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尋找安全感

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沒有安全感就會產生焦慮。

一、安全感的滿足

安全感主要源於兩個層面,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

1、精神層面:

當某人在情感方面得不到安全感時,便會追求物質方面的安全感,來抵制精神/情感方面的安全感缺失。

2、物質層面:

當某人在物質方面得不到安全感,便會在精神方面追求替代興趣,來滿足物質方面的缺失。

由此可見,精神和物質既是可以轉化的,又是非常關鍵的。

缺少精神,又同時得不到物質方面的安全感,精神很可能扛不住壓力,變得焦慮或抑鬱。

我們都在尋找安全感

二、進一步談精神因素的安全感

人的安全感,在精神方面因素比重比較大。因為精神容易被滿足,而物質不容易滿足。

那麼人在精神方面的安全感有哪些呢?

1、情感方面:包含家庭關係融洽、和所愛的人在一起。

2、健康方面:身體指標正常,身體機能優秀,能跑能跳精力旺盛,沒有疾病。

3、人際關係:既不得罪別人,也不被別人所傷害,與周圍人員能融洽相處。

4、生存方面:衣食住行。穿什麼,吃什麼,住在哪裡(是不是有自己的房子),上班及購物的交通是不是便利,空氣質量是不是對身體有益。

5、幸福感受:喜歡的人是不是也喜歡自己,生活環境好,工作不緊張,工資收入高,福利待遇好,被大家所喜愛,人際關係融洽等。

我們都在尋找安全感

三、怎麼判斷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表現:強迫症、做事忐忑、經常擔心丟東西、開燈睡覺、睡覺抱東西、擔驚受怕、希望有人保護你。

當然這只是一類表現,還有不少人在面對害怕的事情時,又或者心理壓力過大時,會自言自語或嘮叨。

我們都在尋找安全感

四、如何增加安全感

靜下心來,接受現狀。

沒有安全感的人是處在焦慮狀態中,害怕未知的變化。所以首先要學會承認和接受現狀:你沒有那麼大的責任和能耐去改變世界的運行規律。不要神話你的“主觀能動性”,你的焦慮應急狀態不會因它而改變。所以,任何事都要坦然一些。

捨得與正視失去,你生下來其實什麼都沒擁有,走的時候也一樣

缺乏安全感其實是种放大心理,把自己的負擔放大,把後果的痛苦放大,其實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沒有什麼是固定屬於誰的,財富、地位、權勢和情感無一例外。坦然接受得失,正視自己的失敗,然後善待自己和他人。

我們都在尋找安全感

自己才能給自己安全感,別等待

長輩總告誡我們什麼樣的工作安全,什麼樣的男性安全,什麼樣的處事方式安全,於是我們便朝著這些方向去導覓,結果發現事與願違。其實一開始我們就錯了,安全感別人給不了,必須自備若干。

真正的安全感只可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你的內心。

對得到適可而止,對失去心無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