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一成不變的生活,正變成毀掉你的慢性毒藥

小年說:

你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一所“還不錯”的大學,一份“還可以”的工作,看著“過得去”的生活…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改變,哪怕是一種折騰,那也是我們與虛無對抗的方式。

推薦給你,靜夜思。

一成不變的生活,正變成毀掉你的慢性毒藥

來源 | 網易公開課 ID | open163

作者 | 公開課知醬

在大學時,有這樣一個同學。

她從不睡懶覺,很早起床,要麼讀英文,要麼去讀書。

最後,知醬記得她拿到了一個很好的offer。

在Youtube上有一個叫Jade的學霸,也曾上傳過一個視頻《凌晨5點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那麼每天早起和成功之間到底有沒有必然聯繫?

日本作家中島孝志在他的《早晨型人更容易成功》一書中介紹了一項調查:

三萬名成功人士,幾乎都習慣早起。

知醬覺得,能否成功不能由是否早起決定。

早起的人有更強的自控力和行動力,這兩種品質使他們成功。

01

如果有人問你: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滿意嗎?你會怎麼回答?

有多少人會下意識地回答:還可以,還好吧。

Mel Robbins是一位成功的作家、電臺主持人和生活導師,曾參加過許多改造參與者生活的電視節目。

她在演講中明確指出:Fine(還好吧)是她最不喜歡的一個詞。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不論一個人想要做什麼,馬上就能得到無數相關信息。

甚至可以在各種平臺上找到成功者的親身經驗。

既然實現理想變得這樣方便,為什麼有些人還維持得過且過的狀態?

Mel認為,這都歸結於一個詞:Fine。

Fine是一個自我安慰,自我麻痺的詞。

只要不斷告訴自己:“過得還可以。”

就可以安於現狀,而不渴求改變現狀。

即使信用卡揹債,每個月月光,也要咬著牙說:還好吧。

即使工作住所兩點一線,沒有社交、休閒,也要在睡前安慰自己:我過得還可以。

即使和男(女)朋友話不投機半句多,也只是強顏歡笑地說:我們挺好的。

想想當你離開這個世界之後,你的墓誌銘上刻著“他的人生還好吧”,多麼尷尬又諷刺。

在社交生活中,每個人都戴了足夠久的面具,為什麼還要向自己說謊?

想要一個奢侈品包包,就說想要,然後努力攢錢去買;

在領導手下幹得不舒服,就離職另謀高就,或者努力自己做領導;

不要勸自己:算了,我過得還可以了。這只是你在為自己的偷懶和逃避找的藉口。

02

科學家將所有天災人禍計算在內,得出了我們每個人能夠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幾率——四千億分之一。

可以說,每個人的出生都是一個奇蹟。

從蒸汽機到電燈,從日心說到啟蒙運動,很多改變人類進程的節點,都來自於某些人的靈光一現。

其實,每一個想法都可能改變生活,但很多人只是在腦海中想象一番,最後不了了之。

做出改變很簡單,我們能找到無數可以模仿的範例。

但也很難,因為大家的腦子中都存在一個“內在打盹按鈕”。

每天早晨,被鬧鐘吵醒時,腦中的“內在打盹按鈕”被按下,再睡一會懶覺。

每當腦海中有新點子冒出來時,“內在打盹按鈕”也會被按下,告訴自己:這不可能,做不到的,現在的生活挺好…….

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被窩很舒服,安於現狀也很安全。

而改變現狀會給人帶來的陣痛,讓人感到不舒服。

此時就需要激發行動的“活化能”。

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都有不同層次的需求。

夜思|一成不变的生活,正变成毁掉你的慢性毒药

當我們需要食物時,身體會發出肚子餓的信號;

當我們需要朋友時,心理會產生孤獨寂寞的信號。

如果我們感覺生活到了瓶頸,開始對現狀不滿,這就是一個信號。

告訴我們:有一個基本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此時你的靈魂需要探索和改變。

唯一的渠道就是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區,逼迫自己“不舒服”起來。

知名大學高材生無香,開始跑步的原因是自己體弱多病,已經堅持了5年。

現在的她還會不斷去嘗試各種項目,越野、鐵人三項等等,開始享受運動。

03

“舒服”的感覺和吸菸一樣會讓你上癮,然後,慢慢侵蝕你的生活。

如果一味跟著“舒服”的感覺走,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也無法過上理想中的生活。

想要獲取激發行動的“活化能”,需要遵循一個“5秒鐘原則”:

當你有了想法,就要在5秒鐘開始行動。

如果5秒鐘內沒有采取行動,“內在打盹按鈕”就會被按下,想法就會被殺死。

梁實秋喜歡在早晨趁著太陽沒出時在廊簷下工作,

他就這樣用一個月時間翻譯出了《阿拉伯與哀綠綺思的情書》;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分享了每天凌晨四點起床跑步,三十五年如一日的生活。

早起和成功也許沒有絕對必然的聯繫。

但擁有自控力和行動力,敢於跳出舒適區讓自己“不舒服”的人,一定不會過得太差。

從明天開始,把鬧鐘調早30分鐘吧。

不再睡懶覺,不再遲到,不再“多睡5分鐘”。

把做夢的時間用在行動上,誰都會離夢想更近一點。

—THE END—

本文轉自網易新聞公眾號“網易公開課”,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