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功名利祿阻礙了你的人生價值

付出奉獻,成就理想;志在學習,意義非凡;

近鄉情怯,思鄉情真。《天心365》1月15日和您相見!

別讓功名利祿阻礙了你的人生價值

如是我說

別讓功名利祿阻礙了你的人生價值

泰戈爾說:“奉獻生命才能取得生命。”付出與奉獻,才能真正實現理想。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和你談人生,談理想,談付出與奉獻~

印安說

如果把理想理解為對功名利祿的追求,無疑是對理想的褻瀆。古今的仁人志士都把“兼善天下”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認為人生的價值就是付出與奉獻。

印竹說

奉獻不是自我犧牲而是自我實現;人生價值也不僅在於付出的有多少而更在於所有的付出是否有利於他人、社會乃至天地自然……

經典誦讀

別讓功名利祿阻礙了你的人生價值

犬守夜,雞司晨。動物都有自己的價值和使命。人的價值與使命何在?學習。學習是相伴一生的事,活到老,學到老。聽印竹老師《三字經》為你講述學習……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又到了學習《三字經》的時間了,請大家跟我一起翻開共修課本,從“犬守夜”開始,一起誦讀三遍: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好。在前面講了17位勤奮好學的歷史人物以後,今天的這兩段講的是勤勞的小動物。

“犬守夜,雞司晨”講的是小狗都懂得在夜間為主人看家護院,雄雞都可以掌管每個清晨的報曉,我們作為一個人,如果不學習,怎麼能為這個社會帶來價值呢?那我們何以為人呢?這裡的“司”代表掌管;“苟”代表如果。如果我們不學習,那麼曷為人呢?這裡的“曷”當怎麼講,怎麼做一個有用的人呢?

下面這段“蠶吐絲,蜂釀蜜”講的是連春蠶都知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蜜蜂都知道勤勞的釀蜜,如果我們不好好學習,我們還不如這些小動物呢!

前面說的都是古聖先賢或者各種歷史人物,他們是如何刻苦學習來勉勵現在的孩子的,這裡則舉的都是平時我們非常瞭解的一些動物,用來激勵孩子們,讓蒙童們知道並非古聖先賢才勤學才有用於國家社會,就是最最普通的、不起眼的小動物,也都是對社會對自然有用的呢。

正是每一樣生命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宇宙的平衡與和諧。既然宇宙間每一樣生命都有其作用,那麼人就更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人作為萬物之靈,靈就靈在人是天地之心。人可以認識覺察天地萬物的意義和作用。

那麼人要怎麼發揮這種獨特的作用呢?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明理,才能提高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才能真正的瞭解萬物,體會天地生養萬物的好生之德。當人能夠真正體悟到天地宇宙的精神時,也就明白了天道,再用天道來指導人間的一切做人行事,那就從容自在、無往而不勝了。


認識達到這一步,就叫天地境界,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這種境界的達到,必須依靠讀書學習。人如果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莫名其妙地活,稀裡糊塗地死,那就真是雞犬不如。所以做人一定要通過學習明理,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來;只有明白了自己為什麼而來,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整個天地自然有用之人。

好,今天的《三字經》我們就分享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詩歌賞讀

別讓功名利祿阻礙了你的人生價值

多年在外的遊子,在接近家鄉時,心中是何等感受?是越接近,越激動急切呢?還是越接近越不敢呢?聽雷磊老師帶你瞭解《渡漢江》中的遊子之情。

▼我是文字版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時近春節,好多在外遊子都要返鄉回家。這種思鄉的詩從古至今都感人至深。同樣一種情感,卻被不同的人寫出了不同的妙句。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代詩人宋之問的思鄉詩《渡漢江》。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首詩是詩人宋之問被貶嶺南,久離家鄉,在返鄉途中所寫的一首抒情詩作。詩人流放嶺南,與家人斷絕了音訊,熬過了一個漫長的冬天,又經歷了新春。越是走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都不敢打聽從家鄉那邊過來的人。

詩人宋之問對中國詩歌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他和詩人沈佺期並稱“沈宋”,他用自己的創作實踐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加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宋之問年輕時已經很有名,非常擅長五言詩的創作。

宋之問因為諂媚攀附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武則天離世後,唐中宗把他貶為瀧州參軍。瀧州在嶺南,在唐朝時屬於極為邊遠的地區,貶到那裡的官員因為不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生活習俗,往往不能生還。

公元705年十月,宋之問過嶺,第二年春天,冒險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時寫下了此詩。人品即詩品,中國人向來看重德行,宋之問因為人品不好,沒有名揚千古。但是,客觀來講,詩人對於思鄉之情的感受,是真切感人的。


詩的最後兩句,換一般人寫,可能都會寫離家鄉越近越激動,越是急切地想問從家鄉那邊過來的人,家鄉情況如何。但是詩人宋之問寫得很巧妙,而且寫得真實感人。越接近家鄉,相反越不敢問,因為怕家裡有什麼不好的消息,讓與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破裂,因此詩人寫得非常矛盾。

千百年來,所有思鄉之人讀到這兩句詩,沒有不感動的,因為寫到人心裡面去了。一年在外的人,馬上也要回家了,讀到這首詩,是不是特別有共鳴?祝願大家闔家歡樂。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別讓功名利祿阻礙了你的人生價值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學習聖賢經典,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進國學,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趕快關注我們,每天輕鬆學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