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後期,淮南三叛是誰發動的呢?這些人是曹魏的忠臣還是奸臣?

秉燭讀春秋


“淮南三叛”發生在曹魏統治後期,都是反對司馬氏專權的武裝反叛。

魏明帝曹叡死後,249年,司馬懿乘機發動了“高平陵事變”,以大將軍曹爽為首的曹魏宗族投降,並被誅三族,司馬懿全面掌控了曹魏大權。

曹魏的一些舊臣,不滿司馬氏的專權,發起來了多次意圖推翻司馬氏的叛亂,其中淮南的三次就被稱為“淮南三叛”。

淮南一叛

太尉王淩與外甥令狐愚意圖廢除被司馬懿掌控的新魏帝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為帝。

251年,王淩派部將楊弘將廢立計劃告訴兗州刺史黃華,希望得到支持,但楊弘和黃華卻向司馬懿告發了王淩。司馬懿率軍討伐,王凌投降,在被押解到洛陽的途中自殺。

司馬懿數月後病死。

淮南二叛

254年,李豐、夏侯玄、張緝等人意圖推翻司馬師的統治,但計劃敗露,三人被殺。曹芳對李豐等人被殺表示不滿,引起司馬師在數月後強行廢黜了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255年,毌丘儉、文欽決定保衛曹魏政權,在壽春舉兵討伐司馬師,進兵項城。東吳也派軍支援毌丘儉。司馬師率軍討伐,文欽、文鴦軍被擊敗,毌丘儉逃走。叛軍全部崩潰,毌丘儉逃跑途中被射殺,文欽、文鴦逃亡到東吳。

淮南三叛

司馬師死後,司馬昭為了徹底剷除支持曹魏的勢力,聽從了賈充之言徵召諸葛誕入朝為司空,趁機削奪諸葛誕的兵權。

257年,諸葛誕接詔後十分恐懼,殺揚州刺史樂綝,據壽春反抗司馬昭,同時向東吳請求援兵。司馬昭親率大軍討伐諸葛誕。壽春城被圍,東吳的多路援軍均被擊敗。

258年正月,諸葛誕因為猜忌,殺害了突入壽春城的吳軍主將文欽,導致文欽之子文鴦和文虎投降司馬昭。致使司馬昭在二月攻克壽春,諸葛誕兵敗出城逃亡,被擊殺。

這三次反叛,都是由支持曹魏政權的將領發起,反對的分別是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專權。“淮南三叛”之後,支持曹魏政權的勢力已經被剷除殆盡,才讓司馬炎順利篡位,建立了晉朝。

“淮南三叛”雖然被稱為“反叛”,但並不是反的曹魏政權,而是反對司馬氏的統治,所以,對曹魏政權來說,三次反叛的將領都是擁護曹魏的忠臣。


奕天讀歷史


曹魏的忠臣,淮南三叛為王淩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兵變,大將軍曹爽兄弟被誅,一干餘黨也被絞殺,由於曹芳年幼,大權盡司馬氏手中,從此司馬懿就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司馬懿掌權後,大肆封賞百官,壽春太守王凌也被升為太尉,王凌與令狐愚見曹芳軟弱無能,以致司馬專權,想廢其另立楚王曹彪為帝,以正朝綱。於是派心腹聯繫曹彪,商量大計。

公元251年,王凌藉機東吳在塗水有軍事行動,上書請討伐東吳,好藉機起兵,上面遲遲沒有回話,於是就讓部將楊弘聯絡兗州刺史黃華一起謀反,讓王凌沒想到的是,此二人卻將計劃告訴了司馬懿,司馬懿馬上率兵前來討伐,他那是司馬懿的對手,出城投降,自殺於押解途中。司馬懿將王凌、令狐愚三族誅殺,曹彪也遭毒手。不久,司馬懿便病故,其子司馬師掌權。

公元254年,李豐等人意圖推翻司馬師,無奈陰謀敗露,被殺,曹芳對此事頗為不滿,司馬師大怒,廢了曹芳另立曹髦為帝。司馬師的所做所為令壽春將軍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的不安,怕被牽連在內,遭到誅殺,於是起兵造反,兵進項城。

東吳知道後派人增援兩人,司馬師親自率軍討伐,把兩人殺的大敗,毌丘儉逃到慎縣被一平民所殺,首級送到洛陽,文欽則逃到東吳。此事後不久,司馬師身死。由其弟司馬昭掌權。

公元257年,王凌和毌丘儉遭到司馬氏誅殺後,徵東將軍諸葛誕心中不安,怕早晚會輪到自己,所以一邊收羅淮南人心,一邊招收死士,以求自保,被司馬昭知道後,採用賈充之計謀,逼反了諸葛誕。

諸葛誕殺死楊州刺史後聯絡東吳,讓其派兵支援。司馬昭親率二十六萬大軍前來征討,命王基與陳騫包圍壽春,讓石苞等阻擊吳軍,而吳軍一部卻趁合圍未完成之時進入壽春城。

壽春被團團圍住,裡面的人殺不出,外面的吳國援兵殺不進來。部將勸其帶人殺出重圍,而吳將則讓其固守,以等吳國援軍。諸葛誕不但不聽部將意見,反而想殺掉二人,二人只得投降司馬昭。

司馬昭採用鍾會之計,偽造書信,騙降了城外吳軍,而壽春城內糧食已快用盡,有數萬人出城投降了司馬昭,由於糧食緊張,吳將文欽想盡釋城中北方士兵,只留吳軍鎮守,諸葛誕不允,殺死了文欽,其子見父親被殺投降了司馬昭,軍心大亂,壽春不久被攻破。諸葛誕出城逃亡,被胡奮部下士兵所殺。

這三次兵亂的失敗,使得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裝力量被基本剷除,從此,曹魏勢力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萬里江山盡歸司馬氏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