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習俗的由來

婚姻習俗的由來

婚姻,古時又稱“昏姻”或“昏因”。婚姻一詞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漢朝的鄭玄說,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禮。在我國古代的婚禮中,男方通常在黃昏時到女家迎親,而女方隨著男方出門,這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的習俗,就是“昏”“因”一詞的起源。換句話說,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過程。 鄭玄接著又說,婿稱為“昏”,妻稱為“姻”。因為新郎在黃昏時迎娶,所以稱他為“昏”,而新娘隨著男方而行,所以稱她作“姻”。

通常我們結婚的時候,會有很多禮節習俗,比如:抱新娘、放鞭炮、跨火盆(各地方可能會不一樣)、貼紅紙、鬧洞房等。雖然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個別習俗已經逐漸被替換,但關於這些習俗還有個精彩的來源哦!

郭德綱老師單口相聲《桃花女破周公》的故事,涉及許多北方這邊的婚嫁的風俗來歷。說的是商朝有一人叫周乾,人稱周公。周乾幼時習得神仙天書,精通周易八卦,白算百準,十分厲害。有一日,來了一位石婆婆,因兒子石宗樸在外經商,約定3月為期,如今已過4月,石婆婆心急如焚,擔憂兒子的安危,所以請周乾算算自己的兒子何時歸來。周乾算來算去,石宗樸於某月某日某晚,必身遭橫禍,天命難違,註定一死。石婆婆聽後傷心欲絕,一直哭,街坊裡一位姓任的老爺,把石婆婆請回家,恰巧任老爺的千金桃花姑娘在場,問清原委,告知石婆婆回去購買香火紙馬,夜至一更,點上蠟燭,哭喊著叫兒子的名字,一直到三更,如此這般,方能解救自己的兒子。

婚姻習俗的由來

石婆婆當即回家準備東西,夜至一更,按照桃花姑娘所說一一照做。話說石宗樸在外經商,已小有所儲,買好東西準備回家給母親報喜,行至途中,天色漸晚,人困腿乏,路旁有一破瓦寒窯,當即回去找地休息,睡著睡著耳朵漸漸傳來母親呼喚的聲音,睜開眼睛一看,以為是做夢,又睡了過去,不一會又傳來母親呼喚的聲音,一看,沒人,如此二三,起身就出門一探究竟,不曾想剛走出寒窯,寒窯當即坍塌。定了定神,心想真是幸運,當即回家見母親。周公聽聞石婆婆兒子已安然歸來,心中一驚,得知是桃花姑娘所為,暗自懷恨在心。這一天心生一計,請媒婆迎娶桃花姑娘為兒媳婦(周公只有一女),趁機殺害。準備妥當,任老爺把桃花姑娘叫來商量,桃花姑娘知道是周公詭計,對父親說如今只有聽我的來準備,不然就沒命了,嫁娶之時,需準備一臺紅轎子,轎子周圍鑲嵌八洞神仙,鋪紅地毯,到時必須父親大人抱著我從房屋送到轎子,另需要準備馬鞍,放到周公家門口,在下轎子的時候,必須要有一人在轎子邊上拿柳工桃木箭,射大門兩邊,只要我踏過馬鞍,方能無恙。

婚姻習俗的由來

周公故意選擇了黑道日,到結婚這天,邀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大擺筵席。一時高朋滿座,喜氣洋洋,周公好不得意。在新娘到來之前,他使用了法術,在門外請了喪門弔客,門裡藏了白馬精,門旁放了纏紅線的秫秸稈,預備了馬精的草料,一旦桃花女進門,立刻放馬過去,馬踏桃花女。

婚姻習俗的由來

新娘過門這天,桃花女偏偏穿著一雙黃鞋,黃道破黑道,破了周公的第一計。桃花女做紅轎,大轎套小轎,巫婆抄起纏紅線的秫秸稈拍打轎子,絲毫損傷不了桃花女。下轎子的時候,安排人拿柳工桃木箭射在大門兩邊,破了喪門弔客,跨過馬鞍,把白馬精壓在馬鞍下,拿出照妖鏡,破了周公的巫術。

桃花女進門後,就像現實中的兩口子經常吵架拌嘴一樣,周公處處設計陷害她,都被桃花女識破。後來兩人塵緣已了,有一次周公請來各種妖魔邪祟,欲至桃花姑娘死地,結果兩人直接打起架來,後來被北天玄武大帝勸開,原來周公是北天玄武大帝的戒刀刀鞘,桃花是那把戒刀,真是不是冤家不對頭,後重新被收回到天上。

《桃花女破周公》的故事流傳甚廣,元代已有《桃花女破嫁周公》戲曲、邢臺桃花女傳說等,現在我國河北邢臺有周公村、大桃花村、小桃花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