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期盼的房價終於跌了,爲什麼買房者卻紋絲不動?

JoJo撒哇滴卡


呵呵呵!首先糾正一個問題,不是買房者紋絲不動,而是投機炒房者不敢豪賭了!因為整體感覺沒有暴漲,意味著利潤空間不大!再加上有關部門的各項限制政策,更是給那些投機者雪上加霜了!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有真正的買房者嗎?答案是當然有!

那些到了結婚年齡需要婚房的!

剛結婚沒房需要買房安定下來的!

有小孩還沒房子需要戶口和上學片區的!

小孩大了需要有個房子來做保障的!

生了二胎需要房子來規劃美好未來的!

以上這些都是真正的買房者,太需要一個房子了!但是更棘手的問題來了!就是大部分只是具備“買房者”這個條件,但是不具備買房者的能力!我們來舉個例子:

小明由於錯過了最好的買房時機,現在孩子要上學了才來考慮買房!自己月薪一萬,如果是十年前可能過的很瀟灑,但是現在是掙扎在溫飽邊緣!老婆在家帶孩子,每月支出:房租3500(一般地段),小孩讀幼兒園3000(一般私立幼兒園)生活費3500(節約型)還剩500出去調劑下!基本月光族,那你說他這個有購房需求的卻紋絲不動呢?況且月薪一萬以上的夥伴們也不是14億人們中的主流群體,何況其他勞動人民呢?

我深思熟慮絞盡腦汁的思考一個小時,到底我為啥紋絲不動?最後發現了答案“原來是蓋房子的磚漲價了”!


想爩


隨著房地產市場嚴格被調控,部分地區的房價確實是有所下降,不過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依然火爆,一房難求,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基本熄火,在這種情況下,購房者抱著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大多數人持幣觀望等待下一步的市場行情,原因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房貸利率上浮,購房成本大大的提高了,對於炒房的人來說利潤大大降低了,所以很多炒房客都退出市場,買房人數大大減少,二手房中介市場遇冷,有的房子掛在中介公司一兩年都無人問津。


2.現在房子備案價限價,開發商想要賺錢必須走另外一條路,捆綁裝修,每平米多收2500的裝修費用,直接算在首付裡面,100平的房子裝修就要25萬,公攤面積也算在精裝修裡面,這樣就導致首付翻了一翻,有些開發商也能裝修貸款,可月供就直線上升了,導致很多人買不起了。

3.住房空置率不斷增多,現在隨便去城市的那個地方總有很多空置的樓盤,一到夜裡一棟樓亮燈的才十幾戶,房屋被大量閒置了,多套房的人越來越多,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將出現拋售,現在的人越來越理智了。



4.未來房地產稅和空置稅的徵收,到時候房子可能成為燙手山芋,想買已經賣不出去了,想租的話,租金又便宜,人人都有房子的情況下,租出去已經困難了,還要揹負稅收。


君臨天下明月夜


中國人期盼的房價確實跌了。

但還是老話,這個跌的量真是糾結啊。

正好昨天有個天津的投資客跟我交流他的案例,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位哥們是2016年買的天津的房子,算是學區房,但不是那種特別牛的學區,房子是2002年交付的,到現在房齡也是16年了。

他進場的2016年,正好是天津樓市高點,整個2017年,天津房價一路走低,2018年,天津二手房均價還在跌。

再加上現在天津經濟狀況極差,整體大環境並不支持天津房價反彈。

他的這套房子目前房租1600左右,中介總是催他降價賣房子,如果現在出手,他算了下,大約要虧20-30萬。

不甘心啊,還在糾結!

