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你知道大自然中的動物們有什麼社交需求嗎?它們是如何相互交流的?假如動物們也玩微信,會說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Ⅰ.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冷知識小科普:

奇怪的共生關係——蚜蟲與螞蟻

螞蟻作為森林警察,能夠為樹木種群提供保護,捕殺有害昆蟲。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蚜蟲則對樹木百害而無一利,它們在樹木中散播傳染病,讓樹木失去生命力,並通過吸入樹汁分泌大量的甜蜜露。

巧的是,這些甜蜜露,恰恰是螞蟻夢寐以求的東西。為了得到甜蜜露,螞蟻沒有像吃掉其他害蟲一樣吃掉蚜蟲,而是將蚜蟲圈養起來,為蚜蟲提供多重保護。

蚜蟲有遷徙的意願,為了遷徙,它們進化出了翅膀。然而一旦被“保護者”螞蟻發現,螞蟻會毫不猶豫地咬它們的翅膀,同時分泌出抑制蚜蟲翅膀生長的物質,以此來控制蚜蟲的行動。

Ⅱ.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冷知識小科普:

跨越種族的世代友誼——烏鴉與狼

種群之間必須為了食物而互相爭奪,但是狼和烏鴉卻可以和平相處。烏鴉和狼從小就感情深厚,狼吃動物腐屍的時候,烏鴉會幫狼放哨,而狼也會把肉分給烏鴉。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狼當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吃掉烏鴉,但是它們從小狼崽開始,就被教導要把烏鴉當作好朋友。所以小狼崽總是和烏鴉結伴玩耍,它們十分熟悉烏鴉的氣味,並記住它們和自己處於同一條戰線。

Ⅲ.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冷知識小科普:

乘風破浪會有時——鮭魚傳奇的一生

鮭魚千辛萬苦地向上遊遷移,只為在那裡產下它們的第一批,也是最後一批愛的結晶——它們的下一代,並且最終在那裡結束自己的生命。

它們艱難地逆流而上,跨越數百公里以及無數的瀑布。在洄游的過程中,身上部分皮膚的顏色從金屬銀色變為紅色,由於不再進食,體重也隨之變輕。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在筋疲力盡直至死亡之前,用最後的氣力,在它們出生的水域上演著愛的一幕。

Ⅳ.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冷知識小科普:

永無止境的相愛相殺——灰熊與狼

灰熊與狼常年爭奪森林霸主,但在狼群消失的年間,灰熊過得並不怎麼好。

灰熊靠野果子來維持生計,它們不厭其煩地用這種滿是糖和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小球餵養自己的孩子。灌木叢看似有取之不盡的野果子,但總有一天野果子會被掠奪光——因為鹿群也喜歡吃這些富含卡路里的果子。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有了狼群重新回來獵捕鹿,灰熊在秋天才終於有了剩餘的果子可以吃。

Ⅴ.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冷知識小科普:

論吃貨的自我修養——狍子的覓食攻略

狍子是一群極小的,善於防禦的傢伙。這種“小型鹿”和我們人類一樣,對食物有自己的偏好。山毛櫸、橡樹、櫻桃樹、柳蘭,覆盆子、開著明亮的紫紅色小花,都是狍子的最愛。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它們喜歡待在氣候不穩定的區域。經歷過颶風的森林,是小狍子的極樂天堂。那些因颶風的襲擊而暴露在陽光下的山毛櫸和幼苗,是讓它們欣喜若狂的大餐和巧克力。

正因如此,狍子同森林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的關係:它們不喜歡森林,卻還算森林動物,因為那裡是它們最經常出沒的地方。

假如動物也有朋友圈……

以上部分文字來自[德]彼得·渥雷本/著《大自然的社交網絡》,北京紫圖圖書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大自然的社交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