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的這些句子你還會背嗎?

道教認為大地上有許多仙山,其中就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我們常說的“洞天福地”由此而來。十大洞天之首是位於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上的王屋洞。王屋山名字由何而來呢?一種說法是在這座山中有一個山洞,深不可測,洞中像一座王宮,被稱為“王者之屋”。與王屋山相關的傳說很多,相傳黃帝大戰蚩尤的時候,就是在這裡設壇請來九天玄女助陣。當然,與王屋山相關的故事中最有名的要算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愚公移山中的這些句子你還會背嗎?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過九旬的老爺爺,人們稱他為“愚公”。“愚公”就是很愚蠢的人。“愚公”當然不是這位老爺爺的真實姓名,只是因為他做了一件人們認為很愚蠢的事情,才叫他“愚公”。這件愚蠢的事情是什麼呢?移山!

愚公移山中的這些句子你還會背嗎?

故事的經過是這樣的,這位老爺爺的家門前有兩座大山:一座是王屋山,一座是太行山。這兩座山又高又大,高聳入雲,一眼望不到邊,就像兩堵牆,擋住了村裡人與外界的通道。每次老爺爺出門進城走親戚,要麼翻越這兩座高山,要麼繞很遠的路。那時候可不像現在又是火車、又是汽車,富人出門只有牛車、馬車,窮人出門就只能靠兩隻腳走路,出一次遠門走上大半年都算是近的。

老爺爺心想:“我年輕的時候就因為這兩座大山的阻擋無法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不能再讓我的子孫像我這樣在這小小的山溝裡過一輩子!”

他突發一個大膽的想法。老爺爺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對他們說道:“這兩座大山擋住我們的出路。我要帶領你們把兩座大山剷平,修一條路,直接到達漢江南岸,這樣你們以後出行就不用繞道了!你們看怎麼樣?”

起初,大家都被老爺爺的想法驚呆了,不過很快就被老爺爺說服,只有他的妻子堅持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說道:“你這不是異想天開嗎?憑你這把老骨頭,都不能把咱們門前那個小土坡剷平,更別說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了!再說了,就算你能把這兩座大山剷平,剷下來的土和石頭又倒哪裡呢?”

老爺爺微微一笑:“這個我早就想好了,渤海那麼大,我們可以把剷下來的土和石頭倒在那裡面啊!”

老太太拗不過老爺子,家裡人全都熱情高漲地支持這一偉大事業,老太太也就不再反對。

愚公移山中的這些句子你還會背嗎?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擼胳膊、挽袖子,開始大幹一場:只見他們有的鑿石頭、有的挖泥土、有的捧著滿滿一簸箕(bò ji)泥土和石頭運到渤海......老爺爺的行為感動了村裡人,就連鄰居家剛到換牙年齡的小孩子也蹦蹦跳跳地加入到移山的隊伍之中。

不過,這項工程可比想象中艱難許多,整整過去一年,那兩座大山也沒見矮多少。

村裡有一個很聰明的人,大家稱他為“智叟(sǒu)”,意思是“很聰明的老爺爺”。智叟見老爺爺一家人想把兩座大山剷平,譏諷說:“你真是個笨老頭啊!你都到了風燭殘年的歲數,連山上的一棵雜草都拔不動,還想把這兩座大山剷平,真是個可笑的‘愚公’啊!”

老爺爺不以為然,反駁說:“你真是太頑固,頑固得不可理喻!雖然大家都叫你‘智叟’,可是你連那七八歲的娃娃都不如!我來給你講講這個道理,雖然我活不了太長時間,可是我有兒子,我的兒子會生孫子,孫子又會有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你看這兩座大山呢,它不會再繼續增高,挖一點少一點。我有這些後代,只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總有一天會把這兩座大山剷平!”

智叟無話可說,撇著嘴走了,從這以後,大家都親切地稱呼這位老爺爺為“愚公”!

愚公移山中的這些句子你還會背嗎?

每座大山都有一位守護它的山神。太行山和王屋山的兩位山神開始也和智叟一樣,沒把愚公移山當回事,可是一聽到他們的對話,大驚失色,心想:“如果真如愚公所言,這兩座大山早晚有一天會被鏟為平地!”他們怕愚公繼續挖下去,急忙飛到天上報告給天帝。

天帝一聽也覺得事態嚴重,又被愚公這種鍥而不捨(qiè ér bù shě)的精神感動,於是就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起兩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愚公家門前再也沒有高山阻隔。

前面我們提到過的與孔子相關的“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篇,巧合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也記錄在《列子·湯問》篇。《列子》是春秋戰國時期道家的一本經典之作,為了說明一些道理,裡面記錄了很多生動的寓言故事。還記得莊子嗎?莊子被唐明皇詔封為南華真人,《列子》這本書的作者列禦寇也被封了一個看似非常神秘的名號——沖虛真人,所以《列子》這本書也被稱為《沖虛經》。

愚公移山中的這些句子你還會背嗎?

《愚公移山》中有很多膾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的語句,例如:

他提出平山的建議時說道:“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

他的妻子提出反對意見時說道:“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感嘆平山不易時寫道:“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智叟譏笑愚公時說道:“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反駁智叟時說道:“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shuāng qī ruò z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對於這些優美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我們應該努力再努力地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背誦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