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微信發布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在聊天頁面如此有限的面積中,騰訊用交互創新,為信息流建立新入口的能力,已爐火純青。這說明,騰訊打響了用戶時間保衛戰

文 | 周天

財經功守道 出品

當頭條、抖音等新興社交和內容產品不斷侵蝕騰訊基於微信生態的社交帝國時,微信也剛剛進行了一次堪稱「年度級」的 App 更新。對於這一次的意義,很多人還沒有全然意識到,這是一次微信與對手爭奪用戶時間的戰略舉措。

5月23日晚 7 點左右,iOS 用戶可以升級到最新版本微信。與以往大多數功能迭代不同,這一次微信大刀闊斧地推出了「浮窗」功能。

關於浮窗的改動體現在以下三點:

首先,點擊浮窗後文章頁面直接縮小為圓形浮窗按鈕,返回到上級菜單。而原置頂功能在置頂後仍然處在文章頁面,返回微信首頁才能看到置頂條。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其次,浮窗可以拖動改變位置,拖動到右下角紅色區域就可以丟棄取消,同樣,喚醒浮窗,也可以用同樣的滑動手勢來實現。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就像在微信聊天列表頁面下拉喚醒小程序列表一樣,在如此有限的界面中,騰訊用交互創新,建立新入口的能力,已經爐火純青。

最後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浮窗功能在頁面層級上要高於微信已有的 UI 界面——這意味著只要不關閉浮窗,它就將一直如影隨形地「浮」在每一個頁面,甚至包括聊天。

相當於將浮窗的存在感提高到和縮小的語音視頻聊天一樣,如同許多蘋果用戶喜歡用的 Assistive Touch 小圓點。

一次 App 升級的戰略意義

在這一次 App 更新中,我找到了騰訊戰略意圖的蛛絲馬跡——本質上講,浮窗功能相當於將「多任務」(Multi-Task)和盤托出。

讓我們一起做個思考,什麼樣的產品才會用到「多任務」呢?——操作系統。

微信繞開手機 OS,成為十億活躍用戶底層操作系統的慾望,已昭昭然。

浮窗的存在,讓用戶順滑地進行多任務切換,從而無需再跳轉到其他 App 上去,和小程序的道理一樣,都是為了把流量鎖在自己體內。

而這對於微信生態內包括公眾號在內的各類功能來說,相當於多了一個新入口,對維護微信的信息流來說,意義非凡。

這也意味著,從現在開始,微信將以「看一看」為代表的信息流業務提高到和IM聊天功能同樣的重要程度。因為,由於浮窗的強存在感,你很有可能在回完消息後繼續返回到信息流。單純從層次設計來看,甚至要高於小程序——目前,小程序還不能縮小為浮窗。小程序是承接騰訊體系內交易的容器與載體,這也說明,在騰訊的心目中,爭奪信息流目前是最高的優先級。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一個有力佐證是,微信公號同樣在這一次進行了「大改版」,朋友圈個人主頁、公眾號主頁和文章閱讀頁都取消了頂部黑框,展示面積變大,總體體驗變得更加沉浸式。

微信的這次年度升級,祭出的一系列組合拳,其實更像是一次戰略防禦,這是因為,包括抖音和快手在內短視頻產品,對微信流量的侵蝕越發顯著。目前,在短視頻 App 前 20 名當中,有 6 個 App 的日均在線時長都超過了一個小時。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不少朋友跟我提起,自從他們迷上了短視頻,看微信朋友圈的頻次降低了,看微信公號的時間也變少了。

數據也證明了我在微觀層面的發現,據 QuestMobile 數據,受短視頻衝擊,即時通訊目前的時長佔比,已經從 37% 下降到了 32.2%。可以看到這張圖中,兩者是此消彼長的替代性關係。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一場「用戶時間保衛戰」

隨著互聯網的流量故事觸碰到了天花板,App 之間,就變成了「時間的戰爭」。道理並不複雜,當互聯網用戶數量增長已到極限,要想賺更多的錢,就只能獲取每個用戶更多的停留時長。

然而,對騰訊而言,當它完成對所有互聯網用戶的“規模圈地”之後,卻猛然發現,自己已不能完全基於這個規模來獲取時間。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的崛起,在很短時間裡幾乎侵蝕了騰訊的社交根基。

去年以來,短視頻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崛起,從 QuestMobile 數據來看,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僅在2018年這個春節也增長了近3000萬DAU。從圖文交互時代走向視頻交互時代,騰訊社交的護城河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這讓騰訊第一次發現,它的產品不再是市場上最能打發用戶時間的那一個,讓也成為騰訊自創業二十年以來,遭遇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時間危機」。

要知道,騰訊商業模式的基石——社交和遊戲,最厲害之處就是對用戶時間的佔有,擁有用戶時間意味著一切。這也是為何騰訊在產品層面,會做很多看似剋制、內斂的努力,因為不想打擾和刺激用戶而丟失用戶時間。

只要用戶把儘可能多的時間用在騰訊的軟件裡,無論自己如何變現,以及通過投資尋找生態夥伴來變現,都是水到渠成的。在當今中國的投資市場上,騰訊之所以能形成多金又不管事的“好金主”人設,也是因為其所擁有的海量用戶時間帶來的超高利潤。

今年以來,馬化騰在短視頻領域表現出非常激進的一面,其實都是有跡可尋的,背後是短視頻動搖了其流量核心——一旦失去用戶時間, 騰訊的主營業務就難言成功。而當主營業務走下坡路,流量優勢的萎縮甚至會影響其投資生態。雖然騰訊投資早已聲名在外,但細究起來,若非因為其自身產品的流量優勢,許多被其投資的企業並不會站隊騰訊,而一旦基於時間壟斷的流量紅利趨於減弱,騰訊投資生態的脆弱性就可能會暴露出來。

騰訊過去二十年賴以生存的護城河,第一次受到巨大的挑戰。騰訊管理層和運營者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一點,因此,今年騰訊財報稱,「我們將採取更加進取的投資策略,增強在網絡視頻、支付服務的長期競爭優勢。投資包括長短視頻在內的數字內容,以進一步擴大訂閱用戶群。」

剛剛!微信發佈前所未有重磅更新,改動背後竟是馬化騰的不自信?

2018年騰訊一季度財報

小小的微信 App 更新,只是冰山一角。從馬化騰在朋友圈裡與張一鳴的論戰,到微信以「誘導分享」為名直接封殺抖音的營銷活動,乃至投入 30 億重金給騰訊旗下短視頻 App 微視,這一系列的事件都指向同一件事——騰訊正在打響「用戶時間保衛戰」。

從圖文到直播,傳播方式快速迭代,給市場參與者帶來巨大挑戰。騰訊曾是熟人社交時代最大受益者,但其自身產品邏輯卻難以適應“半熟人”或陌生人社交。抖音等新興產品不僅佔據了用戶時間,更成為新時代尋找「志同道合」朋友的重要渠道。由此,我們也能夠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騰訊面臨的焦慮與挑戰。

- END -

財經功守道 原創出品 | techfinsight

關注大公司的微小變化,以及其關乎全局的意義

作者周天,原36氪深度部主創,四期TMT特稿「金字節」獎得主,長期研究互聯網與 FinTech,還當過一家國資 PE 的投資人,目前專注經營這個小專欄,分享自己的一些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