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天津五大道,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無數中外歷史名流在中國近代史上風雲際會,在這裡留下了清晰的足跡和歲月的回聲。

天津市和平區文聯與薇電臺聯合制作播出系列有聲文學《五大道名人故事》。敬請關注、點評、轉發!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作者 | 白晶 · 朗誦 | 黑丹

在五大道仿若“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建築藝術長廊中,馬場道上安樂邨這處公寓式住宅比起那些獨棟式別墅,算不上豪華氣派,但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為許多藝術家和名醫曾在這裡居住過,安樂邨便另有了一種格外的魅力。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的舊居,就位於這處對稱式聯排住宅樓的9號餘門。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安樂邨9號駱玉笙舊居

駱玉笙生前回憶起童年的經歷時,曾平靜地說,自己是唱著長大的。這種看似的平靜下,卻隱藏著她巨大的心酸與難耐。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駱玉笙

1914年,駱玉笙出生於距上海不遠的江南小鎮,出生6個月就被賣給了天津藝人駱彩武作養女,養父給她取名為駱玉笙。她從小隨養父在上海大世界遊樂場演唱,4歲起配合養父演雜耍。7歲時,她開始學習京劇。9歲時,她在漢口怡園有幸與著名鬚生孟小冬同臺演出新編京劇《宣統招親》,串戲唱了一段《空城計》中的“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贏得了滿堂喝彩,連臺上的孟小冬也忍不住為這個9歲的孩子叫好。之後,駱玉笙拜京劇名家蘇煥亭為師,專工京劇老生。上海、南京、武漢等地都留下了她年幼的足跡。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在其他孩子享受父母嬌寵的年紀,駱玉笙卻要為生計奔波,她的家常便飯就是養母的訓斥與打罵。直到十幾歲時,她才從養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被收養的。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以倔強與堅韌扛起了她那個年齡的孩子無法扛起的一切。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12歲時,駱玉笙跟隨養父母來到南京,在夫子廟茶樓清唱二黃,這時她接觸到了當時比較流行的北方大鼓。劉寶全、白雲鵬、林紅玉等京韻大鼓名家的精湛藝術,深深地吸引著少女時代的駱玉笙。由於她個子矮,唱老生時能與之配戲的青衣不多,加之在夫子廟各茶樓賣藝時,儘管她唱得很好,因為不善應酬,點她唱的人少,老闆不讓她上臺。這些原因促使她想尋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出路,而京韻大鼓就是她的心嚮往之。1931年,養父去世後,她正式改唱京韻大鼓。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20世紀30年代便裝照

1934年,駱玉笙拜一代鼓王劉寶全的弦師“三絃聖手”韓永祿為師,正式更名為“小彩舞”。精通各種聲腔的韓永祿,一面為她伴奏,一面教她劉寶全等人的代表曲目。駱玉笙有一副高寬亮兼備的好嗓子,在名師的指點下,經過刻苦努力,很快就被譽為“金嗓鼓王”。盛名之下的駱玉笙並沒有止步於此,她用加倍的勤奮與努力,向藝術殿堂的頂峰攀登。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老話說:“北京學藝,天津唱紅,上海賺包銀。”1936年夏天,駱玉笙來到天津,一唱就紅了。恰巧這時劉寶全沒在天津,有人就把她請到小梨園演唱。有一天,駱玉笙唱《俞伯牙摔琴》,已從外地回來的劉寶全悄悄坐到觀眾席裡,用一把扇子掩著臉,聽完又悄悄地走了。駱玉笙對此一無所知,但是觀眾們都知道,紛紛說“劉寶公來了”“劉老頭來了”。她向自己的師傅說起了這事,師傅說:“他就是不服你,想來聽聽你唱得怎麼樣。”就這樣,劉寶全在大觀園演唱,駱玉笙在小梨園演唱,大觀園每天客滿,小梨園也天天滿座。當時還是後生晚輩的駱玉笙,無意中竟與鼓曲大師劉寶全擺起擂臺,而且平分秋色。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曲藝界一代宗師劉寶全先生

已經躋身鼓曲名家的駱玉笙,深知學無止境的道理。1939年,她到北京時,因為與京劇名家梅蘭芳、馬連良、李玉茹、侯玉蘭等人非常熟悉,便向他們學習。鼓曲《擊鼓罵曹》是白鳳鳴的代表作,他在演出其中的著名曲牌《夜深沉》時,是單手擊鼓。善於創新的駱玉笙,在學唱這段鼓曲時,巧妙地將雙手擊鼓引入京韻大鼓,效果頗佳,《擊鼓罵曹》成為駱派的保留曲目。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為了豐富演唱藝術,她和老師韓永祿共同研究唱腔,在繼承劉寶全劉派京韻大鼓的基礎上,融白雲鵬白派、白鳳鳴少白派於一體,並從京劇、評劇、評彈等姊妹藝術中廣泛汲取營養,創立了華麗委婉、優美含蓄、抒情色彩濃郁的“駱派”韻腔風格,將京韻大鼓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就在她的鼓曲藝術如日中天之時,“文革”開始,她無端受到迫害。1971年秋天,她家通過與和平製藥廠房屋置換,從老西開教堂後明德堡2號的老宅搬到安樂邨9號餘門。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駱玉笙的孫女駱巍巍,在《安樂邨9號駱玉笙舊居:簡陋的家,純淨的童年》一文中回憶道:“我家搬到安樂邨後的前五年,雖不是奶奶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刻,也是她一生中最灰暗的時刻。奶奶常說面對‘文革’中的無情打擊咬牙活過來是勝利,而在‘文革’期間給學員喊嗓子,卻把自己的嗓子練了出來,為重返舞臺創造了條件,是更大的勝利。在安樂邨生活的後八年,是奶奶獲得藝術新生、不斷編創新曲目、獲得巨大榮譽的八年。”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2002年5月5日,駱玉笙逝世。她留下的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是在當今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獨佔一席的爐火純青的藝術瑰寶,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她沒有走。正如著名作家馮驥才所說:“駱老給中國曲藝留下的文化遺產是我們享用不盡的。”

斯人已去,餘音繞樑。安樂邨駱玉笙先生舊居,是她不向命運低頭,“重整河山待後生”的見證,也是留給世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駱玉笙:京韻大鼓遺音安樂邨》

音頻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Q0MDQ0MQ==&mid=2647759730&idx=8&sn=af3c0d1a4d3dc0e4ece101e93991fe4f&chksm=8708ba24b07f3332e8accc2ccbfbe2df3b733213f4431ee4c14bcae8f43763437dba82ac8d68&scene=0&pass_ticket=Q3xmHG5QNK1o7TfqV1XPJDJ1qIAV3WISvUwSebqEEtMNQpqnPFXTJai%2FmjePZXey#r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