這次央行降準又給了點繼續挺著信心。

這是業主方的心態。

購房者的心態也糾結,國家總是釋放調控措施,輿論不停的吹,房價也確實跌了點。

一方面,價格跌的還不夠,現在買吃虧,他們希望以更低的價格進場;另一方面價格還是挺貴的,還是有很多人真的買不起,也希望房價再降點。

這就是不買跌。

再說說海南。

你以為海南史上最強調控(限購一套,七成首付,五年限售,五年社保要求)是為了不炒房嗎?實際上是為了防止房價暴跌,海南有過兩次泡沫,1991年是大的,2011年是小點的,馬上就國際自貿區了,不能大起大落了,要穩。

從2017年4月份到現在,海南三亞房價也就是在去年5、6月份跌了一點,去年10月份到現在,一直都是在漲,只不過是慢了點,同比仍是波動上漲。

7成首付攔不住有錢人,他們追逐利好,會在乎這點首付麼?

海南樓市,按照現在的門檻,只歡迎有錢人。

這個結論可能又讓大家失望了。

還有城市房價在漲,你去重慶成都這種城市看看,有人搖號十幾次才買到一套房,都不帶挑的。

目前的房價十分微妙,總體跌得不多,但局部地區已經有點難受,至少央行降準和國家統計局70城數據表明,房價可能已經跌的差不多了。

真要跌,讓他再來把火,哈哈。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房價相比較於去年,可能是有微跌,但是你要說大跌的情況是沒出現而且是不可能出現,不然會爆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房價為何感覺在下跌

在整個市場來看,為何感覺房價在下跌?

那時因為限價的功勞,比如某地限價1.8萬元,那在市面上的數據來看,自然是房價全部下跌到1.8萬了,但是實際上呢?市場價格去到3萬普遍存在,所以在數據上看,房價的確有下降的趨勢,但是在實際上是雙合同遍地存在,真正的房價沒有大規模下跌,在微跌微漲的小幅度中波動。


買房者不是紋絲不動而是動彈不得!

因為購房成本增加了,到時誤傷了剛需客。

雖然開發商按照限價出售房子,房子是1.8萬一平方米,數據上這樣顯示,市場的行情可能真的是感覺在下降,但是實際上,開發商要求買3萬,那麼剩下的差價怎麼解決呢?裝修合同幫助開發商,開發商就是按照最高的裝修標準去和你簽訂裝修合同,剩下的1.2萬一平米就要你先付了,所以直接導致購房成本無端端增加了。


比如說:你買個100平米的房子,當地政府限價1.8萬一平方米,你房子的總價是180萬,首付三成計算,有60萬。而剩下的1.2萬一平方米,總價120萬,是要在一年內支付完的,那這樣就是導致購房者的首付要給出180萬元了,如果高的首付支出之外,銀行貸款利息的增加也是會增加成本,所以導致誤傷剛需,把槓桿去了,也把剛需直接拒之門外了。

購房者不是紋絲不動,是動彈不得!

關注銀行小狗,帶你揭秘更多銀行內幕。


銀行小狗


目前只是多地出現微跌而已,去年都漲了百分之幾十,現在才跌百分之幾。

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國內各地的房地產充斥著大量的泡沫

無論是房價收入比、租售比等等國際衡量房價是否合理的量化標準,還是很多人提及的空置率,無不表明

國內房價高得離譜。

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願意買房、炒房甚至搶房呢?難道他們就不擔心泡沫破滅嗎?

只因國人認定中國房價只漲不跌,買房等同於躺著賺錢。

事實也證明時至今日,他們確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二三十年以來,雖然“崩盤論”、“暴跌論”的聲音不絕於耳,可是國內的房價卻

不走尋常路,完全背離普通人的收入水平,一路走高(除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那段時間)。

那些堅信房價會迴歸理性的人,一次次為房價的不合理上漲感到茫然。

但是,大家熱衷於買房,是因為對房價的上漲抱有很大的預期,希望自己的財富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得以增值。

一旦房價出現掉頭下行的趨勢,大部分人立即採取持幣觀望的態度,靜觀其變,這就是所謂的買漲不買跌


等到下一次房價開始反彈之際,不管房價是不是太高,是不是不合理,大夥兒又會一窩蜂湧入樓市。


廈門夜雨十年燈1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房價跌沒跌還有待商議,買房者紋絲不動確有很多理由。


