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是上海将举全市之力塑造的四大“金字招牌”,也是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实践。“四大品牌”之间,既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如何打得出、打得响,并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以放大协同效应,成为一个挑战。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该地区产业结构上呈现的“上海生产者服务中心——江浙全球制造中心”的协调变动格局。观察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作用,重在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尤其是江浙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本报特邀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南京大学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原文 :《改革再出发,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

作者 | 芮明杰 刘志彪

图片 |网络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

制造业生产与服务分工与集成的同步变化趋势。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价值链分工深化,现代制造业价值链日趋由线性价值链向价值网络演变,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现代制造业生产过程与生产性服务的分工与集成同步并行。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管理服务链的各类辅助服务环节从原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母体上分离出来并独立运作,如战略决策、人力资源、会计审计、咨询等;二是基于制造业企业投入产出价值链,抽离出系列与生产过程直接关联的服务环节,如信息服务、产品设计、检测服务、融资租赁等;三是围绕“制造”环节,衍生出系列服务环节,如供应链服务、信息管理服务、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服务、制造维修及节能与环保等。根据基于生产性服务网络生成机制理论,现代生产性服务可分为结构嵌入型和关系嵌入型生产性服务,进而从本质上刻画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协同演进的内在机制。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结构嵌入型生产性服务是指那些在功能上直接嵌入制造生产过程但又脱离于生产过程而独立市场化经营的服务模块。这些服务是直接作为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或作为商品交换过程的一部分的流通和金融服务。结构嵌入型生产性服务是最终产品得以形成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信息服务、科研技术服务、物流服务、非银行金融服务、制造维修服务、采购外包服务等。

关系嵌入型生产性服务是指那些与制造商品形成全过程有一定的外部相关性且独立市场化经营的服务模块。这些服务包括与新生产结构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所需要的服务,以及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的整个生产体系进行空间上协调和规制所需要的服务,如教育服务、商务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电子商务、生产资料市场等。对商品形成全过程来说,它们起到辅助、润滑和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关系嵌入型生产性服务的种类和服务水平对结构嵌入型生产性服务的分离和功能发挥,以及现代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与“上海制造”协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上海制造”的成功实际上离不开“上海服务”的发展,尤其是上海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产业经济理论早已经证明,由于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向先进制造业提供研究开发、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财务结算和数据分析、检测维修、供应链服务,以及其他辅助工作等专业化服务,可以大大降低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升其核心能力。现实中的国际经验也表明,制造企业服务外包可使企业平均节省成本9%。同时,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也有赖于把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将自己不擅长的服务外包给专门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有利于制造业企业集中自己的人、财、物力于主业与核心技术环节,是增强先进制造业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选择。据测算,生产性服务的外包可使制造业企业的能力和质量提升15%。因此可以预计,未来通过上海服务产业的发展,一定可以协同上海先进制造业更好地发展。

如何根据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要求以及长江经济带产业的整体协同发展的要求,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是“上海服务”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上海当前应该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策略:

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本土生产服务业企业,重点开展高嵌入型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科研技术服务、非银行金融服务(融资租赁、信用担保、风险投资)、制造维修服务(设备修理、维护)、供应链服务(第三方物流、大宗工业品仓储)等;低嵌入型生产性服务包括教育服务(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商务服务(管理咨询、法律、审计、税务、会计、评估等)、电子商务、生产资料市场、节能与环保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工程、碳排放交易)等,与上海及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互动协同发展。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争创服务品牌,支持这些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专业服务水平,培育上海本土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和高端服务品牌,使之发展成为“上海服务”品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场竞争、自主创新、项目扶持等多种方式,培育上海的一批生产性服务业的本土旗舰企业,促进其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生产性服务企业集团。

拓宽生产性服务业投融资渠道,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应该鼓励符合条件的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上海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与上海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予以投融资等方面支持,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南京大学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

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其他省份间的互动关系应该是怎样一种格局?其实就是上海成为生产者服务中心,江浙成为现代制造业中心。前者降低长三角交易成本,成为全球跨国企业总部基地;后者降低要素和制造成本,成为世界制造生产中心。在这种力量的驱动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必然逻辑地崛起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上海首当其冲地将成为一个崭新的世界性城市。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性城市的竞争优势。未来,在上海的经济结构转型中,确保服务业领先发展,并通过服务业来整合集成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整个工业化的水平和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随着中国新一轮的深度高水平开放,上海的城市功能和其产业结构将会出现许多新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成为“头脑在上海、资本在国际、品牌在世界”的现代服务业集成、集聚城市,从而加速长三角地区世界制造中心的真正确立和不断成长。具体表现在: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上海在城市功能上更具有世界城市的特点。这不仅是指她更具有开放的态度、胸怀和内涵,更重要的是指她更具有强烈的辐射长三角和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功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体系运作中的重要的节点。该节点与中国沿海其他城市节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了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运行的世界性城市网络体系的一部分,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相互依存和一体化。上海正在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制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按照建设科技创新、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上海把科技服务、金融、物流、信息服务、文化和会展旅游作为服务业的重点突破领域,现代服务业显露强大的经济“牵引”功效。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上海在世界性城市的网络体系中,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指挥控制中心之一。一方面通过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运行,在城市内部形成各种跨国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和高级服务业的集中之地,实现对全球产业运作的指挥控制中心;另一方面又通过其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的强化,将本身和东部中国的资源和经济活动纳入经济全球化体系,成为经济全球化网络中的重要的中国门户,确定了上海服务经济的新“坐标系”。这样,在上海城市内部,支持企业总部进行跨境经营和实现指挥控制功能的现代高级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内部也具有集中和集聚发展的显著特征。一个城市越是世界性城市,越具有全球化运作中的强烈的指挥控制功能,该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也就越具有高成长和高集聚性特征。由此发展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也就成为政府在全球化条件下促进地区一体化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和工具。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有机的城市等级体系。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因城市的初始发展水平、城市特征的路径依赖、城市规模、城市定位差异和城市间竞争等原因,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城市等级体系。在传统的产业分工体系格局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主要是按照规模特别是人口、GDP和制造业规模来划分的,其基本特征是处于第一梯队的上海在人口规模、制造业所占比例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优势;而现在的城市等级体系,则更多的要看它是否具有世界性功能和指挥控制全球产业运作的能力。因此上海,也只有上海,才能成为长三角乃至中国的中心城市,成为世界经济运行的不可替代的城市。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上海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目前上海已经集聚了相当的现代服务业能量,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值的70%。金融、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和信息服务等六大行业成为上海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成长,不仅表现在总量和比重上,更多地表现为集聚发展形态上,有成为核心产业的趋势。其内在机理在于,随着全球化趋势下,制造/加工/装配过程全球分散配置,对其进行集中统筹规划和指挥控制的要求也越加强烈。因而对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的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也越加强烈。为在跨境运作中运筹帷幄的需要,跨国公司需要集中使用更多的高级生产者服务,由此导致现代高级生产者服务业日益成长和更加专业化。上海不再仅仅是像传统工业社会中作为支撑制造业集聚发展、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载体,主要发挥降低制造成本的经济功能,而更重要的是,其经济功能已经转变为通过服务业的集聚和发展,为自身和周边地区的生产活动提供降低交易成本。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7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上海制造”与“上海服务”的招牌,放大协同效应是关键!|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