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三十講」第二講(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习三十讲」第二讲(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习三十讲」第二讲(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习三十讲」第二讲(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习三十讲」第二讲(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含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標誌,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定走在這條道路上,沉著應對國際國內不斷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有效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當代中國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都無可爭辯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走得通、走得對、走得好。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堅持戰略定力,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通往復興夢想的康莊大道、人間正道,必須堅定不移沿著這條正確道路奮勇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於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一理論體系,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取得的理論創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這一理論體系,紮根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符合全體中國人民根本利益,順應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潮流,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真理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歸根結底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下取得的。在當代中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這一制度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個方面。例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等等。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鑑了古今中外製度建設的有益成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同時應該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定文化自信,就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胸懷,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大膽借鑑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為新時代鼓與呼中滋養社會、鑄造國魂,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源於實踐、來源於人民、來源於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堅定“四個自信”,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闢新天地、創造新奇蹟。

「学习三十讲」第二讲(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