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00元幫作弊,花5000元包過?——杭州查出駕考舞弊產業鏈,檢方發檢察建議

1所駕校、30多名教練、7名駕考考場工作人員,還有若干黃牛,一群人合起來幫好幾百名駕考考生作弊,其中的“幫忙”手段多樣,收費不一。如果要“包通過”的話,一般一次性交5000元,內場就能為考生“一條龍服務”了。

這個培養“馬路殺手”的產業鏈被揭開。記者昨日獲悉,杭州市檢查院依法批捕了16名在杭州市機動車駕駛技能考試中組織考試作弊的犯罪嫌疑人,共涉及相關案件5件。

“我科目二連續考了3次都沒過,問教練能不能幫忙,教練說可以找人替考,就是要花點錢。”考生小金回憶,自己事後和教練協商好“包過費”為5000元,考試當天,教練將小金的身份證和考試編號發送給了一名考場工作人員,小金隨後被分配到指定考區,有人替代他進行了考試。事後,小金收到了成績單,並將錢轉給了教練。也就是說,小金連考場都沒有進,就通過了考試。

除了替考外,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作弊方式,就是喊話提醒。“考生照常參加考試,但是考場工作人員會提醒對方考試方法,選擇這種作弊方式,考生需要支付1000元左右。”案件承辦人介紹。

據犯罪嫌疑人某駕校教練王某某交代,2017年上半年的一天,正值科目三考試結束,考場外,一名40歲左右的男子(系安全員)主動接近他,表示可以幫助考生作弊。

科目三考試前一天,王某某通過微信,將考生相關信息發給了安全員,考試當天,他再將考生現場獲得的考試編號發給安全員。安全員則儘量想辦法讓該考生坐自己的車,如果考生沒坐上自己的車,則跟該考生所坐車上的安全員打招呼。考試時,安全員會通過咳嗽、敲車門車窗、幫助踩剎車等方式提醒考生。通過考試後,王某某向考生收取“幫忙費”,從中賺取一定的差價後,再將其中500元轉給安全員。

但即使是這樣“裡應外合”的無縫對接,也逃不過法網恢恢。今年6至7月,杭州市檢察院依法以涉嫌組織考試作弊罪,對王某某等16人批准逮捕。

“教練和考場內工作人員、黃牛之間都有一個約定價,教練從中賺取差價,考場內不同崗位工作人員之間則根據分工分成,形成產業鏈。”承辦檢察官如是說,“駕照考試作弊不僅涉及到考試的公平性,更可能製造出‘馬路殺手’,必須嚴厲打擊。”近日,杭州市檢察院向杭州市公安局發出檢察建議,對案件中以替考等不正當手段考取駕照的考生,在查處的同時依法吊銷其駕駛許可;同時,建議機動車駕駛考試服務中心加強對駕考的組織管理和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