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變他鄉,回國變出國,澳洲名校留學歸來,卻成了社會底層……

中國留學澳洲的學生人數非常龐大,而且很多同學都是打算畢業後回國,或者是在澳洲工作幾年積累工作經驗回國。

無論是畢業後“裸歸”,還是工作幾年後回國,當小夥伴們踏上回國之旅的時候,便有了這樣的感受:一切變得陌生起來。

國內的發展與變化很快,日新月異,相關的新政策、新規定也交替變化,很多小夥伴留學澳洲幾年後,回國感到陌生是很正常的!

不過,說到陌生,最令留學生們陌生的,還是工作。

故鄉變他鄉,回國變出國,澳洲名校留學歸來,卻成了社會底層……

​陌生:很難融入社會

由於在澳洲留學幾年,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再回國時,初期是不適應的。

還有家裡的親戚朋友,以前的同學等等,他們的觀點與你的觀點已經不再一個層次上了,因此有時候還會發生爭執。

“你留學幾年,女朋友是不是那種金髮妞?”

“我在澳洲留學,除了作業就是考試,沒有時間談戀愛。”

“不可能啊!你們去澳洲留學的,不都是跑車加洋妞嗎?”

“……”

故鄉變他鄉,回國變出國,澳洲名校留學歸來,卻成了社會底層……

陌生:留學就是萬能的

很多澳洲名校的畢業生,回國後找工作也是四處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你剛入職,就會接受各種各樣的培訓,還有各種各樣的“刁難”。

新人入職場,往往都會被某些老員工“壓榨”,而留學生作為新人入職,也同樣會被“壓榨”。

“XXX,你幫我把這個弄一下?”

“不好意思啊,我自己的工作還沒做完呢!”

“不就是澳洲留過學嗎?不幫就不幫,拽個什麼勁?”

又或者你的領導給你安排工作的時候:

“XXX,你把這個處理一下。”

“X領導,這個……我不是很會,可以多給我幾天時間處理嗎?”

“你不是澳洲留過學嗎?還是名校畢業生?咋連這個都不會?”

“……”

故鄉變他鄉,回國變出國,澳洲名校留學歸來,卻成了社會底層……

陌生:留學生就是花錢買學歷

你在澳洲認真努力讀書,以期許回國後能夠謀求一份比較不錯的工作。

當你遞交簡歷的時候,會有不少企業拒絕你的簡歷,並且表示“不收留學生”,理由就是,留學生都是花錢買的學歷,都是花架子。

澳洲的留學生,哪怕是名校生,都不如英美!

你還沒有入職,僅僅是投遞一個簡歷,卻被貼上各種標籤,而最扎心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他們給你貼標籤的原因是什麼。

故鄉變他鄉,回國變出國,澳洲名校留學歸來,卻成了社會底層……

陌生:澳洲名校生就是好高騖遠

不少名校的畢業生回國找工作,當面試官問你對將來的職業有什麼規劃的時候,你說你規劃的不好,他們就會說你“什麼名校畢業生,連職業規劃都沒有。”

當你規劃得過於好的時候,又會被批評“澳洲名校畢業生一點都不務實,不紮紮實實做好基本工作,非要想著高大上的東西,好高騖遠。”

實際上,這樣的誤會和矛盾並不少,因此,在職業規劃的時候,還是建議小夥伴們從國內畢業生的角度出發,職業規劃儘量務實一點,各階段可實現的可能性很高!

歸根結底,產生這麼多的認知偏差和誤會,主要是中澳文化的差異!

故鄉變他鄉,回國變出國,澳洲名校留學歸來,卻成了社會底層……

很多澳洲留學的同學們,他們的澳洲朋友,有做設計的、管理倉庫的、在酒吧調酒的、開紋身店的、做程序員的、在公司做行政的,當然還有做金融的和無所事事的,沒人關心對方在各自行業裡的成就、前景和收入,大家都隨意地聚在一起分享時間、見聞和笑話。

而回了國之後,似乎在別人看來,工作就得那種高大上的,西裝革履,社會精英,如果從事一些“社會底層”工作,就會被嘲諷浪費學歷。

留學澳洲的小夥伴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