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肉豆蔻、乳香、沒藥,這四種香料是在唐代以前傳入中國


肉桂的原產地在斯里蘭卡島西部和西南部的多雨地帶,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植物學家特奧夫拉斯圖斯錯誤地認為肉桂的原產地是阿拉伯地區,並描述道:“肉桂樹生長於深峽幽谷中,那裡有可以致人死命的毒蛇。”古希臘人關於肉桂和太陽神之間關係的基本認識,就是肉桂要用來供獻給太陽神。而中國的“肉桂”其名,則直到唐代才出現。此圖出自1887年出版的德國植物寶典《科勒藥用植物》。

在中世紀的法國飲食文化中,包括肉桂在內的香料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甚至連酒中都會加入肉桂、姜、肉豆蔻等香料。此圖出自林堡兄弟三人繪製的細密畫,林堡三兄弟最重要的作品,是由法國皇帝的弟弟貝里公爵贊助而繪製的一部泥金裝飾手抄本《貝里公爵的最美時禱書》,其中的十二幅月曆圖約繪製於1409—1416年。這幅圖是一月的月曆圖,內容是新年時貝里公爵舉行的豪華宴會。

肉豆蔻區別於草豆蔻和白豆蔻。肉豆蔻原產於印度尼西亞摩鹿加群島,即著名的“香料群島”,唐代時方才傳入中國,而此前中國古代詩文中出現的“豆蔻”一詞,無一例外全部是指引進並種植於南海和嶺南地區的草豆蔻。肉豆蔻油中的肉豆蔻醚有致幻作用,攝取量過多就會中毒,表現為瞳孔擴大,步態不穩,睡眠、呼吸變慢,甚至可引起眩暈、譫妄與昏睡。此圖出自1887年出版的德國植物寶典《科勒藥用植物》。


這幅圖原載《忘恩負義的象徵》,描繪的是荷蘭士兵在臭名昭著的1623年“安波亞娜大屠殺”中殘酷迫害英國商人,利益的爭奪是摩鹿加有利可圖的肉豆蔻、丁香和豆蔻皮交易。

乳香木原產於南阿拉伯和紅海一帶,公元前6世紀傳入古希臘,而中國直到三國時期才經由印度傳入。據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說,乳香木被羽蛇所守護,任何想要偷走樹脂的人都會被羽蛇殺死。乳香的採集方法是在乳香木樹皮上割開傷口,流出的乳狀汁液與空氣接觸後變硬,成為黃色微紅的半透明凝塊。乳香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宗教祭典所用的香料之一。此圖出自1887年出版的德國植物寶典《科勒藥用植物》。

此圖出自德國畫家海因裡希·霍夫曼於1900年繪製的油畫《耶穌的誕生與來訪的賢士》。據《馬太福音》第2章記載:“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當下希律暗暗的召了博士來……差他們往伯利恆去……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沒藥樹是橄欖科沒藥屬的常綠喬木,樹脂新鮮時呈黃白色,乾燥之後變成紅棕色或黑色,這就是當作香料、防腐劑和止痛劑等藥用的沒藥。沒藥樹原產於東非的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以及西亞的阿拉伯地區,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是古代世界經常使用的療效神奇的藥物。沒藥在晉代經由波斯傳入中國。此圖出自1887年出版的德國植物寶典《科勒藥用植物》。

此圖出自17世紀法國人伯納德·皮卡爾為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名著《變形記》所作插圖《阿多尼斯的出生》。阿多尼斯是希臘神話中每年死而復生、永遠年輕的植物神,圖中抱著嬰兒的女人就是他的母親密耳拉,意思是“沒藥”,出自阿拉伯語murr,意為“苦”。希臘本土不出產沒藥樹,阿多尼斯的原型來自遙遠的沙漠地區,最終被納入希臘神話。密耳拉的神話還指出了獲取沒藥的方法:割開樹皮,就像阿多尼斯的誕生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