而出。

而東莞又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臨深臨廣,人口流入量大,經濟基本面好,購房需求會越來越大,如果只是壓抑需求,強行壓制房價,遲早有一天會補回來。

說實話,這種依靠壓制需求來調控房價的模式,既沒能減少剛需客的購房成本,又沒起到讓房價下行的功效,不知道為什麼地方政府就是樂此不疲地去上浮首套購房利率。

調控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增加供應量,去疏解需求,堵永遠不如疏。

“三價合一”,沒買房的又要失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