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的步態識別技術, 不看臉就知道你是誰

酷炫的步態識別技術, 不看臉就知道你是誰

毫無疑問,2015年上映的《碟中諜5》是《碟中諜》系列電影最好的一部電影,劇中的黑科技也讓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技術奇才”班吉起初並未把門禁放在眼裡,但是當他知道門禁中含有步態識別的時候,只能夠求助於阿湯哥從後臺破壞數據,才能夠順利進入大廈,恐怕這也是“步態識別”給人們的初印象。

通過外貌作為識人依據的你,實際上做到了基本識別。但在50米內人群中,不看臉的情況下,你能找到你的目標嗎?關於不看臉就識別,步態識別技術就能做到,通過步態識別,進而找到目標,而這種“黑科技”早已廣泛應用於生活。

酷炫的步態識別技術, 不看臉就知道你是誰

步態識別技術通過記錄、觀察、分析人身體運動方式,從而建立步態模型,提取穩定的參數特徵,最後通過計算機進行識別。 與監控設備不同的是,人為的偽裝逃不過它的“法眼”,即使距離較遠,依舊可以根據人的姿勢識別。

現如今步態識別已經能廣泛應用於安防、公共交通、商業等領域。在汽車製造,汽車輪胎等生產過程中實現全程質量檢測,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目前,我國的公安系統利用步態識別系統,完成了國內首次步態識別辦案工作。通過對真實監控攝像頭拍錄的數小時視頻進行搜索比對,在近千人的目標人群中成功鎖定嫌疑人,極大地提升辦案效率。

酷炫的步態識別技術, 不看臉就知道你是誰

但在提升了辦案效率的同時,不得不思考的是,個人信息一旦被國家公權力攻破,隱私便可能會蕩然無存。

在美國兩起案件的偵破過程中,警察通過查看嫌疑人的手機獲得其犯罪證據。但嫌疑人不示弱,認為警察查看手機屬於非法取證,侵犯了其隱私權,都將警方告上了法庭。

案件幾經反覆,一直打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終判定,警察可以搜查嫌犯口袋裡的任何其他物品,但是手機除外,因為存儲在手機上的數據也適用憲法修正案中的隱私保護條款。

個案結果本身似乎損及了正義,然而從社會整體利益保護的維度長遠來看,判決對於個人隱私保護而言,卻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

反觀步態識別技術,它雖然為我們提供了諸多便利,但如何保護隱私,並將其上升到法律層面保護,這是立法者所需考慮的。如何在立法層面之間更好地權衡利弊,歐盟的經驗或許值得我們借鑑:

事前,在個人信息的採集環節,正當合法地獲取和處理,實行“最少採集”原則,要儘量少地採集個人信息,採集之後只能用於特定目的,不能用於非採集的目的。

相關機構採集到個人信息後,建立一套安全保護制度,採集信息的目的達到後,要在一定期限之後予以銷燬。同時,歐盟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個人信息處理的許可或登記制度,經過許可才能進行信息收集。

事中,歐盟實行了獨立的個人信息保護執法機制,設有信息專員。

事後,有相應的法律責任的追究和法律救濟渠道。除了進行罰款,很多國家對違反法律洩漏個人信息是可以處以刑事責任。

大數據產業創新為社會帶來進步的同時,如何形成明確的監管法律來確定個人隱私在大數據時代的法律邊界,避免造成大數據行業發展的法律監管“灰色地帶”,這也是立法者所需要考慮的。

立法的目的在於限制公權、保障私權,嚴密防範公權對私權的侵犯,並避免公權以法律的名義限制或剝奪私權。立法者應劃定私權的界限,救濟被侵犯的私權以及預防私權的被侵犯,從而實現在安全感的氛圍中坦然自在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