1. 房價跌了,買房者肯定想跌得更多

其實購房者的心理很好理解,如果房價開始下跌,大家肯定在想還會不會繼續下跌,是不是應該再觀望等待,說不定能在最低的時候買入,這樣才最划算。

這種價格觀望心理其實很好理解,大家都希望房價能降到自己的預期,現在剛好有下跌的趨勢,大家更像是受到鼓舞了,覺得房價還能繼續跌,所以也並不著急出手。

2. 房價跌了,想買的還是買不起

還有一批人,他們本身就不是購房人群,所以原來350萬的房子,現在340萬,對於買不起的人來說還是買不起。房價下跌只能引來他們的憤恨,原來大家都買不起,現在房價下跌了身邊有人買得起了,而自己依然買不起。

3. 想買的已經沒有資格了

房價下跌當然是好消息,但是對有兩三套房的人來說,他們已經沒有被限制了,就像肉就在眼前但是吃不到只能乾著急。

或者是一些外地人,好不容易房價跌了購付首付了,但是自己公積金沒交購年限,自己還是未婚並不符合購房資格,對於這批人,真是“心已遠,身未動”,也是相當鬱悶了。

4. 房價跌了,房租也降了

房價下跌的背後肯定有一系列的調控手段,導致房屋買賣市場受到限制。那房屋租賃市場肯定也會相應受到影響,房租也會相應下調。這對於城市租房群體來說也是好消息,他們能花更少的錢租更好的房子了,更多的人反而轉向租房住。

其實,以上都還是假設房價下跌的情況,至少目前市場還沒有呈現整體下跌的情況,而且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價也不會大跌,所以買房需求不會突然激增。

買房還是看自己的需求,不太會有人說房子降價了先買來屯著,反正早晚用得著;也不太會有人能肯定的說現在房子便宜先買,以後價值就翻倍了;更不會房價一跌大家都蜂擁而上開搶,畢竟還是一個大宗消費品,很多人一輩子只買一次房。

要不要買房真的是看有沒有這個需要,90後,00後的需求顯然比80後少,他們的觀念更新潮,覺得一輩子租房住也沒什麼不妥,反正生活是自己的,生活品質的來源不在於房產證。對於年輕人而言,租房住也有好生活。嗨住——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跌了就會有人買嗎?

越跌越沒人買,買漲不買跌是共性。又不像淘寶、京東購物,購物車上提醒降價了,幅度合適,趕緊點擊購買,更不像那個整點搶購拿來吸引人做促銷的產品。

其一,國人買不動了,漲了炒不動,跌了也買不動。是因為各地限購,沒資格買。

有資格買的,貸款又收緊了,首付不夠。好不容易決定要買,是因為一直認為房價要漲呢,突然咣噹一下下跌了,趕緊縮回來,要等等看了。

其二,房子太多了。有兩三套,想著出手變現呢,房價跌了不會補倉進來的。

我們似乎總聽說,年輕人沒自己的房呢。但你都剛畢業,或者才工作三五年就想買房,這本來就不現實呀。

而那些70後及之前的家庭,誰沒兩三套房呀,有房子的漲跌都不會買了。換房子的,那更謹慎呢。

其三,所謂紋絲不動,對應的是大張旗鼓,買房只有在恐慌搶房,1000人買100套才會形成現象級買房場景。現在這種現象很少了,即便有,比如搖號的,大群人聚集的,都有監管呢,哪個開發商不怕受處罰呀。

紋絲不動,還是僵死不動,前者樂觀主動,後者無奈被動。

目前看,僵死不動的形容更合適。


財經作家邱恆明


中國人期盼的房價終於跌了,為啥買房者卻紋絲不動?

現在跌的還不夠啊,與早幾年相比房價還是很高的,人人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這種情況下持幣觀望很正常!

人人都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

在樓市火熱的時候一個個恨不得馬上下單,他怕買不到或者明天要出更多的錢,因為漲價預期在那裡!但是房價開始跌了許多人就不願意買了,因為有了降價預期,他怕今天買貴了!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當地有個樓盤開盤,房號都炒到了5萬一個還供不應求,我有個同事就想辦法買了個號,但是當天一堆人湧到售樓處最後為了搶房打了起來,因為這個原因連警察都出動了!這件事還上了我們當地的新聞,他的房最後也沒買成,後來他離開杭州去了合肥,這個樓盤的開發商既倒黴也可惡,那個時候捂著不賣很快就進入了寒冬,到了2011年開始一個個買房人都冷靜得很,生怕買貴了!之後它又來促銷了,這個時候誰還理他?最後這個樓盤熬了好幾年才賣完,現在的情況差不多!


心安理得君


現實就是這樣,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下跌的情況,比以往更便宜了,反而更沒人買,所以跟很多人盼望的房價下跌,然後大家都去買的情況恰恰相反,因為誰也不願意,成為買個房然後房價又下跌的受害者。

大家對房子的期待,都是看漲不看跌的。在正常的一個市場經濟下,大家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心態的,尤其是一些大宗物品,越降價越沒有市場,越漲價越會得到各種哄搶。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也就是從眾心理。

所以,房子降價,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不僅買到的人,會鬧事,因為他買到的其實就是虧的,還沒買的人他根本就不會出手。因為太害怕,砸自己手裡。

在以往有同樣情況出現的一些時間段裡面,樓市是很蕭條的,就比如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幾年時間裡,還有就是2014年和2015年這兩年裡,都是基本上都是處於看跌的狀態,市場上反而是很多人都在觀望,然後是在2016年開始漲的時候,大家反而開始哄抬,造成了房價的再次急劇的增長。

理論上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抄底的機會,但是這裡面的風險很大的,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底到“底”在哪裡,所以不知道什麼時候抄,才是真正能抄到底,不然有可能就是抄到半路上了,然後再跌到底,最後虧死了。這在中國的股市裡面,也出現過很多回。

觸底反彈,這個底,就是最大的一個謎。所以很多人其實只能當個馬後炮,在開始反彈的時候才反應過來,一堆人扎到這個市場裡面,造成最後的價格猛增。但真到一定程度之後,又被限制了或者大家再也沒法購買力的時候,可能又會迎來新的一輪下跌。這其實也是經濟學裡面的一個波浪形、上下起伏的供求關係,也是一個正常的經濟規律。


張天潘


這不是什麼不可理解、不能接受的現象,原因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人歷來就有買漲不買落的習慣,房價漲時,搶著買,漲的越快,買的越歡,時刻擔心越到後面越買不起,受到的損失也越大。房價跌時,則等待觀望。這一點,跟炒股沒有多大區別。而現在,房價明顯開始向穩定方向轉變,少數城市甚至出現了下跌現象。因此,更多的人都指望房價會出現下跌,想等到最低價時再買。自然,會使市場出現低迷了。

第二,房貸利率的不斷上調,也讓一部分購房者暫時打消了購房的念頭,想等等靠,房貸利率會不會下調。只是,監管的不斷從嚴,以及資管新規等的出臺,銀行可支配的資金也越收越緊,既然房貸利率已經調了上去,要想在短時間內下調,可能性不大。所以,會處於利益博弈之中,購房者也會越來越糾結,導致市場低迷現象難改。

第三,就眼前來看,房價仍處於假摔階段,所謂的房價下跌,並沒有真正形成趨勢。因為,開發商仍然再死扛房價,炒房者也在等待機會。就看下半年對房地產市場秩序的整治,如果能把炒房行為徹底規範好,取締掉,市場會更加平穩,房價則有可能慢慢停止上漲,供過於求的城市則出現房價下跌。所以,稍稍等待一下,不失為一種策略。因此,未來半年到一年,極有可能是市場比較低迷的時期。房價會不會跌,如何跌,需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比較準確的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房子的居住屬性、居住特徵會越來越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